天天看点

主力机时代,折叠屏的“牌”怎么打?

主力机时代,折叠屏的“牌”怎么打?

当折叠屏已经不再是新鲜品,还能靠什么打动用户?

(ChinaIT.com讯)2022年2月,在通信行业盛会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以三星、华为、荣耀、OPPO及TCL为首的主流厂商,纷纷展出自家折叠屏设备。

这预示着,折叠屏已经越过概念机阶段,成为旗舰级设备阵营的必需品。一位手机行业高管评价:“2022年折叠屏市场可能增长10倍,这将是个新的增长领域”。

之所以被如此看好,是因为折叠屏拥有着巨大市场潜力。迄今为止,业内已有19款折叠屏手机问世,2021年就发布了7款,新品还呈递增趋势。但随着赛道变得拥挤,挑战也接踵而至。

但最严峻的问题是:当折叠屏已经不再是新鲜品,还能靠什么打动用户?

主力机时代,折叠屏的“牌”怎么打?

当赛道成为红海,解题思路怎么变?

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达到710万台,同比增加264.3%。2022年,全球可折叠屏手机出货规模预计可达1830万台。

多家机构预测,2022全年手机市场将保持低位增速,中国市场甚至有可能会小幅收缩。

与此同时,新产品缺乏亮点、同质化严重,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早在2015年,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就表示,智能手机的创新到了瓶颈期。

从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开始,手机厂商们就为增长而焦虑。而被视为破“卷”良方的折叠屏,成为了头部玩家们眼中的增长利器。

打破“内卷”的本质思路,还是以创新突围。因此,破局的关键,仍然是回归初心,找到折叠形态为产品带来的“颠覆性”。换言之,折叠屏要如何重塑产品体验?

在制造一款真正好用的折叠屏设备时,最难攻克的关卡是屏幕。

这是因为,可折叠意味着手机的屏幕,需要采用以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OLED面板。同时,手机最上层的盖板要具备可折叠、高硬度与耐刮擦的特性。

目前,上层盖板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分别为CPI(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与UTG(超薄柔性玻璃)。

其中,CPI的材质主要以塑料为主,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但因其表面硬度低,存在光学性能和抗划伤性能略显不足等问题,不适合长期使用。

UTG以超薄柔性玻璃为主要材质,耐冲击性和耐磨性增加,更好抵抗使用中硬物刮擦。得益于玻璃材质的先天优势,UTG盖板透光率超过90%,屏幕色准与细节都更优,亮度损失也更少。

但UTG的难度也更高,这种材质的盖板需要玻璃的厚度在0.1mm以下,良品率仅有60%。截至目前,行业中可以大范围商用UTG技术的厂商,只三星一家。

三星在Galaxy Z Fold2中,就首次搭载了UTG解决方案。到了 Galaxy Z Fold3,三星作出升级,集合了支持触控笔输入Wacom数字转换器层,柔性OLED显示屏与超薄玻璃盖板。

为了保护玻璃盖板,Z Fold3添加了保护性聚合物层,再用一层“可拉伸的PET”保护膜覆盖屏幕表面,令新一代产品的耐用程度再进阶。同时,三星推出的竖折产品 Z Flip3,其内屏耐久度也较前代提升了 80%。

其次难的一点,是铰链设计。

目前,市售的折叠屏产品主要有三类铰链设计方案,U型铰链、水滴型铰链与外折型铰链。其中,水滴型铰链较U型铰链折叠间隙小,但支持力度也较小,很难实现多角度旋停。而外折方案虽然可以令手机机身更加轻薄,但也会使屏幕暴露在空气中,日常使用中极易产生划痕。

U型铰链具有开合过程中可实现多角度自由旋停,且手感相对较好的特点。

从Galaxy Z Fold2开始,三星就研发出U型铰链的解决方案。同时以隐形铰链技术提升了外形的美观度,通过多达60多个独立的零件配合凸轮制动技术,实现75°-115°的旋停。

同时,由于铰链属于精密零部件,在开合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磨损。

在新一代铰链方案的加持下,折叠屏实现了从美观、手感、旋停到使用寿命的全方位进化,而三星也引领一代工业设计水准。

最后还需要攻克的,是耐用性。

由于折叠屏手机的铰链是可活动零部件,在进水时没有办法做到完全密封。但在防水已下放至千元机设备的市场语境下,用户已经被培养出在“可能进水”的环境中使用手机的习惯。防水,俨然成为一个“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传统功能。

如果折叠屏手机不能防水,使用场景将大程度减少,进而削弱了这一形态的竞争力。

为满足用户的防水刚需,三星为折叠屏设备研发出“水流穿过铰链”的方案。在铰链部分,三星使用经过“长效润滑脂”处理的耐腐蚀材料,打造关键零部件,防止铰链生锈。

在内部,对于可折叠显示器,三星采用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进行密封。为防止主板进水短路,三星通过橡胶和就地固化垫圈(CIPG),对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端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让水无法进入关键元件。

两大方案的加持下,即使水流渗入折叠屏产品内部,也只会在机身间流动,不会对电子元器件造成任何破坏。得益于创新解决方案,第三代 Galaxy Z系列产品首次实现了折叠屏机身IPX8级别防水。即在顶部距离水面1.5米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到连续浸泡30分钟性能不受影响。

在多项成熟技术的催化下,折叠屏设备终于跨越“量产地狱”,成为一款有资格谈论“好用”的旗舰产品。

主力机时代,折叠屏的“牌”怎么打?

赋能行业,三星的“爆款”哲学

技术是支撑产品力的重要指标,而市场表现,则是证明一款折叠屏设备是否成功的真正标准。调研机构Omdia 发布的《2021 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型号市场追踪》,折叠屏手机在2021全年出货量达900万台。

主力机时代,折叠屏的“牌”怎么打?

其中,三星的 Galaxy Z Flip3 5G 以 460 万部的出货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折叠智能手机型号,占2021年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的 52%。出货量第二多的可折叠智能手机产品,是 Galaxy Z Fold3 5G,总计售出 250 万部。

占据全球出货量超80%的 三星 Galaxy Z 系列,足矣称得上是一代“现象级”产品。因此,拆解三星打造“爆款”的两大底层逻辑,无疑能够厘清折叠屏市场的真正需求。

首先,是对行业趋势的前沿探索,通过越级表现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其次,是对市场表现的精确预期,在2019年就推出新品,提前卡位折叠屏赛道。

作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销量迈入“千万时代”的折叠屏厂商,目前,三星总计拥有全球88%的折叠屏设备保有量。这一成绩来自三星手机的战略与产品能力。

在折叠屏步入主流的过程中,三星率先打出一副多点占位的牌以抢占用户心智。通过屏幕、铰链技术与软件体验,给出了市场化的产品通路。以三星Z Fold系列自证实力与技术,奠定高端化市场的蓝本。同时,以Z Flip系列推动市场从量变到质变,带动竖向折叠屏成为新蓝海。

三个世代的技术积累,三星打磨出了Galaxy Z Fold3与Z Flip3这两款设备,无疑创造出一个折叠屏主力时代的行业范式。

在销量的正向反馈下,折叠屏在三星手机业务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TheElec 报告显示,三星计划 2022 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生产约 1000 万台折叠屏产品。其中或将有很大比例,是即将问世的三星第四代折叠屏手机。

在变局中,三星会推出怎样的新品?当产品进化到第四代,还有什么新技术值得期待?立足于今日,三星要如何应对折叠屏“机海”的挑战?这个面向未来的答案,值得期待。

来源:36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