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财熵|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底气何来?

财熵|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底气何来?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图源网络

比亚迪(002594.SZ)挥了挥手,告别燃油车,选择“All in”新能源车。这节奏,多少让外界有些意外。

今年4月3日晚,比亚迪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板块将会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这一官宣,意味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正式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

财熵|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底气何来?

图源比亚迪官方

比亚迪这一举动,看似突然,实则有迹可循——在2021年6月机构调研时,比亚迪曾透露,未来会全面电动化。2020年油车销量 23万辆,2021年内部销量预期燃油车在15万辆左右,燃油车的规划已经停止,最快2022年全面替代。

另一方面,从销售情况看,2021年3月,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正式超过燃油车,二者销量占比分别为59.33%、40.66%。此后其新能源车不断高歌猛进,甚至让比亚迪登上了2021年国产新能源车销量冠军的宝座。而今年1、2月合计,比亚迪新能源车占比高达97.3%,燃油车则仅有2.7%,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财熵|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底气何来?

比亚迪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可见,比亚迪选择停产燃油车,是早有谋划。但其All in新能源车的进程之快,多少还是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它的新能源车在2021年才开始真正腾飞。而在这之前,其新能源车的销量甚至一度下滑。

是什么让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快速崛起?它究竟哪来的底气这么快告别燃油车?

两大杀器助比亚迪腾飞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以电池业务起家,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厂进入汽车行业,并“先知先觉”地组建电动车研发团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开荒牛”。2008年12月,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插电混动汽车—F3DM。

2010年,中国政府为新能源汽车打开了闸门——个人购买新能源车补贴方案出来,吹响了发展新能源车产业的号角。但由于安全性、续航等方面的问题,此后的很多年,即使有补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上升也不快。直到2020年年底,渗透率才蜗牛般上升至6%。

在此期间,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甚至一度萎缩——2018-2020年,销量分别为24.78万辆、22.95万辆、18.97万辆,逐年下降。

随着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产品的丰富,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2021年实现了快速提升,从年初的6%提升到年底的20%左右。而这一年,也是比亚迪销量井喷的一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9.37万辆,同比增长231.6%。比亚迪既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

财熵|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底气何来?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增长率

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以及比亚迪销量井喷最重要的推动力。而这,离不开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1987年,王传福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专业依然和电池有关,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做的也是电池方面的工作。换言之,王传福本身就是电池领域的专家。

在研发投入上,王传福也很舍得,他甚至被称为“技术狂人”。2018-2020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均超过80亿元。

财熵|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底气何来?

数据来源:比亚迪年报

多年的高研发投入和技术沉淀,让比亚迪在2020年、2021年相继祭出“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两大杀器。也真是这两大杀器,让比亚迪销量狂升。

2020年3月,比亚迪发布了刀片电池。 该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技术,不仅将体积利用率提高50%以上,还让制造成本降低了30%。

比亚迪的第一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4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到230Wh/L。该电池最先应用在纯电动车型——比亚迪“汉”身上,最高续航达到605km。根据规划,预计2025年,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系统能量密度提高到160Wh/kg,体积能量密度提高到330Wh/L。

刀片电池可以有效缓解车主的里程焦虑,安全性也比较高。而这两点,正是许多新能源车主的痛点。

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可以说是集比亚迪技术之大成。“汉”也不负众望,发布后便受到市场的瞩目。而“汉”的上市,也成功带领比亚迪突破纯电领域的瓶颈——2020年4月亮相,7月上市,11月便达到月销破万的水平,全年销量40556辆,占当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22%。

财熵|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底气何来?

比亚迪“汉” 图源网络

刀片电池的发布和“汉”的上市,让市场看到了希望。在二级市场,比亚迪的“任督二脉”也被打通了——股价横盘多年的比亚迪,在“汉”上市火爆销售后,公司股价持续飙升。

财熵|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底气何来?

2014年2月-2022年4月比亚迪股价 图源东方财富

2021年,比亚迪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31%,DM-i超级混动技术也功不可没。

DM-i超级混动于2021年1月11日发布,它以电为主的架构,可以实现多用电、少用油并且高效用油。在电量充足时,DM-i超级混动就是一台纯电动车;在电量不足时,则是一台超低油耗的混合动力车。该技术的车型,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20公里,可油可电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200公里。

“我们要让DM-i超级混动进入紧凑型车、中型及中大型SUV细分市场,在红海中杀出一片蓝海,加速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在DM-i平台发布会上,王传福信心满满地表示。

他没吹牛。作为全球首款搭载DM-i超级混动的车型,比亚迪“秦PLUS DM-i”于2021年3月8日上市,售价10.78-14.78万元。凭借出色的性能和适中的价格,秦PLUS DM-i上市后便爆红,2021年销量高达83456辆,占当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14%。

财熵|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底气何来?

秦PLUS DM-i 图源比亚迪官网

随后比亚迪“宋PLUS DM-i”和“唐DM-i”发布,均取得不俗的成绩。在今年3月底的2021年报交流会上,比亚迪方面表示,4S店DM-i的交货周期可能要4-5个月,可见 DM-i车型的火爆。

出色的性能和销量,让比亚迪DM-i超级混动获得了“中国心”2021年十佳新能源动力系统奖项。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比亚迪经历了十来年的技术沉淀积累。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表示,“采用插电式混动技术的比亚迪秦PLUS DM-i,油耗秒杀燃油车,动力及平顺性上表现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免除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财熵|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底气何来?

DM-i超级混动获奖 图源网络

“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是起步比较早,它的技术积累就多,技术路线除了纯电,也有混动,它电池的竞争优势很强。而且比亚迪有半导体业务,它的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汽车分析师张翔对财熵表示。

蛰伏多年后,比亚迪厚积薄发,凭借两大杀器,让自己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59.37万辆,坐上了国产新能源汽车“一哥”的宝座。

但“一哥”也有自己的弱点。

新能源车“一哥”的烦恼

比亚迪看似彪悍,但只是在某些领域领先,而且并非无敌。

“比亚迪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是动力电池,三电技术中的电机和电控系统名气不大,它的智能化方面也相对薄弱。”张翔告诉财熵。

比亚迪虽然是动力电池和动力系统领域的领头羊,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比亚迪的优势并不能一直保持。

在动力电池领域,虽然目前磷酸铁锂装机份额超过三元锂电池,但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很强。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国内装车量市场份额为20%,与宁德时代(300750.SZ)高达50%的市场份额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并且宁德时代还在不断进步。

今年1月18日,宁德时代推出了换电服务品牌“EVOGO”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通过换电池补充动力的模式:1块电池续航200公里,2块400公里,3块600公里,可根据里程需要任意选择;单个电块换电约1分钟,车主无需下车。

4月18日,EVOGO已在厦门落地,预计到今年年底,厦门的换电站将增加到30个。届时在厦门岛上任何一个地方,司机都可以在方圆3公里内找到一个换电站。

换电技术若铺开,可以有效解决车主里程焦虑和补充动能的效率,将增强宁德时代的竞争力。

另外,宁德时代今年将发布一款新的电池——麒麟电池。据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透露,在系统重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等方面,麒麟电池都将成为行业最高水平的动力电池。

而在动力系统领域,“后浪”已经出现——吉利(00175.HK)帝豪L雷神Hi·X于今年4月26日全球发售。这是和秦PLUS DM-i类似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二者的馈电油耗均为3.8L/100km。而吉利帝豪L雷神Hi·X综合续航高达1300Km,售价12.98-14.58万元,性能并不弱于秦PLUS DM-i。

可见,比亚迪在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两方面,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它并不能高枕无忧。

截至今年3月,比亚迪连续10个月蝉联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实力毋庸置疑。但它在智能化领域却相对薄弱。

在智能座舱领域,比亚迪有DiLink智能网联车机系统,它主要依托安卓生态下载车端应用。不过,其搭载的车型“车机卡顿”问题饱受诟病——在汽车质量网站车质网上,比亚迪汉EV被大量车主投诉车机卡顿,与宣传不符。

财熵|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底气何来?

比亚迪“汉”的投诉 图源车质网

在自动驾驶领域,与外界认为比亚迪布局比较迟不同,早在2013年,比亚迪就曾与北京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虽然起了个大早,但比亚迪似乎对自动驾驶并不怎么上心,它虽有“DiPilot”智能驾驶系统,但目前难以与头部企业抗衡。根据零壹智库发布的2021年中国自动驾驶专利排行榜,比亚迪排名第10。

目前来看,智能汽车的三大件——三电系统、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是比亚迪的弱项;三电系统中,电池虽行业领先,但也受竞争威胁。

不过,面对竞争与自身弱势,技术狂人王传福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直面弱点,奋力追赶

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2021年年初,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只有6%左右,目前已经达到20%左右。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4%,提升到了今年一季度的23%。

乘着产业东风的比亚迪,开始加速布局新能源车。

纯电和混动都是比亚迪布局的技术路线。DM-i超级混动属于插混技术平台;2021年9月,比亚迪发布了一个纯电平台——e平台3.0,这也是一个大杀器。

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是纯电动汽车的重中之重,比亚迪e平台3.0采用了全新一代SIC电控、八合一电机总成、热泵技术以及电机升压充电架构等尖端技术。搭载e平台3.0的电动车,零百加速可快至2.9秒,百公里电耗比同级别车型降低 10%,

低温续航最大提升20%,综合续航里程最大突破1000km,并且支持800V高压闪充,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150公里”,基本解决了车主的里程焦虑。

深知自身弱点与行业趋势的比亚迪,从2021年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加大布局力度。

2021年2月,比亚迪参与了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的C3轮融资;今年2月,比亚迪选择百度(09888.HK)成为其智能驾驶技术供应商;3月23日,比亚迪宣布与英伟达(NVDA.NASDAQ)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达成合作——从2023年上半年起,比亚迪将在部分新能源汽车上搭载英伟达DRIVE Hyperion平台;4月,比亚迪与地平线正式宣布达成定点合作,比亚迪将在其部分车型上搭载地平线高性能、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征程5,相关车型最早将于2023年年中上市。

2021年9月,王传福在2021年联想(00992.HK)创新科技大会上,谈及智能化转型时表示:“当前已经进入一个智能化变革时代,新IT正成为智能化变革的新引擎,同时,汽车工业的大变革,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比亚迪正在加速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将智能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目前比亚迪发力自动驾驶,主要是与其他企业合作。这种方式虽然省去了很多麻烦,但会让它丢掉智能汽车的“灵魂”。这意味着,比亚迪会在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

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一向坚持自主研发的王传福,也没有知难而退。2021年12月24日,比亚迪与Momenta成立深圳市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依托比亚迪的智能化技术积淀和垂直整合能力,以及Momenta智能驾驶方面多年的积累,致力于打造高等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比亚迪积极发力自动驾驶,虽迟,但到。

以低端车进入汽车市场的比亚迪,也从未放弃对高端品牌的探索。在品牌塑造方面,王朝系列的“汉”、“宋”、“唐”,不仅带动了比亚迪的销量,也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王朝系列主要是“豪华、稳重”,算是中端车型。

在高端品牌塑造方面,比亚迪未来将依托“腾势”和一个全新的品牌进军高端市场。腾势具有“科技+豪华”属性,有奔驰的豪华基因,也有比亚迪的技术,价格区间主要在30-50万元。而后续更高端的品牌,会用到比亚迪更高端的技术,价格区间主要在50-100万元。在2021年业绩交流会上,比亚迪方面表示,该新品牌大概在2023年10月发布。

当然,比亚迪挑战高端的难度不小,毕竟从中端往高端走并不容易。比方说长城汽车(601633.SH),董事长魏建军赌上姓氏的高端品牌“WEY”,其发展并不算成功。当比亚迪发布30万元以上的车型后,消费者可能会发出“灵魂拷问”:买比亚迪,还是特斯拉(TSLA.NASDAQ)、蔚来(09866.HK)、理想(02015.HK)?

虽然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才20%左右,却早已是一片红海。当然,在新能源车的发展大势下,比亚迪告别燃油车,可以把更多精力聚焦在新能源车上,这对它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比亚迪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