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又到烧烤时节,我必点的不是花生毛豆,而是那念念不忘的田螺啊

作者:文唐小筑
又到烧烤时节,我必点的不是花生毛豆,而是那念念不忘的田螺啊

天气一热,道边的烧烤摊都摆起来了,来盘必点的田螺,鲜辣下饭,好不快活。

我爱吃田螺,这特殊口味可谓从娃娃抓起。

记得还是上小学,学校门口有各种小摊,卖汽水的、蛙鱼的、小零食的、烧饼的……琳琅满目,什么都有,我独爱田螺。

每次放学回家,花三角钱买三十颗,用牙签剥着,边走边吃,十分钟的路程里,因为有田螺可吃,开心又满足。店家会提前把纸折成漏斗形状,三十颗正好一把握在手心中。那时候夏天放学的快乐,除了疯玩,就是蛙鱼的酸甜、田螺的鲜香。

又到烧烤时节,我必点的不是花生毛豆,而是那念念不忘的田螺啊

爸爸爱吃田螺,也爱抓田螺。每到暑假,爸爸回老家,都会带我们去村里的湖河沟里摸田螺。

集齐我家五六个小孩,大家一人穿双雨靴,爸爸骑着三轮车,车上拉着大桶小桶,摸田螺小分队就出发了。我们采用集中又分散的战略,先大体瞄准一片区域,例如鱼塘,然后巡着鱼塘附近的小沟小河随缘寻找。

又到烧烤时节,我必点的不是花生毛豆,而是那念念不忘的田螺啊

五六个小孩打打闹闹,爸爸也跟着我们起哄嬉笑,挽着裤腿,登着雨靴,鼓着圆又尖的肚子,滑稽又可笑。

一群小朋友在一起,胜负欲爆棚起来,劳动效率可直线飙升。我们跟在爸爸后面,哼哧哼哧争抢着往小桶里装着自己的成果。

又到烧烤时节,我必点的不是花生毛豆,而是那念念不忘的田螺啊

如果水特别清,一眼就能看到水底,能看到田螺们悠闲地吸在石头边或者沉在水底,手伸下去,稳准狠,准能抓上满满一把来,运气来了,慢悠悠的一颗颗捡也能很快捡小半桶。

又到烧烤时节,我必点的不是花生毛豆,而是那念念不忘的田螺啊

如果水很浑浊那就要辛苦一点了,只见弟弟妹妹们脱了靴子,直接光脚下去了,先用脚踩,大体探个方向,然后用手再去仔细抠挖。一番边玩边干活的操作过后,大家把满满一小桶田螺倒进大桶里,大桶直直冒出来一个尖,那就是该回家了。

又到烧烤时节,我必点的不是花生毛豆,而是那念念不忘的田螺啊

小时候村里沟沟河河特别多,相应的鱼虾螺也多,基本上半个上午我们就可以带着战果心满意足回家了。

这时再看看大家,每个小朋友都变了样,脸上头上身上都是泥巴,光着脚丫,提着雨靴,活像一群逃难的。

抓到田螺只是第一步,清洗、吐沙还是个大工程。爸爸取出一只大盆子,带着我们在屋后的池塘里先淘洗几遍淤泥,水不浑浊了,再回家,用手搓,用刷子刷,就是要把田螺表面吸附的青苔等脏东西去掉。

这么几遍之后你以后终于可以开始做了吧,哈哈哈并不是,还要放进清水里养它几天,让它吐沙吐泥。

这几天里,田螺们伸出触角,探头探脑,偶尔缓慢爬行,甚至还可以生出好多小田螺来。

又到烧烤时节,我必点的不是花生毛豆,而是那念念不忘的田螺啊

就这样我蹲在盆子边观察一次又一次后,结束百爪挠心的日子终于来了。终于要炖着吃了。

爸爸把田螺挨个搓一搓,冲洗干净,再拿钳子一个个剪掉尾部,慢工出细活,这样才方便吸吮,也更易入味。

烧一锅开水煮一下捞出。妈妈烧火,小孩围在锅边搞氛围,爸爸在热锅中放油,加入葱姜蒜大料少许辣椒,不断翻炒,翻炒过后加水炖半小时,然后开锅收汁。

又到烧烤时节,我必点的不是花生毛豆,而是那念念不忘的田螺啊

做了好吃的,都是要分享的,叔叔婶婶也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张家李短,只待等了几天的美味出锅。叮,时间到,随着铲子与铁锅的摩擦声,田螺与盆子哗啦哗啦的碰撞声,和着水产品独有的鲜香,辣炒田螺隆重上桌了。

拿起一个,灌满汤汁,一吸而尽,用牙签挑着前面紧实的肉坨送入嘴里,劲道弹牙,鲜辣爽口,特殊香气流窜全口,几天来的辛苦和等待都值了。

又到烧烤时节,我必点的不是花生毛豆,而是那念念不忘的田螺啊

小时候有很多的时间来慢慢做事,慢慢等,那种自己动手,延迟满足的快感让我难忘。现在方便了,烧烤摊一坐,在外卖软件动动手指,美味即达,我们享受这份便利,但也失去了自己动手和延迟满足的快感。

那时爸爸回家休假也都是带我们各种玩,在现在教育来看,完全放养没有效率,可有他一起参与的童年快乐记忆又是多么治愈,足以支撑一个丧气的成年人走过一段艰难的时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