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而立龙岗 锦绣文章”正式与读者见面!

“而立龙岗 锦绣文章”正式与读者见面!

序言

龙岗,乘时而变

1992年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

深圳在春光中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次年1月1日

深圳东北部的一片广袤土地正式挂牌设区

龙岗由此走上历史舞台

白手起家的新建之区、卫星之城、城市副中心

“东进战略”主战场、深圳东部中心……

变化的是城区战略定位

不变的是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身姿

“而立龙岗 锦绣文章”正式与读者见面!

龙岗,乘势而起

面对“双区”驱动、“双区”叠加

“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

龙岗大力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更上新台阶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国际低碳城

动漫创意产业园、天安数码城

大芬油画村、甘坑古镇等地标

星罗棋布于整条数字创意产业走廊

背后是打造“五城一廊”的宏图远志和“大棋局”

“而立龙岗 锦绣文章”正式与读者见面!

时与势的叠加之下

龙岗也将在明年1月1日迎来建区三十周年

鱼跃龙门,过去三十年

龙岗创造了现代城区发展史上

沧海桑田般的奇迹

笔走龙蛇,未来三十年

龙岗又将书写出怎样恢弘瑰丽的文章!

站在这一时点

我们特别策划并推出全媒体报道

“而立龙岗 锦绣文章”

通过视频、主题评论

手绘海报、小切口报道等形式

向“三十而立”、未来可期的龙岗致敬!

是为序

“而立龙岗 锦绣文章”正式与读者见面!

首期主题评论、视频现已推出

先来一睹为快

“而立龙岗 锦绣文章”正式与读者见面!
“而立龙岗 锦绣文章”正式与读者见面!
“而立龙岗 锦绣文章”正式与读者见面!

上下拉动翻看

龙岗,“终生阅读”必经之地

4·23世界读书日,按惯例,深圳开展了多场丰富的阅读活动。其中龙岗区的“阅读之城”年度活动菜单发布尤为令人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场年度读书盛会不仅带来了龙岗区所完成的阅读成果,还将在传播阅读理念和培养阅读习惯等方面持续下功夫。

什么是阅读理念?

在龙岗有一句话:“让城市的每扇窗户,都透出阅读的灯光。”它被挂在深圳书城龙岗城的书架上,弥漫着无尽书香,也让每一位读者静静地感受着书籍的力量与温度。

如果说一行闪亮的句子体现了对阅读的态度,那么此态度也将一直在龙岗得以践行:打造“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一体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阅读服务平台,力争“书吧+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服务的公共书吧实现街道全覆盖。这些建设项目与规划,不仅仅是“每扇窗户都透出阅读的灯光”那么简单,要让阅读无处不在,才是龙岗创建“阅读之城”的题中之义。

不妨来看一组数据:龙岗全区现有图书馆、书吧书店共300多家,龙岗区图书馆还被评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2022年龙岗区现有各类分馆40个,其中11个街道分馆、26个区域分馆、3个劳务工分馆,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595万册。

这只是阅读空间所呈现的数据,那么阅读活动又是怎样的呢?龙岗区每年开展各类阅读活动2000余场。推广阅读如此频繁,龙岗始终关怀着“每扇窗里的阅读之光”。

什么是阅读习惯?

习惯要从小培养。龙岗深知这个道理。2019年,龙岗区少儿图书馆和区第二少儿图书馆均获立项。目前,龙岗区少儿图书馆已完成施工,即将交付使用。龙岗区第二少儿图书馆也已动工建设。让儿童有美好的阅读空间,有书读、读好书是龙岗人的使命,而读书所赋予的创新力则是龙岗的魅力。

但这仅仅也只是开始。今年龙岗有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必将使你的生活被阅读环绕。有以音视频等形式分享曾经读过最精彩和最受启发之读本的“优秀领读者”;有邀请书香门第家庭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分享亲子阅读经验及故事的活动;有以“弘扬人文精神、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的龙岗大讲堂;还有“榕树头书场”传统评书系列活动,为龙岗市民演绎精彩的评书,讲说历史朝代更迭、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把听书人拉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长河,既是阅读,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体验。

一年下来,各种阅读活动不断。在龙岗,阅读可以是私人化的,你能在各式各样的阅读空间里安静享受书籍的滋养;阅读也可以是公共的,可将学习、交流、休闲融为一体,体验复合式文化场景。总之,在龙岗无处不阅读,阅读会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2023年1月1日,龙岗将迎来建区30周年,30年阅读的沉淀,龙岗已长成温文尔雅的青年,他满腹诗书,而且聪颖智慧。龙岗提出以“五城一廊”建设为抓手,以鹤湖系列品牌为依托,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推动深圳都市圈东部文化中心崛起。其中,鹤湖智库汇集樊锦诗、王京生等40多位名家为龙岗文化发展出谋划策,一颗无与伦比的“大脑”渐渐形成,将带给市民更多的阅读认知。无论你从中读到什么、学到什么,你都能接受生活中所有的变动、未知,进而接受自己。在龙岗创建的“阅读之城”里,每个“自我”都在其中。龙岗将是你“终生阅读”的必经之地。

扫码查看“而立龙岗 锦绣文章”专题

撰文 | 魏鼎 伍岭

视频 | 赖犁 黄智立 戴润超

剪辑 | 何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