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而立龍崗 錦繡文章”正式與讀者見面!

“而立龍崗 錦繡文章”正式與讀者見面!

序言

龍崗,乘時而變

1992年

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

深圳在春光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次年1月1日

深圳東北部的一片廣袤土地正式挂牌設區

龍崗由此走上曆史舞台

白手起家的建立之區、衛星之城、城市副中心

“東進戰略”主戰場、深圳東部中心……

變化的是城區戰略定位

不變的是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身姿

“而立龍崗 錦繡文章”正式與讀者見面!

龍崗,乘勢而起

面對“雙區”驅動、“雙區”疊加

“雙改”示範等重大曆史機遇

龍崗大力實施“一芯兩核多支點”區域發展戰略

推動高品質發展更上新台階

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國際低碳城

動漫創意産業園、天安數位城

大芬油畫村、甘坑古鎮等地标

星羅棋布于整條數字創意産業走廊

背後是打造“五城一廊”的宏圖遠志和“大棋局”

“而立龍崗 錦繡文章”正式與讀者見面!

時與勢的疊加之下

龍崗也将在明年1月1日迎來建區三十周年

魚躍龍門,過去三十年

龍崗創造了現代城區發展史上

滄海桑田般的奇迹

筆走龍蛇,未來三十年

龍崗又将書寫出怎樣恢弘瑰麗的文章!

站在這一時點

我們特别策劃并推出全媒體報道

“而立龍崗 錦繡文章”

通過視訊、主題評論

手繪海報、小切口報道等形式

向“三十而立”、未來可期的龍崗緻敬!

是為序

“而立龍崗 錦繡文章”正式與讀者見面!

首期主題評論、視訊現已推出

先來一睹為快

“而立龍崗 錦繡文章”正式與讀者見面!
“而立龍崗 錦繡文章”正式與讀者見面!
“而立龍崗 錦繡文章”正式與讀者見面!

上下拉動翻看

龍崗,“終生閱讀”必經之地

4·23世界讀書日,按慣例,深圳開展了多場豐富的閱讀活動。其中龍崗區的“閱讀之城”年度活動菜單釋出尤為令人關注。究其原因,是因為這場年度讀書盛會不僅帶來了龍崗區所完成的閱讀成果,還将在傳播閱讀理念和培養閱讀習慣等方面持續下功夫。

什麼是閱讀理念?

在龍崗有一句話:“讓城市的每扇窗戶,都透出閱讀的燈光。”它被挂在深圳書城龍崗城的書架上,彌漫着無盡書香,也讓每一位讀者靜靜地感受着書籍的力量與溫度。

如果說一行閃亮的句子展現了對閱讀的态度,那麼此态度也将一直在龍崗得以踐行:打造“區、街道、社群、小區”四級一體的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構多元化閱讀服務平台,力争“書吧+圖書館+文化館”綜合服務的公共書吧實作街道全覆寫。這些建設項目與規劃,不僅僅是“每扇窗戶都透出閱讀的燈光”那麼簡單,要讓閱讀無處不在,才是龍崗建立“閱讀之城”的題中之義。

不妨來看一組資料:龍崗全區現有圖書館、書吧書店共300多家,龍崗區圖書館還被評為“全民閱讀示範基地”。2022年龍崗區現有各類分館40個,其中11個街道分館、26個區域分館、3個勞務工分館,全區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595萬冊。

這隻是閱讀空間所呈現的資料,那麼閱讀活動又是怎樣的呢?龍崗區每年開展各類閱讀活動2000餘場。推廣閱讀如此頻繁,龍崗始終關懷着“每扇窗裡的閱讀之光”。

什麼是閱讀習慣?

習慣要從小培養。龍崗深知這個道理。2019年,龍崗區少兒圖書館和區第二少兒圖書館均獲立項。目前,龍崗區少兒圖書館已完成施工,即将傳遞使用。龍崗區第二少兒圖書館也已動工建設。讓兒童有美好的閱讀空間,有書讀、讀好書是龍崗人的使命,而讀書所賦予的創新力則是龍崗的魅力。

但這僅僅也隻是開始。今年龍崗有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必将使你的生活被閱讀環繞。有以音視訊等形式分享曾經讀過最精彩和最受啟發之讀本的“優秀領讀者”;有邀請書香門第家庭進校園、進機關、進社群分享親子閱讀經驗及故事的活動;有以“弘揚人文精神、提升城市品位”為宗旨的龍崗大講堂;還有“榕樹頭書場”傳統評書系列活動,為龍崗市民演繹精彩的評書,講說曆史朝代更疊、英雄征戰和俠義故事,把聽書人拉進中國傳統文化的記憶長河,既是閱讀,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次體驗。

一年下來,各種閱讀活動不斷。在龍崗,閱讀可以是私人化的,你能在各式各樣的閱讀空間裡安靜享受書籍的滋養;閱讀也可以是公共的,可将學習、交流、休閑融為一體,體驗複合式文化場景。總之,在龍崗無處不閱讀,閱讀會成為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2023年1月1日,龍崗将迎來建區30周年,30年閱讀的沉澱,龍崗已長成溫文爾雅的青年,他滿腹詩書,而且聰穎智慧。龍崗提出以“五城一廊”建設為抓手,以鶴湖系列品牌為依托,加快建設文化強區,推動深圳都市圈東部文化中心崛起。其中,鶴湖智庫彙集樊錦詩、王京生等40多位名家為龍崗文化發展出謀劃策,一顆無與倫比的“大腦”漸漸形成,将帶給市民更多的閱讀認知。無論你從中讀到什麼、學到什麼,你都能接受生活中所有的變動、未知,進而接受自己。在龍崗建立的“閱讀之城”裡,每個“自我”都在其中。龍崗将是你“終生閱讀”的必經之地。

掃碼檢視“而立龍崗 錦繡文章”專題

撰文 | 魏鼎 伍嶺

視訊 | 賴犁 黃智立 戴潤超

剪輯 | 何保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