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酷炫的玉雕技法,江湖人称活环雕刻,也被叫做链子活。
因为高难度被一些玉雕师视为“看家本事”。其难度等级有句话总结:废料,废工,搞不好,废人...
而在普通人眼中,它难得一见。只要一出现,必然是重量级作品。不过,随着时间的变化,似乎这样的精妙玉雕,也有失传的风险。

活环雕刻由来已久,它是从圆雕技法中衍生出来的。古代的一些香炉、塔、熏炉上常见到环链的踪迹。
最初活环技艺源于玉石的钻孔技术,后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套环工艺。
战国,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在我的老熟人乾隆年间,玉器的活环链雕才达到巅峰。这位狂热的艺术爱好者有权有钱,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崇玉皇帝。可以说乾隆时期的玉器,以精工细作名扬天下!用现在一个的词儿来说是“工匠精神”。
那时期的“乾隆工”有两门拒不外传的独特手艺——活环链雕和掐丝嵌金。主要运用在玉器皿和玉摆件之上,据说只有能继承师父衣钵的徒弟才有资格学习与传承。
乾隆御宝《田黄三链章》
这就意味着,不是你想学就有人教的,还要看资历!所以,链雕玉器在当时也属于皇家专用玉雕。后经明清两朝发展,链雕工艺愈加完善。
活环链对原料的要求也很高,要求要质细性坚,纯而无格。而且为了保证环链的完整性,一般都会选用体积较大的原料。
它的制作分为油条、起股、掐节、活环、脱环、修整几个步聚。先给您看一个用胡萝卜雕出活环链的过程,让您有个初步的概念。
胡萝卜演示活环链要点
而现实中,整雕活环与镂空雕一样,难度巨大。它最大的难点,在于取其材而不能离其体。
首先确定好每节环的长度,以及环与环之间的空隙宽度,掏空空隙部分,磨圆棱角,掏空中间部分。雕琢之时不容一丝错漏,要做到环环相扣、长短对等、方向一致,若损一圈一环,则前功尽弃。
一件环链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困难和风险,雕玉不是雕萝卜。因此,环链雕对于雕刻者大局观,以及手艺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有师傅说,这项技术不是有天赋与耐心就可以,体力不行精力不够的,还是算了...
往往一件高超的镂空活环作品的完成,要耗费数年刻苦细致的努力,整个创作过程,渗透着琢玉者呕心沥血的心法。
古代时期雕刻工具和技术的限制,制作大约要花费3-4个月乃至半年的时间。
如今科技发展,制作过程可使用电动工具,工时缩减,精确度显著提升,但是却难求知音了。
一方面是这样的作品,制作难度仍然较高,消耗量大,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作品。另外一方面没有多少购买者,只有极少的藏家关注。
如果大家都不做,也许,再过几十年就只能在博物馆看见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