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乎裁员,B站换血:直播和视频的苦,都是一个味

作者:青年新媒体

前言

许久不见,甚是想念,我是铁头。之前那篇华为财报的文章,有不少读者捧场,在此感谢各位读者提供宝贵意见。

不过有不少人好像搞混了我和其他人,所以严正声明一下,我是铁头,不是铁流。注意,是铁头,不是铁流。虽然也聊产业,但是比较轻松和俏皮。

轻松俏皮的事情,往往比较娱乐化。例如视频和直播,人来人往,主要是看个热闹。但是最近的视频和直播,却好像热闹不下去了。4月19日,自媒体“新熵”撰文表示,B站直播业务部门计划裁员。与此同时,知乎也传出消息,视频部门要裁员60%。

中国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中,知乎和B站是非常优秀的平台。知乎去年四季度月活(MAU)1.03亿,B站的月活2.72亿。不过这俩都愁一件事:不挣钱。知乎去年三季度净亏损超过9个亿,B站最近定下的目标也是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

知乎已经办了10年,B站也办了12年。按理来说,一家企业如果有体量有业务,办了十年也应该挣钱了。可是这两个平台的商业化,却搞得灰头土脸的。

铁头在此询问了行业人士,分析了一下具体情况,斗胆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您觉得内容太玄幻,就当看一乐。

酒香就怕巷子深

咱们先聊个严肃点的,知乎。

知乎上线的时候,采用的是封闭邀请制。提问题,一帮人给出自己的答案和看法,文字沟通,一针见血。一开始请来的都是张小龙、王兴、张一鸣这样的大佬,精英气质一出来,把所有人都震住了。(没记错的话,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也在早期的知乎上开过账号)

知乎裁员,B站换血:直播和视频的苦,都是一个味

这种小圈子的“密室社交”产品最近还有一个,Clubhouse。模式是“大佬拉一帮人围绕一个话题语音吹牛”。仔细一听,语音版知乎。当初Clubhouse也是通过拉马斯克聊天,请大V壮声势,爆火之后也萎靡了。所以说知乎的问题,不是它自己的问题,也不是中国人的问题。

赖不了公司,也赖不了客户,那就是模式出了问题。在大家“上知乎看故事”之前,所有人都认为知乎是一个“内容有价值”的平台,有专业人士对特定问题给出行业内容和意见。既然专业的内容有价值,那就催生了一项业务:知识付费。知乎也是这么干的。

2016年,知乎下场做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值乎”,付费咨询。一个是“知乎Live”,实时问答。“值乎”做得相对简陋,下线也很快。“知乎Live”的付费情况更好,有人搞职场培训就可以一堂课收入过万。

从我个人的经历看,很多人是乐于在个人重大事件决策上(求职,法律咨询,投资)和专业领域知识上花钱的。不管是一对一咨询,还是去听课都可以。但是,这有一个前提,用户得觉得自己花钱“值了”:

首先要直接联系到自己的“老师”“大V”;其次要让人感觉到,自己获得了持续输出的内容;如果做的再完美一点,同一个“大V”的用户最好能有群体归属感,能抱团。

但是知乎在这个方面体验很差:它并不能保证大V能持续输出内容,用户想要花钱就心里没底;其次,它没有任何形式去证明用户和大V做了一对一沟通(知识星球至少还有精品问答可以看);第三,知识付费,是一个大V对着成百上千的用户输出。可是知乎沟通模式,是一个问题一群人回答。用户追踪大V的答案。一对比就知道,知乎没有“有人提供给我服务”的氛围,就算有人付费,规模也很零散。

把上面的分析简化一下,就是知乎要跟大V联手合作养社区,让社区里的人相信平台和大V,才能掏钱。从实际结果看,知乎21年第二季度的用户付费率才5%,跟喜马拉雅看齐,说明知乎运营的水平很……一般,那后续的“严选会员”业务也就不用想了,盈利规模也不怎么样。

没有运营,怎么做视频

扯了半天,这跟视频团队裁员有啥关系?

因为知乎视频跟付费内容遇到的问题,都是“没人运营”的问题。大家想一下,知乎的文字内容,会很直接地把观众需要的内容输出出去。但是视频的内容,不管你想不想要,只要点开,都得花时间去看。

问答形式和视频存在冲突怎么办?知乎的办法是,让人用视频回答,唠叨五分钟……

那我们退一步,按照视频平台的想法,通过算法分发给用户推荐内容。这就有一个问题,用户的反馈要有反应。结果知乎的视频,点踩根本不管用,点赞相当于点两次。有的视频质量太差,点了不感兴趣,还是莫名其妙地推送。在知乎看视频就变成很痛苦的一件事。

看视频的痛苦,做视频的也痛苦。大多数想在知乎做视频的,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视频发布出去。打回来有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讲历史的被说涉及辱骂,做穿搭的被说低俗,引用官方内容素材告诉你涉及敏感,还不告诉哪里有问题。

最可笑的是,视频发出来了,创作者跟运营反馈,说自己视频播放量低,结果对面说“我不保证流量”,比做视频的还横,直接给大V整不会了。

到了这里,知乎视频业务的问题就跟知识付费的问题很像了。当初在“知识付费”上,知乎的目标是让用户花钱,却不给用户花钱的地方。现在在视频业务上,就是只要视频,不要看视频的人和做视频的人。

唯结果论,唯数据论的最终问题,就是高层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业务有多烂,基层在业务上敷衍了事。还是在知乎,要求知乎平均点赞过千,被称为专业答主的大V做视频,播放量只有5万。然后在这种环境下,居然高层表示每日视频播放量要从2000万到9000万,几个月就做出这种业绩,根本不可能。视频部门的裁员也就成为了必然。

直播刷钱,自娱自乐

B站的直播部门裁员传闻,目前没有定数,聊得会比较短,不过出现的问题也很像。

直播行业在国内发展这么久,目前就是两个玩法:以卖货为主的纯商业直播和输出内容为主的内容直播。B站最开始做的游戏、唱歌、聊天直播,那肯定是内容直播。

可是做内容直播的B站,最近却一直在考虑直播带货的事情,例如B站之前测试的“小黄车”。那就证明B站的内容直播业务出了问题。

知乎裁员,B站换血:直播和视频的苦,都是一个味

B站直播过去主动出击的策略,就是三个字:买流量。2019年底签约冯提莫,签约英雄联盟赛季转播,都是一个原则,谁观众多数据好买谁。既然是数据,直播领域谁处理数据最多?直播经纪和公会,于是B站引入了大鹅文化的人,大鹅小象也进驻B站。

公会模式的方法是折腾。B站为了增加直播互动和流水,把直播热门榜设定成“贡献值越高越热门”。同一时间内刷礼物的多直播就热门,推广就越多。这个模式是鼓励主播拉观众砸钱的。通过不同主播互动促使两方观众“比谁刷钱多”的PK战也是一个道理。

虽然这些模式B站用户不适应,但是放到公会模式下这就很合理。既然公会需要数据,那么公会能不能“制造数据”呢?当然可以。如果公会在B站利用各种方法刷流水,就可以制造出直播间红火的氛围。

直播间红火了,B站应该抽水提成吧?但是B站为了鼓励公会进驻,是给公会倒贴钱的。举个例子,你给直播间“刷了”100万(实际很可能不是这个数),B站会给你120万,你就赚了20万。但是实际情况是,你刷100块,B站会返点40块。按照部分媒体的爆料,甚至还有刷了100块返点超100的情况。不管直播间实际表现如何,赚钱的都是当中间商的公会,B站是倒亏钱的。所谓红火的直播间,都是公司员工的自娱自乐。

难道B站员工,就看着自己越做越亏吗?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负责B站直播业务的高层是前大鹅文化的,结果B站关系最近的公会是大鹅小象。这前员工和现员工的关系,不避嫌似乎不太合适吧?

从铁头的个人体验看,B站直播的盈利反馈,在用户看来也很奇怪。理论上来说,B站直播经常宣传千舰主播,舰长价格是198元/月,合计是接近20万的营收。但是按照B站的数据,给UP主和主播的收入分成超过24亿元,占据整体营收42%。B站一边有大量主播带来营收,一边还得大量补贴,最后还把自己补贴亏了。

如果还想把直播业务做好,B站就只能选择现实主义的玩法:通过直播带货让用户花钱,用最粗暴的方式转化利益。

也正是在直播带货的驱动下,B站对外表示直播业务还在招人(肯定是带货方向的),并且拿下了支付牌照(对接未来的小黄车)。

结语

两家的困难,实际是一样的问题。就是内容平台的流量出口在哪里。

内容平台想要活下来,商业化是绕不开的。说好听一点叫转化用户,说难听一点叫割用户韭菜。但是不论哪种说法,平台都要赚钱维持自己的存在,不然也就没地方看视频和直播了。

不过让用户花钱,是一个培养关系,建立信任的过程。我们可以为了升职买课,也可以为了主播买货。这一切的前提,是对平台的内容有信心。作为知乎和B站的双料用户,铁头也不想让他俩倒闭,但是如果我在这些平台买课买货,都没有对应的服务,甚至连售后都没有(此处点名B站“会员购”)。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不想掏钱也是情理之中。

说实话,这两年标榜商业化的平台,都以为有了成千上万的流量,就会有人心甘情愿地把钱交到自己的手里。不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这种行为叫做“抢劫”。就算用户理解你的营收压力,也请你告诉我钱要在哪里花,能换到什么。

毕竟,观众在内容平台付费,是支持,是交易,而不是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