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乎裁員,B站換血:直播和視訊的苦,都是一個味

作者:青年新媒體

前言

許久不見,甚是想念,我是鐵頭。之前那篇華為财報的文章,有不少讀者捧場,在此感謝各位讀者提供寶貴意見。

不過有不少人好像搞混了我和其他人,是以嚴正聲明一下,我是鐵頭,不是鐵流。注意,是鐵頭,不是鐵流。雖然也聊産業,但是比較輕松和俏皮。

輕松俏皮的事情,往往比較娛樂化。例如視訊和直播,人來人往,主要是看個熱鬧。但是最近的視訊和直播,卻好像熱鬧不下去了。4月19日,自媒體“新熵”撰文表示,B站直播業務部門計劃裁員。與此同時,知乎也傳出消息,視訊部門要裁員60%。

中國目前的網際網路環境中,知乎和B站是非常優秀的平台。知乎去年四季度月活(MAU)1.03億,B站的月活2.72億。不過這倆都愁一件事:不掙錢。知乎去年三季度淨虧損超過9個億,B站最近定下的目标也是2024年實作盈虧平衡。

知乎已經辦了10年,B站也辦了12年。按理來說,一家企業如果有體量有業務,辦了十年也應該掙錢了。可是這兩個平台的商業化,卻搞得灰頭土臉的。

鐵頭在此詢問了行業人士,分析了一下具體情況,鬥膽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您覺得内容太玄幻,就當看一樂。

酒香就怕巷子深

咱們先聊個嚴肅點的,知乎。

知乎上線的時候,采用的是封閉邀請制。提問題,一幫人給出自己的答案和看法,文字溝通,一針見血。一開始請來的都是張小龍、王興、張一鳴這樣的大佬,精英氣質一出來,把所有人都震住了。(沒記錯的話,一些政府部門的上司也在早期的知乎上開過賬号)

知乎裁員,B站換血:直播和視訊的苦,都是一個味

這種小圈子的“密室社交”産品最近還有一個,Clubhouse。模式是“大佬拉一幫人圍繞一個話題語音吹牛”。仔細一聽,語音版知乎。當初Clubhouse也是通過拉馬斯克聊天,請大V壯聲勢,爆火之後也萎靡了。是以說知乎的問題,不是它自己的問題,也不是中國人的問題。

賴不了公司,也賴不了客戶,那就是模式出了問題。在大家“上知乎看故事”之前,所有人都認為知乎是一個“内容有價值”的平台,有專業人士對特定問題給出行業内容和意見。既然專業的内容有價值,那就催生了一項業務:知識付費。知乎也是這麼幹的。

2016年,知乎下場做了兩個東西:一個是“值乎”,付費咨詢。一個是“知乎Live”,實時問答。“值乎”做得相對簡陋,下線也很快。“知乎Live”的付費情況更好,有人搞職場教育訓練就可以一堂課收入過萬。

從我個人的經曆看,很多人是樂于在個人重大事件決策上(求職,法律咨詢,投資)和專業領域知識上花錢的。不管是一對一咨詢,還是去聽課都可以。但是,這有一個前提,使用者得覺得自己花錢“值了”:

首先要直接聯系到自己的“老師”“大V”;其次要讓人感覺到,自己獲得了持續輸出的内容;如果做的再完美一點,同一個“大V”的使用者最好能有群體歸屬感,能抱團。

但是知乎在這個方面體驗很差:它并不能保證大V能持續輸出内容,使用者想要花錢就心裡沒底;其次,它沒有任何形式去證明使用者和大V做了一對一溝通(知識星球至少還有精品問答可以看);第三,知識付費,是一個大V對着成百上千的使用者輸出。可是知乎溝通模式,是一個問題一群人回答。使用者追蹤大V的答案。一對比就知道,知乎沒有“有人提供給我服務”的氛圍,就算有人付費,規模也很零散。

把上面的分析簡化一下,就是知乎要跟大V聯手合作養社群,讓社群裡的人相信平台和大V,才能掏錢。從實際結果看,知乎21年第二季度的使用者付費率才5%,跟喜馬拉雅看齊,說明知乎營運的水準很……一般,那後續的“嚴選會員”業務也就不用想了,盈利規模也不怎麼樣。

沒有營運,怎麼做視訊

扯了半天,這跟視訊團隊裁員有啥關系?

因為知乎視訊跟付費内容遇到的問題,都是“沒人營運”的問題。大家想一下,知乎的文字内容,會很直接地把觀衆需要的内容輸出出去。但是視訊的内容,不管你想不想要,隻要點開,都得花時間去看。

問答形式和視訊存在沖突怎麼辦?知乎的辦法是,讓人用視訊回答,唠叨五分鐘……

那我們退一步,按照視訊平台的想法,通過算法分發給使用者推薦内容。這就有一個問題,使用者的回報要有反應。結果知乎的視訊,點踩根本不管用,點贊相當于點兩次。有的視訊品質太差,點了不感興趣,還是莫名其妙地推送。在知乎看視訊就變成很痛苦的一件事。

看視訊的痛苦,做視訊的也痛苦。大多數想在知乎做視訊的,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視訊釋出出去。打回來有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講曆史的被說涉及辱罵,做穿搭的被說低俗,引用官方内容素材告訴你涉及敏感,還不告訴哪裡有問題。

最可笑的是,視訊發出來了,創作者跟營運回報,說自己視訊播放量低,結果對面說“我不保證流量”,比做視訊的還橫,直接給大V整不會了。

到了這裡,知乎視訊業務的問題就跟知識付費的問題很像了。當初在“知識付費”上,知乎的目标是讓使用者花錢,卻不給使用者花錢的地方。現在在視訊業務上,就是隻要視訊,不要看視訊的人和做視訊的人。

唯結果論,唯資料論的最終問題,就是高層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業務有多爛,基層在業務上敷衍了事。還是在知乎,要求知乎平均點贊過千,被稱為專業答主的大V做視訊,播放量隻有5萬。然後在這種環境下,居然高層表示每日視訊播放量要從2000萬到9000萬,幾個月就做出這種業績,根本不可能。視訊部門的裁員也就成為了必然。

直播刷錢,自娛自樂

B站的直播部門裁員傳聞,目前沒有定數,聊得會比較短,不過出現的問題也很像。

直播行業在國内發展這麼久,目前就是兩個玩法:以賣貨為主的純商業直播和輸出内容為主的内容直播。B站最開始做的遊戲、唱歌、聊天直播,那肯定是内容直播。

可是做内容直播的B站,最近卻一直在考慮直播帶貨的事情,例如B站之前測試的“小黃車”。那就證明B站的内容直播業務出了問題。

知乎裁員,B站換血:直播和視訊的苦,都是一個味

B站直播過去主動出擊的政策,就是三個字:買流量。2019年底簽約馮提莫,簽約英雄聯盟賽季轉播,都是一個原則,誰觀衆多資料好買誰。既然是資料,直播領域誰處理資料最多?直播經紀和公會,于是B站引入了大鵝文化的人,大鵝小象也進駐B站。

公會模式的方法是折騰。B站為了增加直播互動和流水,把直播熱門榜設定成“貢獻值越高越熱門”。同一時間内刷禮物的多直播就熱門,推廣就越多。這個模式是鼓勵主播拉觀衆砸錢的。通過不同主播互動促使兩方觀衆“比誰刷錢多”的PK戰也是一個道理。

雖然這些模式B站使用者不适應,但是放到公會模式下這就很合理。既然公會需要資料,那麼公會能不能“制造資料”呢?當然可以。如果公會在B站利用各種方法刷流水,就可以制造出直播間紅火的氛圍。

直播間紅火了,B站應該抽水提成吧?但是B站為了鼓勵公會進駐,是給公會倒貼錢的。舉個例子,你給直播間“刷了”100萬(實際很可能不是這個數),B站會給你120萬,你就賺了20萬。但是實際情況是,你刷100塊,B站會返點40塊。按照部分媒體的爆料,甚至還有刷了100塊返點超100的情況。不管直播間實際表現如何,賺錢的都是當中間商的公會,B站是倒虧錢的。所謂紅火的直播間,都是公司員工的自娛自樂。

難道B站員工,就看着自己越做越虧嗎?這個時候,新的問題出現了,負責B站直播業務的高層是前大鵝文化的,結果B站關系最近的公會是大鵝小象。這前員工和現員工的關系,不避嫌似乎不太合适吧?

從鐵頭的個人體驗看,B站直播的盈利回報,在使用者看來也很奇怪。理論上來說,B站直播經常宣傳千艦主播,艦長價格是198元/月,合計是接近20萬的營收。但是按照B站的資料,給UP主和主播的收入分成超過24億元,占據整體營收42%。B站一邊有大量主播帶來營收,一邊還得大量補貼,最後還把自己補貼虧了。

如果還想把直播業務做好,B站就隻能選擇現實主義的玩法:通過直播帶貨讓使用者花錢,用最粗暴的方式轉化利益。

也正是在直播帶貨的驅動下,B站對外表示直播業務還在招人(肯定是帶貨方向的),并且拿下了支付牌照(對接未來的小黃車)。

結語

兩家的困難,實際是一樣的問題。就是内容平台的流量出口在哪裡。

内容平台想要活下來,商業化是繞不開的。說好聽一點叫轉化使用者,說難聽一點叫割使用者韭菜。但是不論哪種說法,平台都要賺錢維持自己的存在,不然也就沒地方看視訊和直播了。

不過讓使用者花錢,是一個培養關系,建立信任的過程。我們可以為了升職買課,也可以為了主播買貨。這一切的前提,是對平台的内容有信心。作為知乎和B站的雙料使用者,鐵頭也不想讓他倆倒閉,但是如果我在這些平台買課買貨,都沒有對應的服務,甚至連售後都沒有(此處點名B站“會員購”)。作為一個消費者,我不想掏錢也是情理之中。

說實話,這兩年标榜商業化的平台,都以為有了成千上萬的流量,就會有人心甘情願地把錢交到自己的手裡。不過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上,這種行為叫做“搶劫”。就算使用者了解你的營收壓力,也請你告訴我錢要在哪裡花,能換到什麼。

畢竟,觀衆在内容平台付費,是支援,是交易,而不是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