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活随想:人与人相处不难,难的是久处不厌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小窗幽记》有言:使人有乍见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不厌。初次相见,有可能一见如故,交往久了,能不能还和当初一样,很难说。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人和人之间交往,见面打个招呼,问个好,或者偶尔一起做一件事情,并不难,难的是长时间相处却一直可以没有隔阂,互不生厌烦之心。

生活随想:人与人相处不难,难的是久处不厌

1

事实是,许多曾经的伙伴、同事、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这其中有为了不同的生活目标而天各一方再难联系的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甚至是在同一单位上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彼此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人和人相处关系融洽、和谐,源于相互之间的认同感,一旦双方思想、认知、行为等方面有了分歧,失去了认同感,必然会产生疏离,最终分道扬镳也不奇怪。

人们熟知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俗语,概括说明了物相聚、人相分的原则,只有志同道合或情投意合的人,才能长久相处而互不生厌。

但是,再好的关系也不能亲密无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适当的距离可以给关系双方必要的自由。因为有时候好关系也是一种负担,给彼此带来压力。

生活随想:人与人相处不难,难的是久处不厌

2

现实生活中,无论居住的小区,还是工作的单位,不可能都是志趣相同的人生活、工作在一起,这一点谁都无法选择,毕竟,人和人的三观不会是完全一样的。

是不是具有不同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的人就不能友好相处了呢?

也不是。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都明白: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人和人交往,真诚友善是第一位的,在相处的过程中,基于真诚和友善,相互包容也是必须的,但包容不是无条件、无底线地迎合,更不是一味附和失去自我。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既保持各自独立性,又能够相互包容,在求同存异中扩大共识,这或许是思想认识不同、行为方式不同的人们友好相处的应选之路。

生活随想:人与人相处不难,难的是久处不厌

3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尽管会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累,有时候会产生逃离喧嚣的念头,但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还是乐于和人交往的,他们愿意融入群体,与人友好相处。

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自己的独立,但不能过度自我,太自以为是。

有些人在与人交往相处时,说话做事好占上风,他们喜欢自我标榜,各种炫耀,这常让别人感觉非常不舒服。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体谅别人的身不由己。

与人相处不是演独角戏,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唯一的主角,别人不会永远是观众或听众,可偏偏有人忘记了这一点。

久处不厌,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这其中有大学问,小伎俩没办法达到这种境界。

生活随想

图文|褚延锋

壹点号储己图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