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庭沟通中,让爱与情感流动起来的方程式

家庭沟通中,让爱与情感流动起来的方程式

01

在家庭或亲密关系中常见家庭发生矛盾与积累情绪的一类情景:

一方默默地为家庭或者关系付出或者努力着,希望对方可以不用提醒就可以体察和尊重自己用心与投入;

另一方却往往因为不知情,并不会去恰当地回应到,甚至会理所当然看待对方所作所为。

在这种情境下两方都会有委屈。

前者会觉得对方一点都不关注在意自己,付出那么多却没得到对方理解与尊重,反而会被对方无知的言语和行为伤到。

后者则是会觉得我什么都不知道,当然只会正常的回应,什么都没做错,却被指责都不关心不爱,对方简直就是在耍流氓。

好多时候,要知晓双方的这些自我的部分貌似都需要争吵冲突才行,在情绪之下表达出来。

这是算比较好的,有些人就不会说出来,憋着情绪,用心中小本本记着,等着找机会找回来,关系变成彼此修罗场。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日常妻子上了一天班回家做家务做饭。但今天工作量多,蛮累的不是很想做饭,但希望孩子与先生吃的健康,还是决定休息了一会儿做饭。

丈夫回家看到往常这个点饭都做好,今天还没做好,而且孩子饿了,在那儿吵吵。这时候丈夫可能就会发出【疑问/质问?】:今天怎么还没弄好饭啊,你看孩子都饿得不行了。

这时候妻子听到这样话会很生气发火内心感到委屈,丈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不就是说了一个事实么,这么大的反应,觉得对方蛮不讲理。

两人因为这件事情吵起来,表达出各自内心的部分。

虽然八爷一直都主张说吵架是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是很有必要接纳和学习的技能.

但吵架方式还是有风险的,最大危险在于双方情绪上的不可控,极度容易导致吵着吵着就过界(讽刺、挖苦、鄙视、贬低之类,一旦吵架吵过界了),对人与关系都带来伤害。

一旦有了伤害,对于改变更不容易发生,结果就是关系变得越来越难。因此如果非必要,不要选择吵架的方式。

上面提到种种都是正常的,这是人作为个体对外界本能的反应呈现,所以并不需要去指责谁对谁错。

但是我们的关系仅仅靠本能反应,那是完全不够,本能反应是以自己为中心,而关系好坏是两个人的协作的结果。

如果事事以自己为中心,就不可能发展出健康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完全忽略自己长久地牺牲的自己,是与本能对抗,那是绝对会败下来的。

02

所以到底该怎么办呢?

有没有既能不过度违反本能,又能照顾到关系的方式么?

也不兜弯子了,直接说答案:

在关系互动情境中,外界刺激与反应之间加入关系视角,让原本只有【本能反应】唯一选项变为【本能反应+关系反应】两个选项,去权衡两者最后做出选择。

如果对方欺人太甚严重伤害到自己,那本能启动保护自己绝对没问题。

如果对方有可能误会或者信息不充分或者事情本来不那么重要,那可以先试试关系反应选项。

简单说关系反应包括换位思考,用善意揣测对方行为意图,以及我这么反应对关系是促进还是伤害等等审视下的回应。

用关系反应去回看上面情景(例子),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关系反应选项的。

对于这位妻子,当丈夫“指责”自己的时候,可以本能的反应生气,但是也可以加入关系视角:就可能就会想到对方可能误会自己,那么会在生气之前,表达自己的情况。

比如说:今天上班事情太多,我很累,回来都不想做饭了。本来想让你和孩子在外面吃点对付一下,但是想想外面太不卫生了,还是自己做。但是今天确实有点累,先歇息了一会儿才做的,饭点就迟了。

对于丈夫也是一样,当看到饭点迟了和孩子饿了时候,也可以本能生气,但是也可以加入关系视角:想想她平时不这样,今天不一样是否有啥事情发生,在【指责】之前,可以先确认一下。

比如说:老婆,平时回家你都做好饭菜孩子也乖乖的,今天回来看你还在做饭孩子也在那儿吵,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还是你不舒服?(厉害人,是边说边就去上前帮忙,言行一致表达)。

假如两位当事人是在这件事情上,愿意以上述关系视角回应,会不会结果不一样呢?

写到这儿,肯定有人说,那情绪起来了,谁会这么讲话。本能反应本来特征就是快速力量大,所以做不到是常态。

可是重要的不是一直做到,而是开始为更好的关系去尝试和努力,去完善收获更好的关系。

在我理解爱的哲学观里就是如此爱是发乎自然,更是一种主动选择。

家庭沟通中,让爱与情感流动起来的方程式

改变心理,改变生活!

八爷

家庭治疗师,叙事治疗师

擅长领域:亲密关系、家庭婚姻、以及亲子问题。

我愿意与你分享人生故事、生活感悟和咨询经验,

也愿意倾听你的故事,探讨你的人生困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