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你教会孩子自律是本事

作者:燕子姐姐哦

自律的孩子往往不是天生的,而在于父母后天的培养。

家长不在后面推

孩子永远不会自己主动学

人的本能行动有两大来源,

一是追求快乐,二是逃避痛苦。

多数人的本能都是选择后者。因此,生活中贪玩、学习时偷懒也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

有一位爸爸曾偷偷拍下了孩子写作业的全过程:

一会儿推推门,一会点点墙,走神、发呆、上厕所,各种搞小动作,就是不写作业,整整9分钟的时间,孩子真正花在作业上的时间,却只有2分多钟。

许多父母纷纷感叹:“仿佛看到了自己家孩子。”

是啊,这个孩子暴露的,其实是无数个孩子的通病。他们自律性差,自主学习的能力低,一旦缺少父母的监督和管教,很容易管不住自己。

有研究证明,孩子6岁之前,大脑前额皮质发育不成熟,学习动机尚不明确,自控力也非常弱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选择撒手不管,孩子只会越来越肆无忌惮、放纵自己。

因此更需要父母,制定规则、时刻监督,帮助孩子去除本性中的任性和散漫。自觉自律的孩子,大都是“管”出来的,对于家长而言,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帮助他引导他,为人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让孩子把自律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孩子哪会知道,现在如果不肯吃苦、不肯学习,将来要受多少生活的磨难。

所以,不要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

在他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用适当的方式推他一把,孩子便会爱上这种自律的感觉,拥有自发养成的“好习惯”。

孩子自律的习惯越早培养养越好,一种好的习惯在孩子幼小时很容易形成,但在他们长大后就很难养成。

反之,孩子如果在小时候就有很多不良习惯,长大后也难以改掉。

因此,孩子自律的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培养孩子的自律,几岁是关键?

在谈论年龄前,我们先看看目标。

如果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得先明白自律的一条原则: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

那在生命的前三年,肯定不是合适的时机。因为0-3岁,孩子需要父母倾注大量的爱。而且这个时候,你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所以在头几年,可以尽情地去爱孩子,培养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只是注意别打着爱的旗号去溺爱孩子,养成坏习惯。

爱与规矩并不冲突。

到了3-6岁的时候,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管理开始萌芽。他们会开始表现出强烈地证明自己能力的意愿;也开始在游戏中制定规则,并且乐于接受管束。

这个年龄的孩子各种能力都开始发展了起来。他们可以理解你的指令,并且能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

帮助孩子寻找自律的“内驱力”

当然,家长们要明白,自律永远不可能通过逼迫的方式获得。

与其把焦点放在虚假的"自律"上,不如引导孩子发现,他当下做的事情的意义是什么。

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并鼓励孩子既要有“梦”,更要敢“想”,把遥不可及的梦想,化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梦想,或者是野心才是一个孩子不断向上的源动力,更是自律的最大“内驱力”。

如何培养真正的“自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制定容易实现的短期目标与计划。

过高的要求,别说是孩子了,就算是大人,也会因为“够不着”而失去信心。

但如果把宏伟的梦想,分解成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制定出短期的计划,就很容易尝到成功的甜头。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每天,只要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不管是考试进步了5分,还是做出了一道奥数难题,抑或是学会了一项生活技能,大脑都会发出赞赏的信号。

父母再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也会让孩子的自律性更强,养成持续努力的习惯。

自律

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著名教育学家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成为有规则、有底线的人,通过鼓励和肯定,帮助孩子打开兴趣之门,养成持续努力的好习惯。

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想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关键不在于父母的催促,而是提前立好规矩。

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则,并陪着孩子严格执行,比如写完作业才能玩、作业完成后必须检查、每天必须复习和预习等等。

让规矩来督促孩子主动学习,比家长跟在后面唠叨催促更管用。

管理时间的习惯

第60届国际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邓明扬曾分享过自己的假期作息表。他将自己的学习、阅读、运动时间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且给自己每周都安排了几个小目标,比如要看几本课外书。而他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的时间管理能力,离不开妈妈的教育。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会他列每日计划表。制定计划的时候,妈妈也会充分尊重他的想法,只给出一些建议。妈妈每天就负责监督他,每完成一项计划,还会给他相应的积分奖励。他感觉自己每天都很有成就感,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好的时间观念,养成了自己管理时间的习惯。

坚持阅读的习惯培养阅读习惯,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努力。

湖南有位爸爸,为了让儿子爱上读书,专门建了个家庭图书馆。儿子2岁的时候,藏书已经达到了2万册。如今,十年过去了,儿子已经成了最忠实的读者。

无论孩子们的家庭和学校多么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一样,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孩子未来的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让他自律是本事。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让自律根植于内心,这才是父母真正为孩子计深远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