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孩子往往不是天生的,而在于父母後天的培養。
家長不在後面推
孩子永遠不會自己主動學
人的本能行動有兩大來源,
一是追求快樂,二是逃避痛苦。
多數人的本能都是選擇後者。是以,生活中貪玩、學習時偷懶也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
有一位爸爸曾偷偷拍下了孩子寫作業的全過程:
一會兒推推門,一會點點牆,走神、發呆、上廁所,各種搞小動作,就是不寫作業,整整9分鐘的時間,孩子真正花在作業上的時間,卻隻有2分多鐘。
許多父母紛紛感歎:“仿佛看到了自己家孩子。”
是啊,這個孩子暴露的,其實是無數個孩子的通病。他們自律性差,自主學習的能力低,一旦缺少父母的監督和管教,很容易管不住自己。
有研究證明,孩子6歲之前,大腦前額皮質發育不成熟,學習動機尚不明确,自控力也非常弱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責任人”,選擇撒手不管,孩子隻會越來越肆無忌憚、放縱自己。
是以更需要父母,制定規則、時刻監督,幫助孩子去除本性中的任性和散漫。自覺自律的孩子,大都是“管”出來的,對于家長而言,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幫助他引導他,為人父母最大的遠見,就是讓孩子把自律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孩子哪會知道,現在如果不肯吃苦、不肯學習,将來要受多少生活的磨難。
是以,不要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
在他習慣養成的關鍵期,用适當的方式推他一把,孩子便會愛上這種自律的感覺,擁有自發養成的“好習慣”。
孩子自律的習慣越早培養養越好,一種好的習慣在孩子幼小時很容易形成,但在他們長大後就很難養成。
反之,孩子如果在小時候就有很多不良習慣,長大後也難以改掉。
是以,孩子自律的習慣,越早培養越好。
培養孩子的自律,幾歲是關鍵?
在談論年齡前,我們先看看目标。
如果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就得先明白自律的一條原則: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樂。
那在生命的前三年,肯定不是合适的時機。因為0-3歲,孩子需要父母傾注大量的愛。而且這個時候,你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童年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是以在頭幾年,可以盡情地去愛孩子,培養親子間的親密關系。
隻是注意别打着愛的旗号去溺愛孩子,養成壞習慣。
愛與規矩并不沖突。
到了3-6歲的時候,是孩子規則意識和早期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管理開始萌芽。他們會開始表現出強烈地證明自己能力的意願;也開始在遊戲中制定規則,并且樂于接受管束。
這個年齡的孩子各種能力都開始發展了起來。他們可以了解你的指令,并且能順暢表達自己的想法。
幫助孩子尋找自律的“内驅力”
當然,家長們要明白,自律永遠不可能通過逼迫的方式獲得。
與其把焦點放在虛假的"自律"上,不如引導孩子發現,他當下做的事情的意義是什麼。
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熱愛的事情,并鼓勵孩子既要有“夢”,更要敢“想”,把遙不可及的夢想,化作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
夢想,或者是野心才是一個孩子不斷向上的源動力,更是自律的最大“内驅力”。
如何培養真正的“自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制定容易實作的短期目标與計劃。
過高的要求,别說是孩子了,就算是大人,也會因為“夠不着”而失去信心。
但如果把宏偉的夢想,分解成容易實作的小目标,制定出短期的計劃,就很容易嘗到成功的甜頭。
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是如此。每天,隻要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不管是考試進步了5分,還是做出了一道奧數難題,抑或是學會了一項生活技能,大腦都會發出贊賞的信号。
父母再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會讓孩子更加自信。對自我價值的認可,也會讓孩子的自律性更強,養成持續努力的習慣。
自律
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著名教育學家說,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
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成為有規則、有底線的人,通過鼓勵和肯定,幫助孩子打開興趣之門,養成持續努力的好習慣。
主動學習的習慣
要想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關鍵不在于父母的催促,而是提前立好規矩。
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應該制定相應的規則,并陪着孩子嚴格執行,比如寫完作業才能玩、作業完成後必須檢查、每天必須複習和預習等等。
讓規矩來督促孩子主動學習,比家長跟在後面唠叨催促更管用。
管理時間的習慣
第60屆國際數學競賽金牌獲得者鄧明揚曾分享過自己的假期作息表。他将自己的學習、閱讀、運動時間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并且給自己每周都安排了幾個小目标,比如要看幾本課外書。而他之是以能有如此強的時間管理能力,離不開媽媽的教育。
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會他列每日計劃表。制定計劃的時候,媽媽也會充分尊重他的想法,隻給出一些建議。媽媽每天就負責監督他,每完成一項計劃,還會給他相應的積分獎勵。他感覺自己每天都很有成就感,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很好的時間觀念,養成了自己管理時間的習慣。
堅持閱讀的習慣培養閱讀習慣,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努力。
湖南有位爸爸,為了讓兒子愛上讀書,專門建了個家庭圖書館。兒子2歲的時候,藏書已經達到了2萬冊。如今,十年過去了,兒子已經成了最忠實的讀者。
無論孩子們的家庭和學校多麼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閱讀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貴的書,就像被奪去了童年最可貴的财富一樣,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孩子未來的一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讓他自律是本事。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讓自律根植于内心,這才是父母真正為孩子計深遠的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