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阎真《沧浪之水》:清高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

今天是“世界阅读日”,说来惭愧,除了业务上不得不读的书以外,今年以来只完完整整看过一本。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却胜过看十本乃至百本,甚至于未来一生都会面对到书中的很多情节。这本书叫《沧浪之水》,被很多人称为是官场厚黑之作,列为职场必读,教育初入体制内的年轻人如何“进步”。

《沧浪之水》的作者是阎真,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8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沧浪之水》是他在200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作品。

阎真《沧浪之水》:清高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

《沧浪之水》以主角池大为对自己大半生经历的自述形式来展开。写出了一位省卫生厅普通公务员从参加工作时的备受重视,到得罪领导被打入“冷宫”,再到经历世态炎凉后开始放弃清高、融入规则,最后成长为厅长的心路过程。

一本小说展现出的故事情节和蕴含的道理,是非常丰富的。但从《沧浪之水》来说,从池大为毕业前和许小曼谈恋爱以及毕业时的分配,就足以读出很多东西。我人生经历不够,还远远读不透。所以今天,就只谈谈读《沧浪之水》的一点体会------清高在规则和现实面前,是如何得一文不值?

阎真《沧浪之水》:清高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

(由《沧浪之水》改编的电视剧《岁月》剧照)

在《沧浪之水》里,池大为的父亲一生清高,有着自己做人的原则,但却被贬到小山村里当医生、老婆也带着女儿离开,最后弄得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境遇。池大为在前半生中,以父亲以及父亲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中的圣人作为榜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研究生毕业之后,池大为因为清高,错失了留在北京的机会,回到了省城,成为了一名省卫生厅的科员。作为大院里的第一个研究生,又是被厅长点名留下的,本是重点培养对象,可他偏要做清高人,不仅不屑巴结领导,还要会上给领导提意见。

最终被领导排斥,流放到边缘部门坐冷板凳。后来结了婚,自己因为在清闲部门任职,无论是自己的提拔、分房、老婆生小孩、调动工作,还是孩子上幼儿园、看病,靠自己一个都办不成。

阎真《沧浪之水》:清高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

这里有个很形象的细节来说明。池大为有了儿子后,丈母娘来照顾妻子,却只能4人挤在一间屋里,靠一块帘子分隔开来。小两口想办个夫妻事,只得逼着住帘外的丈母娘在大冬天出门“散步”才行。这一切都是池大为清高的后果。但这个时候,他虽有动摇,却还未完全转变。

直到儿子被重度烫伤送去医院,自己既没钱交医药费,又没关系安排手术的时候,池大为才终于明白自己的清高,是如此得苍白无力。之后,因为厅长夫人让池大为老婆给孙子打针,还有向厅长报告单位里有人在写状告信,池大为时来运转,第二次入了领导的眼。再加上他也懂得了放下清高,开始去刻意巴结领导、维护关系,终于开始平步青云,最后成功接替了马厅长的班。

阎真《沧浪之水》:清高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

在父亲的坟前,池大为回顾了自己的大半生,从死守清高,做一个无人问津的小科员;再到放下清高,凭借努力加运作,成为一厅之长。他明白自己经过了太多的曲折,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错失了太多的机会。

文人风骨,雅士清高,在晋级、评职称、调工作、还房贷、养老抚小面前,能起什么作用?又有几分气力?要我说,《沧浪之水》处处写满了一句话:清高一文不值。

大学毕业前,我们都会立下雄心壮志,誓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大喊着,改变不了世界,至少不让世界改变我们。但毕业后要不了几年,就会发现当初的自己,太年轻!

在现实面前,毫无意义的清高,只会让你更加卑微。就和蒲公英一般,风一吹,就散了。池大为曾幻想着不让世界改变自己,可最终还是不得不融入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