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总结丨守住绿码,保住体温,以及看过的书

总结丨守住绿码,保住体温,以及看过的书

受新冠病毒影响的又一年。

这一年,忽被卷至疫情一线现场。某日醒来,封控突如其来,于是乎,该上班的居家,该上学的也居家。整个六月,既体验着少有的时日简朴,又被每日新增数据打击得胆颤心震。龟苓(归零)膏成为最能抚慰人心的食物。

不知不觉间,疫情全方位渗透普通人的生活,或多或少改变着世界。如,各大领域的环境悄然改变。仅几度朝夕,向来打满鸡血的教培行业仓促息鼓,个别房产企业原地爆炸,外贸行业余震不断,圣诞老人的礼物滞留义乌。新冠如狡猾潜行的网络病毒,在各经济的大小神经元恶意四窜,无差别地篡改你我的生活。

于吾家,大改变有二。一是减少出行频率,缩小出行范围,封控的简朴习惯有意无意延续着。二是笃定决心,告别长居九年的居室,迈进新形式的居所。也有不变。譬如,过去的365天,我们在一起,守住个绿码,保住36.5度的体温。又譬如,书还在陆续翻着。

年初定下60本的阅读目标,年末也算完成,就是注水严重,其中十几本是翻煲亦舒、辛夷坞的小言,此外十几本是推理小说。不过运气还不错,挖掘到好些宝藏。年度好书清单分类如下:

总结丨守住绿码,保住体温,以及看过的书

一些可以带来深度思考的好书

《红星照耀中国》(美)埃德加.斯诺埃

一个外国记者眼中的工农红军革命记、日常记。它是与伟人面对面的交谈记录,严肃又生动,较为中立客观地反映苏区里有什么,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部队。他对毛、周如此描述:

周:“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毛:“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但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内心对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如后世传说,作者的刻画颇为到位,而这种对伟人早期的描述极少,故该书向来被看重,视为研史的重要书籍之一。

总结丨守住绿码,保住体温,以及看过的书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法)帕斯卡

这本书很适合疫情期间阅读。书名点明主旨:人既高贵又渺小,与芦苇的区别仅在于,人会思考。它是一本言语质朴的哲理散文,享誉世界。

“对一个人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全然的休息,没有激情,无事可做,没有娱乐,也不学习。”

“我发现人们的一切不幸都来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无法静静地呆在自己的房间里。”

“人的一生就这样消逝。人类与困难斗争以求得安宁。当我们战胜了困难,安宁又变得不能忍受了。”

以上几段摘录,像不像描述被封控时的焦灼不安,又像不像解封后回归日常的沉闷压抑?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新冠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冲击,早预演了上百遍。

总结丨守住绿码,保住体温,以及看过的书

《千万别说你懂买房》徐斌

如题,这是一本关于购房选房的指导书。不能说它的意见放之四海皆准,但贵在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如何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房子这件事。总比从网上搜索零碎的信息好些。

一些关于现实的反思

《沧浪之水》阎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出自屈原《渔父》,是渔夫对屈原抱怨世俗浑浊的回应,大意是“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屈原最后的选择大家都知道,但回思渔夫这番话也是寓意深刻。

阎真取“沧浪之水”为名,书写男主池大为在体制内浮沉的半生。他的人生信念与职场之路成反比,过程极其讽刺。作者最厉害的地方在于,通过池大为的独白频频打他自己的脸。似乎沧浪清或浊,赴湘流或濯吾足,全在他一念之间。我将之定义为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的当代版。

总结丨守住绿码,保住体温,以及看过的书

《等待》哈金

等了十八年终能离婚,与情人再婚后却想回头。这段看似知音体的故事,来自华裔作家哈金长篇小说《等待》。小说原文为英文,发表于1999年,曾获两项美国最高文学奖项。

看完这个故事感触很深,一方面是对于时代的感慨,另一方面是对于人性不得圆满的感慨。懦弱的人注定悲哀。

一些悠然自得的闲书

《巴黎女人的时尚经》(法) 伊娜·德拉弗拉桑热

作者伊娜是法国八十年代的著名模特,长相酷似可可香奈儿,被老佛爷视为灵感缪斯。她来讲述巴黎女儿的时尚、优雅,最合适不过。

但该书并未深入探讨时尚成因、优雅本质之类,所以冲杯即溶咖啡,翻开它,任想象驰骋,假设与伊娜同处浪漫法国,倒也惬意。毕竟谁不盼望着优雅老去呢!

《山居七年》张二冬

关于这本书推荐了好几次。在终南山小院诗意栖居,很符合都市丽人对于山居的美好想象,尽管二冬并未在书中粉饰独居山脚的难题。就算有难题又如何,难题是二冬的,惬意是我的。就如巴黎是伊娜的,浪漫是我的。哈,看伊娜喝咖啡,看二冬配清茶,各得其所,各有清闲。

总结丨守住绿码,保住体温,以及看过的书

《万物刹那又永恒》 [英] 吉米·哈利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兽医出诊记”。二战后,作者返回家乡约克郡继续当一名兽医。他真心把“患者”(奶牛、母猪、老狗等)当作平等的生命体,竭尽所能去诊治。他笔下没有悲悯,只有平等、风趣。这是一本适合夜读的书,读者大可松懈一天的武装,在平淡而温暖的字里行间徜徉,像在初夏的树荫下,晒着太阳,吹着暖风,忘却那些该死的劳累与不如意。

一些关于未来的猜想

《盲视》 [加] 彼得·沃茨

这本科幻不太好懂,正如主角席瑞。席瑞小时因为意外,需要植入电子元件修复大脑,所以他的“意识”功能缺失,即缺乏共情能力。长大后的他被派去对付外星人,作为观察者给团队反馈信息。外星人也不太好懂,打破了以往影视作品中的外星人形象。如何与没有意识的外星人谈判?如果主动出击能够战败它们吗?作者留了个悬念,“你只能想象自己是席瑞.基顿”。

《小镇奇谈》七月

相比《盲视》,这本科幻小说就好读多了。当然也可能因为它没有前者的硬核,而是倾向故事性。故事的引子是,认识了十几年的小伙伴忽然凭空消失,没有人记得他来过。如网传的“潘博文”事件。真的存在平行时空吗?四个初二学生迈向拯救世界的神奇之旅。

总结丨守住绿码,保住体温,以及看过的书

《沙丘》 [美] 弗兰克·赫伯特

该书出版于1965年,将大量的内心独白穿插到魔幻的人物形象上,读起来似奇幻魔法更胜科幻。但仔细品味,书中提到的回收水分循环利用的蒸馏服、穿戴式的屏避器、捕雨器、自动喷淋植物的石头储水器等,又不乏科幻因素。特别是蒸馏服,根本就是现在太空服的原型。想象照进现实,不愧是经典。10月同名电影上映。如果说,在书中还有魔幻的错觉,电影则是震撼感官的史诗大作。冷冽的气氛、恢弘的构图、粗粝的工业风、史诗吟唱般的背景音乐,宏大而苍凉。

一些心思缜密的推理

女儿曾问我,为什么喜欢看推理。我当时没想到好的回答。事后仔细想想,还能为什么呢,不就因为故事性强、情节紧凑、引人深思,以至于被作者缜密的高智商推理碾压在地上摩擦,还欲罢不能么!

以下推理小说不逐一作简介。毕竟要是谁预先透露悬疑结局,我也会想打人。

首先是2本日本社会推理小说。它们共同点是引入社会伦理的反思,一本是对日本现有死刑制度鞭辟入里的探讨,另一本深刻地揭示了日本的社会问题,如孤独死。单凭一本小说当然难以撼动社会问题之根,但引起的反思会推动反思,假以时日这些问题可以拔根而除。

《消失的13级台阶》 [日] 高野和明

总结丨守住绿码,保住体温,以及看过的书

《绝叫》 [日] 叶真中显

总结丨守住绿码,保住体温,以及看过的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