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爱尔兰往事,逃离“大不列颠”

作者:闲蛋黄
爱尔兰往事,逃离“大不列颠”

爱尔兰的历史,就是不断被英国征服,逃离实现独立的历史。爱尔兰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被称为“翡翠岛国”。当时的凯尔特人使用先进的武器击败了诸多敌人,占领了现在的法国以及比利时等地之后,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上繁衍生息。

爱尔兰往事,逃离“大不列颠”

公元43年,崛起于意大利半岛的罗马人通过铁蹄和长矛开始对外征战,凯尔特人节节败退,从欧洲大陆退守到了不列颠岛上。哪儿想罗马人竟然直接杀过英吉利海峡,最后不得已,凯尔特人向北抵达岛屿北部、向西迁往爱尔兰岛。在偏远地区,凯尔特人依然保留有自己的王国。

公元5世纪,一位叫做圣·帕特里克Saint Patrick的老人,手拿三叶草踏入爱尔兰,四处为人讲授基督教(指的是天主教)的神妙。爱尔兰人很快接受了天主教,传承了千年,成为天主教忠实的信徒。

爱尔兰往事,逃离“大不列颠”
爱尔兰往事,逃离“大不列颠”

罗马帝国在后期内外交困,不得不撤出不列颠岛。曾经由罗马人占据的不列颠岛中南部地区出现了权力的空缺。这时北欧的盎格鲁萨克逊人逐渐发展壮大,开始扩张,一路向南,打到了不列颠岛,最后占领了不列颠岛的南部地区,建立了英格兰政权,这也就是英国的雏形。盎格鲁撒克逊人并不满足英格兰一块地方,对外扩张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1169年和1171年两次入侵爱尔兰,基本把爱尔兰绝大多数土地都纳入诺曼贵族的统治中,从此英格兰开始在爱尔兰的文化和政治中占支配作用。

爱尔兰被征服

在宗教的信仰上,英格兰和爱尔兰原本都是虔诚地信仰着罗马天主教的。当时神权是远远高于皇权的,所以国王总比教皇矮三分。都铎王朝时期,亨利八世为了和情妇在一起,向罗马教廷申请和原配妻子离婚,但教皇否决了他的请求。一怒之下亨利八世宣布脱离罗马天主教,开启宗教改革。亨利八世颁布《至尊法案》,英国教会从此与罗马教会分离。英国走向独立办教的道路,新教从此成为了英国的国教。

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征服,本就使得他们与原住民凯尔特人势同水火,而宗教改革则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在爱尔兰人看来,英国只是受教皇委派的领主,教皇才是爱尔兰真正的最高领袖。1542年,亨利八世下令爱尔兰直接由英格兰国王管辖,岛上的所有教会财产国有化,随机爱尔兰发动持续不断的叛乱。亨利八世的和他的继承人爱德华六世镇压了此起彼伏的叛乱,并开始由英格兰像爱尔兰大量移民,期间爱尔兰爆发了三次波及全岛的大型起义和十数次小起义,直到1609年,英格兰才宣布爱尔兰完全纳入自己的统治。英国的宗教政策使得英爱两地的矛盾更加尖锐。在“维护天主教信仰”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双重理念下,爱尔兰人的民族认同感逐渐得到加强。

天主教群众暂时无法撼动新教的统治,于是悄悄组成了一个地下党组织,联合爱尔兰人会Society of United Irishmen。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该组织主张结束英国君主对爱尔兰的统治,建立一个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

1801年1月1日,通过《英爱联合法案》,两个王国正式合并,改名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爱尔兰在英国的治下并不美好,英国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并没有波及爱尔兰岛,相反还对本地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从英国殖民爱尔兰开始,英国不断通过政治手段兼并当地人的土地。新教徒贵族占有大片肥沃土地,而爱尔兰天主教信徒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且大部地区土地十分贫瘠。17世纪,爱尔兰岛开始种植土豆。对长期受英国殖民压迫的爱尔兰人来说,高产量的土豆无疑是一种福音。随着土豆的大面积种植,爱尔兰岛人口爆炸式增长。1760年爱尔兰人口只有约350万,而到了1841年,人口数量暴涨到了近800万。此时的爱尔兰,土豆几乎成了唯一可以依赖的食物。

但这一切在1845年发生了改变。当年夏天,岛上的马铃薯感染了“晚疫病菌”,造成马铃薯欠收。传染病反复持续了好几年,这对于主食是马铃薯的爱尔兰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大饥荒随之而来。

作为统治阶层的英格兰如果放粮赈灾,共渡难关,我相信不仅可以解决困境,大获民心,更可以免去后面的爱尔兰独立。但是英格兰统治阶级此刻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从美洲运来的粮食一颗都不分给爱尔兰,专供英格兰贵族。还从重灾区的爱尔兰征收粮食,出口大量小麦和奶制品。连奥斯曼帝国苏丹都看不下去,要给爱尔兰捐款,被维多利亚女王拒绝了。

为了生存,大量的爱尔兰人只能背井离乡,有逃难去了海峡对面的苏格兰地区,当地人管这些人叫“流浪者”。苏格兰足球联赛里的两大豪门,还有“凯尔特人”和“格拉斯哥流浪者”。更多的人,受不了英国人的宗教歧视只能离开欧洲,逃往新大陆,在半个世纪内,超过300万人的爱尔兰移民到了海外。彼时的北美殖民者多是信仰新教的清教徒,爱尔兰移民不得不继续迁徙到荒无人烟的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地区。

由于一直受到中央的打压,加上凯尔特民风彪悍,让爱尔兰移民养成了区域自治的传统。随着爱尔兰的移民越来越多,爱尔兰族裔成为美国最庞大的政治力量之一。美国历史上至少有14位总统都是爱尔兰移民的后代,熟知的有肯尼迪、里根、克林顿、奥巴马等。

爱尔兰求建国

天灾加人祸,这下子彻底惹恼了爱尔兰人民,各种独立运动就被“点燃”了。1905年,信奉社会主义、谋求爱尔兰独立的新芬党(Sinn Fin Party)建立,“新芬”意为“我们自己”。

独立的血液一直流淌在爱尔兰人的身体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普遍受到重创,东欧、中东的民族独立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日不落帝国的势力范围大受冲击。于是爱尔兰人趁他病要他命,1916年4月24日复活节星期一,爆发大规模的“复活节起义”。1500名志愿军士兵发动了起义,试图用武力去推翻英国人在爱尔兰的统治。虽然起义被英军镇压,十五名新芬党领导人遇难,但这却是斗争的开始,觉醒的第一步,独立的第一枪。

爱尔兰往事,逃离“大不列颠”

1919年,新芬党在都柏林组成爱尔兰国民议会,宣布建立爱尔兰共和国,组建“爱尔兰共和军”。作为应对,英国政府做出让步,制定了自治法修正案,宣布在全爱尔兰实行自治。但是,英国政府将天主教徒居多的南部爱尔兰和新教徒居多的北爱尔兰地区分割开来,分别在都柏林和贝尔法斯特成立两个自治政府和两个议会。此后的三年时间内,为了争取独立,爱尔兰人组成的共和军在全国各地发动游击战,用暴力反对英国政府在爱尔兰的统治,死亡人数超过1400人,其中有363名警察,261名英国正规军。

经历了四年血腥世界大战的大英帝国最终悲哀地发现自己无力镇压风起云涌的爱尔兰独立运动。以柯林斯为首的代表团终于与英国内阁坐在一起,商讨和平独立事宜。1921年12月6日,英国人和以柯林斯作为代表的爱尔兰人签署了《英爱条约》,承认了爱尔兰南部26个郡可以组成自由邦进行自治,但岛上东北部新教人数比较多的6个郡的政权还属于联合王国。此时的爱尔兰还是英格兰的邦国,名义上还是英国的一部分。

爱尔兰往事,逃离“大不列颠”

人为划分的南北分治是不可能带来永久的和平的。支持《英爱条约》的共和军改名成了爱尔兰国防军,而反对条约的一方则指责柯林斯的妥协,继续打着爱尔兰共和军的旗号进行反抗。在《英爱条约》签署的第二年,柯林斯死于共和军反对条约派的暗杀。

对于爱尔兰人来说,这只是争取民族独立的第一步。1949年4月1日,爱尔兰通过了《爱尔兰共和国法案》,从此,爱尔兰宣布废除君主制,脱离英联邦,成立共和国。1949年4月18日,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但拒绝归还北部6郡(北爱尔兰)。

爱尔兰往事,逃离“大不列颠”

1960年代,受到冷战的影响,爱尔兰共和军又一次分裂了。分裂成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正式派”和继续信仰天主教的“临时派”。尽管分家了,双方的大目标还是同一个:让北爱尔兰也回归祖国。靠军事实力不能赶跑英国人,那只能想别的方法了。两个组织就不停地制造恐怖袭击。正式派在英国国会外的停车场暗杀了爱尔兰秘书长艾瑞·尼夫,临时派就把目标锁定在二战的战斗英雄、查尔斯王子的亲叔叔、印度的最后一任英国总督蒙巴顿公爵身上。

自1968年至2002年7月,在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以及爱尔兰共和国境内共有3600人在暴力冲突中丧生,爱尔兰共和军及其他组织至少应对其中2000人的死亡负责。蒙巴顿的人生终结了,但是爱尔兰和英国的故事还在继续。

爱尔兰往事,逃离“大不列颠”

爱尔兰逆袭

独立前,爱尔兰岛南部以农业为主,而北部地区却是英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独立后,爱尔兰共和国完成了从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知识型经济为主的转变,如今在爱尔兰共和国首都都柏林,官方语言是英语,这使得它的商业环境拥有先发优势;良好的教育体系又为爱尔兰培养了高素质的就业劳动力;低廉的税收制度(企业所得税为12.5%)对企业来说更是巨大的吸引力。大量高科技公司把欧洲分部或制造中心都设置在爱尔兰,包括苹果、微软、谷歌、脸书、葛兰素史克、埃森哲等,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制药、互联网等产业。

爱尔兰往事,逃离“大不列颠”

整个爱尔兰共和国的人均GDP达到世界前茅,甚至高于英国本土,小国自强,欧洲绿珠在重获新生以后,绽放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爱尔兰往事,逃离“大不列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