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天你听书了吗?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李梦醒

阅读的方式在变化,但人民群众对世界、生活、自我的不断探寻和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却是永恒的

移动媒体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阅读带来全新的趋势和生态。近年来,阅读从移动碎片化到电子书,又催生出了“听书者”这一群体。

2021年4月23日,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数据显示,成年国民有声阅读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中国有三成以上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

那么,“听书”式阅读改变公民阅读生态了吗?你是否也是“听书者”中的一员?

“复古”的时尚?

进入新世纪,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各种各样的视频节目占据着人们的眼球。如今,好似服装风格的复古潮流,各种APP、小程序把一个个铅印汉字转化为声音,促使“听书”于近几年流行起来,催生了汽车里、地铁上、跑步中等各个场景的“听书者”群体。

听书资深爱好者的一天往往是这样开始的:戴上耳机,打开微信读书,看看好友排名自己的成绩如何。通勤路上,也不耽误继续听。耳朵里的声波动起来,一天的烟火气也就开启了。听书为什么会在当下流行起来?其答案隐藏在时代发展的流量密码中。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不同程度的重构。当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特别是职场“内卷”现象越来越普遍时,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观意愿也越发强烈。于是,利用碎片时间提高自我的职业素养、知识水平成为人们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选择。而“听书”因其独特的解放双眼双手、“一心二用”阅读方式受到了青睐:不用考虑场景,它一直都在;不用担心打扰他人,它可以一人独享。

“‘听书’其实一直都在,是人们获取知识和生活乐趣的一种途径,古时候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有说书的,那时的听众其实就在听书了。类似的还有地方戏曲、广播听书等。只是现在时代不同,听书工具变成了移动通信设备。所以听书不是刚兴起的,而是一直存在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广东人民出版社北京公司总经理高高向《南方》杂志记者说道。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便利度高的学习方式,听书绕开了识字这一关,听书者甚至可以不用识字,就可以“读书”了。这对于用眼负担较重的“一老”和识字有限的“一小”来说,无疑是绝佳的消遣和学习新知识的方式。现在市面上有不少可听书的手机应用软件和小程序,具有数字资源广阔、操作简单、更新速度快等特点。

2019年3月28日,旨在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的《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至今,广东全民阅读始终关注新技术新媒体对人们阅读方式的影响,多维度加快构建适应书籍载体变革带来阅读习惯改变的全民阅读新格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广东各地认真落实《条例》提出的“推广运用数字图书馆、自助借阅机、电子阅报屏等信息化设施设备,丰富数字化阅读服务内容”要求,加快推进图书馆、农家书屋等阅读场所的数字阅读设施升级。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大部分建成上线数字阅读平台,囊括看书、听书、视频、期刊等功能,以“精读化”“个性化”“智能化”为主要特点,整合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课程和音视频资源等海量数字资源;同时还接入外部的数字阅读平台,如读联体、超星读书、新语听书等,满足读者对线上阅读空间的需求。

听觉争夺战

“听书”新趋势里最重要的一环是优质有声书作品的生产。把好作品变成好声音,优质有声书作品生产端正发生一场足以改变全民阅读格局的听觉争夺战。近年来,国内众多出版社和文化公司纷纷成立了有声事业部,都是看准了当下巨大的有声蓝海。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对大陆成年国民听书介质的考察发现,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国民比例较高,为17.5%;有10.8%的人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听书;有10.4%的人选择通过“智能音箱”听书;分别有8.8%和5.5%的人选择通过“广播”和“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听书。

由此可见,各家有声APP平台竞争激烈,听觉市场愈发受到从业者的重视,并根据受众特点分化出了各自的专业领域。其中,准确深度掌握用户对有声书作品的喜好至关重要。

广东作为音频消费大省,年轻群体有听音频节目、有声书的习惯,情感类作品、历史作品、个人成长语言学习类、经典名著类都是用户喜欢的内容。荔枝集团旗下荔枝APP作为诞生、成长于大湾区的声音互动平台,一直在争取年轻用户群体和打造优质播客平台。

采访中,荔枝APP相关负责人向《南方》杂志介绍,荔枝APP平台上一些轻知识的播客类产品越来越受年轻人喜欢,用户对与自身日常生活差异较大、能够打开自己认知局面、获取新知识的产品和播客尤为感兴趣。

放眼全国市场,阅文集团也较早地进入有声产品出版领域。“有声内容改编周期短,成本较低,而面向的受众又是广泛的,我们认为有声内容是唯一一种可以批量化地将所有网文内容进行改编的方式。”在阅文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看来,从早期和平台一起设计出与网文贴合的收费模式、签约主播模式,再到后来与初创期的喜马拉雅、懒人听书进行投资战略合作,当下声音市场的火热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而及时的。

喜马拉雅平台于2021年读书日发布的听书报告,披露了这样一个新现象:有声剧凭借效率高、渲染力强、想象空间大、生产周期短等特点,迅速获得了年轻用户的喜爱,成为他们耳机里的“新宠”,精品有声剧已成为有声书的演进方向。同时,在历史、国学、传统艺术、音乐、IP衍生等领域,通过跨界合作、趣味演绎等方式呈现的国风创新内容也开始崭露头角,传统文化借助创新的音频演绎得以实现破圈传播。

声音是线性的,内容却是海量的。听书,已经不止于原著、文本那么简单。在市场划分精细化和专业化的背景下,听觉市场的生产端正逐渐走向自主与成熟。

下沉到老百姓中间

有的作品立体呈现、生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的作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的作品着眼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国家新闻出版署从2018年开始组织实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数据显示,该工程实施以来,共评选出112部有声读物精品,对引导有声阅读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

以广东人民出版社为例,其出版的《英雄赞歌:少年诵读版》,从策划之初就定位为一本多功能的纸书+有声书,并邀请名家主编、专业朗诵指导和少年朗诵比赛获奖选手来录制诵读音频。书中的二维码,让读者可以按地区或者功能分类进入不同的社群平台交流互动,营造线上共读的氛围。

“目前这些群都还比较活跃,读者们真正因为书籍连接在了一起。有声读物精品应该下沉到老百姓中间,让群众喜闻乐见,让经典代代流传,这才是创作有声读物精品的初心和意义。”高高说。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文学市场的繁荣,让网络文学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进而催生出了网络文学IP热,争夺优质内容版权。网络文学改编成有声读物、影视剧等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许多平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并签约知名演播人,打造精品内容,收获了可观的点击量和话题热度。网络文学通过数字出版、付费在线阅读等方式,已收获了巨大的利益,文本的影视化、有声化使其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

4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如今,网络文学已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阅读和数字阅读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并以其对Z世代的影响力,深刻影响着全民阅读的面貌和未来。随着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主流化以及题材转向趋势显性化,阅读网络文学不再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而逐步成为Z世代的知识学习入口。

“以前大家只关注是否影视化、游戏化,这几年我们也逐渐参与内容的制作、运营和宣发,网文的作者们也开始重视自己的内容被有声化。特别是通过与腾讯音乐集团、喜马拉雅等平台的合作,我们实现了批量化生产有声内容的目标,每年有将近万本内容投入有声市场,我们发现网文内容也成为有声市场收益最好的类别之一。”阅文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道。

从看到听,由眼入耳,阅读的方式在变化,但人民群众对世界、生活、自我的不断探寻和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却是永恒的。无论哪种阅读方式成为主流,都说明了一个事实: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

【原标题】从读书人到听书者

本文责编丨蒋玉

统筹丨王宏旺 林若川

编辑丨卢志科陈冰青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2022年第8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