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觉得王子和公主的婚姻一定会幸福,因为他们有着最美好的爱情。
等到成年之后,寻寻觅觅,一直试图追求完美的爱情,然而却发现,即便是再相爱的两个人,走到婚姻之后,也难免一地鸡毛。
因此,很多人说婚姻扼杀了爱情,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想要拥有天长地久的爱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结婚。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为什么王子和公主的爱情到了“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就再也不续写下去?恐怕作者早已洞察了婚姻的真相。
柴米油盐的琐碎告诉我们,没有谁的婚姻离得开人间烟火,爱情可以是建立在空中的楼阁,但婚姻一定要脚踏实地。

对爱情充满天真幻想的,只是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
对于成年人来说,婚姻的意义,早已不再是相爱那么简单。有情不能饮水饱,再甜蜜的爱情也离不开人间的烟火气。
婚姻无一例外,都要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精神固然重要,但离开金钱的支撑,寸步难行。
而婚姻中,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责任和担当。
评价一段婚姻的好坏,不是看两个人曾经爱得有多深,而是看彼此是否能撑得起一个家庭。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儿育女,相互扶持,共度一生。
这才是婚姻的真谛。如果只追求单纯的爱情,任是谁恐怕都很难如愿地走下去。
清代文学家沈复,是位风流才子。年少的时候与陈芸一见钟情,最后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沈复出身于钟鼎人家,不用为生计犯愁。新婚后与陈芸分隔两地去读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先生看出他思乡之苦,便准了假期。
从此,沈复沉溺于温柔乡中,与陈芸夫妻恩爱,寄情于山水之间,乐不思凡。
可是,一个男人如果撑不起一个家庭,又怎么能保证妻儿一生无忧?沈复风流倜傥,看上去洒脱不羁,最终也未能免俗。
家道中落,而他与妻子陈芸又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被父母赶出家门时,身无贵物,不得已将女儿送去别人家里当童养媳,将幼儿送去店铺里当学徒。
妻子陈芸生病,沈复拿不出来钱医治,只得典当首饰衣物,最终客死他乡。而他的女儿在婆家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儿子还未成年便已夭折。
沈复和陈芸的爱情,感动了不知多少人,夫妻琴瑟和鸣为多少文人所羡慕,可是认真剖析他们的婚姻,却是不堪一提。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沈复却没有谋生的能力。而陈芸作为妻子和母亲,不懂得为家庭筹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夫妻两人在经济宽裕时只顾得谈情说爱,却并不懂得为一个家庭的发展做出合适的规划。
生了孩子却不能对他们的人生负责,枉了为人父母的虚名。而再相爱,终究中年阴阳两隔。
他们的故事,让人叹息,更多的问题其实还是在夫妻两人身上。爱情再美好,生活却很现实,婚姻中远不能只有爱情,太多的需求都建立在责任和义务之上。
倘若沈复能够放下儿女情长,陈芸能够居安思危,或许也不至于结局凄惨落魄。
其实,仔细想想,爱情在婚姻中,真的没那么重要。
老一辈的人,大多媒妁之言,甚至结婚当天才见面,不可能有多好的感情基础。
可是大多数人的婚姻,吵吵闹闹也能过一辈子。因为他们懂得,生活就是生活,结婚了就不再是单纯地为自己,撑起一个家庭的是责任。
生儿育女,给孩子们稳定的幸福,让家庭有序、稳定地向前发展,这是婚姻的职责所在。
如今的人,结婚大多因爱情而起,可是一些曾经爱得很深很浓的夫妻,却在相处中耗尽了爱情,最终走到两败俱伤的结局。
过分地追求爱情在婚姻中的作用,却忽略了婚姻中许多更实际的问题,所以只能分崩离析。
爱情究竟重要不重要?
当然是重要的,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有了这个好的前提,婚姻才能如鱼得水。
但是,现代人过于强调爱情的重要性,过于看重自己的感情得失,却忘记了生活的本质。
亦舒曾说过,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自然而然地结婚,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而爱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有了爱情的婚姻如同锦上添花,但没有爱情的婚姻,有的是两人往一处用力,这样的婚姻亦不会很差,只要放平心态,懂得生活的侧重点,谁都能够拥有简单的幸福。
比起在婚姻里过分追求爱情,明白人生的方向,这种感觉才会让你的幸福持续得更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