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爱上“华为”的父亲

作者:七一客户端

“儿子,开车时有人打你手机,你怎么办?”回到老家,还未落座,父亲就关切地问。

我心里一怔,继而一乐。心想:“那还不简单!使用蓝牙呗!”

我还未说话,父亲拿着“华为”手机,指着屏幕上的“百度”:“你看:蓝牙,不仅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而且开车时可以直接戴耳机接,可以不拿手机,这样行车更安全,不容易出车祸。”

看着父亲郑重其事的模样,我忍俊不禁:“老爸,您放心吧。我早就使用了。”

“那就好,你妈叫我一定要提醒你。”父亲翻弄着“华为”手机,很是娴熟,完全不像一个七十八岁的老人。看着他轻车熟路般的操作,看着他手机屏幕上的“天气预报”“新闻”“QQ”“微信”等栏目,我暗自为精神矍铄、与时俱进的父亲高兴,更为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而喜悦。

1982年,我10岁。

父亲在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陡岗乡政府上班,距家15里,他骑着半旧的加重自行车,吱吱呀呀半个多小时才能到单位。

一天,叔叔突发阑尾炎,需要通知我父亲。母亲心急火燎地带着我前往南二大队部打电话。正遇到前面有人接电话,这长途电话一接就是半小时。母亲等得焦急万分,度日如年,来回转着。没有办法啊,整个南二大队近三千人口,只有一部电话,平时打电话、接电话的人特别多。一般情况下,不等个一小时是轮不到自己的。

好不容易轮到我们了,母亲连忙把话筒放好,顺时针方向用手摇着电话的把手,只听见电话里传来人声:“喂。”母亲连忙说:“小魏,你好,我要总机。”

小魏阿姨接通了总机,母亲对着电话说:“麻烦找一下乡政府的袁某某,家中有急事。”对方答应了一声就不闻其音了。等了很久很久,可谓三秋。只听见里面的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我父亲刚才骑自行车到下属单位陡岗林场了,估计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母亲不知所措。后面排队等着打电话的人催促着。母亲急中生智,连忙请求对方一看到我父亲,第一时间转告他。她很是抱歉地对着后面排队的人笑笑,挂了电话,然后又是重复先前的动作:摇电话、要总机、转陡岗林场。这次比较顺利。只是林场的人说我父亲没有到达。等见到他会转告的。

从我记事起,只要打电话,程序都是这样:摇动话柄,然后通过总机转到自己要拨打的对象。这样不仅费时而且没有丝毫的保密性,常常是打着打着就断线了,打长途那就更麻烦。

母亲带着我回去了,翻过一道山冈,又翻过一道山冈,两里路的回程如此漫长。回到家,叔叔已被人用担架送往五里外的桥林医院。母亲又是带着我马不停蹄地前往。刚要锁门,只见大队部的电话员徐伯伯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是我父亲回电话,今天县里有重要干部到林场,他必须全程陪同,无法脱身。等结束后再说。

徐伯伯是我父亲的好朋友,也是南二大队的电话员。几乎每天都在南二大队各个生产队来回奔波,又黑又瘦,辛苦得很。

改革开放前,打个电话如此艰难。现在的孩子无法体会。

2002年,我30岁。

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流行寻呼机,也称“BP机”,从数字机到中文机,越来越先进。BP机风靡不久,又出现了一种叫“大哥大”的机器。所谓的“大哥大”其实就是现在的手机“雏形”,只不过当时它的外观笨重,体积又大,一般都是黑色,天线又长又粗,俗称“大砖头”。尽管如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台“大哥大”的价格就超过万元。价格之高,令人咋舌。能拥有一部“大哥大”,就等于拥有了尊贵的身份。

2000年,我家终于拥有了梦寐已久的电话机。

“喂,老徐,我是老袁。”拿着电话筒,父亲兴奋地说着。全家人都围在一旁,琢磨着给最重要的人打的第一通电话的内容。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父亲的月工资只有400多元。那时的电话安装费很高,三千元,是全家两年的财富积累。

有了电话,方便快捷。纵使相隔甚远,也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电话”。母亲是个电话王,有事无事就拿着话筒:“儿子啊,常言道春捂秋冻,你们要防寒保暖。”“儿媳啊,每天要给我孙子煮鸡蛋。”“孙子啊,听话啊。好好学习。”父亲则很少主动打电话,每次都是在我母亲通话后简单地说着那几句重复不变的话:“好好工作。”“注意身体。”“我和你妈身体很好,不要牵挂。”

2001年9月,我拥有了第一部手机。那时手机刚开始流行,电池还处于镍氢与锂电交替时期。但当时能有一部手机,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啊!

今年是2022年,我已50岁了。弹指一挥间,揭去了神秘面纱的电话和手机,早已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中。几乎每家都有手机,甚至小孩老人都人手一部,它已然成为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东西。

这不,退休清闲的父亲也用上了“华为”这类高端的智能手机了。一开始他学会开通流量看看天气预报,看看新闻。渐渐地,父亲学会了蹭网,用手机拍照、听音乐、写说说、玩QQ。

一次,我给父亲注册了一个微信号,教他如何给我们发信息、视频聊天。父亲的嘴笑得都合不拢了。之后,我们总会时不时收到父亲发来的公共微信号的文章或视频。点开看,满满的爱。

如今,已是古稀却仍精神矍铄的父亲把微信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去超市买东西,他会使用微信支付。有次母亲埋怨,说父亲拿了店里东西不给人家钱,我们听后哈哈大笑;周末,家里包了饺子,他会通过微信发个图片给我,让我想吃就回家;时不时他还会来个视频聊天,让母亲也说上几句。其实他没什么话,多是想看看孙子,问问学习,嘱咐我好好上班、注意休息等。

我和父亲通过微信交流着所思所想,更传递着彼此的思念、浓浓的亲情。父亲通过使用微信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也收获了学无止境的满足感。

大陆的通讯,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竹信”,从“漂流瓶”到第一份电报,从手摇电话到程控电话,从“大哥大”到“华为”。历经千年,日新月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富民强,迅猛发展。通信技术发展之路,风景这边独好。

不仅手机如此,电脑、因特网已遍布城乡。人们端坐家中,就可以与万里之遥的亲朋进行面对面地聊天,充分享受网络时代的无限惬意。

40多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描绘了可喜可贺的历史画卷。电话的变迁只是社会前进中的一个缩影。

如今人民生活变得更加富裕、更加温馨、更加幸福。当每个人都感觉到幸福就在身边的时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一定充满了希望,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力量。我在心底默默祝福——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南京市浦口区作协副主席)

爱上“华为”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