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上“華為”的父親

作者:七一用戶端

“兒子,開車時有人打你手機,你怎麼辦?”回到老家,還未落座,父親就關切地問。

我心裡一怔,繼而一樂。心想:“那還不簡單!使用藍牙呗!”

我還未說話,父親拿着“華為”手機,指着螢幕上的“百度”:“你看:藍牙,不僅功能齊全,裝置先進,而且開車時可以直接戴耳機接,可以不拿手機,這樣行車更安全,不容易出車禍。”

看着父親鄭重其事的模樣,我忍俊不禁:“老爸,您放心吧。我早就使用了。”

“那就好,你媽叫我一定要提醒你。”父親翻弄着“華為”手機,很是娴熟,完全不像一個七十八歲的老人。看着他輕車熟路般的操作,看着他手機螢幕上的“天氣預報”“新聞”“QQ”“微信”等欄目,我暗自為精神矍铄、與時俱進的父親高興,更為一日千裡、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而喜悅。

1982年,我10歲。

父親在江蘇省南京市江浦縣陡崗鄉政府上班,距家15裡,他騎着半舊的加重自行車,吱吱呀呀半個多小時才能到機關。

一天,叔叔突發闌尾炎,需要通知我父親。母親心急火燎地帶着我前往南二大隊部打電話。正遇到前面有人接電話,這長途電話一接就是半小時。母親等得焦急萬分,度日如年,來回轉着。沒有辦法啊,整個南二大隊近三千人口,隻有一部電話,平時打電話、接電話的人特别多。一般情況下,不等個一小時是輪不到自己的。

好不容易輪到我們了,母親連忙把話筒放好,順時針方向用手搖着電話的把手,隻聽見電話裡傳來人聲:“喂。”母親連忙說:“小魏,你好,我要總機。”

小魏阿姨接通了總機,母親對着電話說:“麻煩找一下鄉政府的袁某某,家中有急事。”對方答應了一聲就不聞其音了。等了很久很久,可謂三秋。隻聽見裡面的人氣喘籲籲地跑過來說我父親剛才騎自行車到下屬機關陡崗林場了,估計一時半會兒回不來。

母親不知所措。後面排隊等着打電話的人催促着。母親急中生智,連忙請求對方一看到我父親,第一時間轉告他。她很是抱歉地對着後面排隊的人笑笑,挂了電話,然後又是重複先前的動作:搖電話、要總機、轉陡崗林場。這次比較順利。隻是林場的人說我父親沒有到達。等見到他會轉告的。

從我記事起,隻要打電話,程式都是這樣:搖動話柄,然後通過總機轉到自己要撥打的對象。這樣不僅費時而且沒有絲毫的保密性,常常是打着打着就斷線了,打長途那就更麻煩。

母親帶着我回去了,翻過一道山岡,又翻過一道山岡,兩裡路的回程如此漫長。回到家,叔叔已被人用擔架送往五裡外的橋林醫院。母親又是帶着我馬不停蹄地前往。剛要鎖門,隻見大隊部的電話員徐伯伯氣喘籲籲地跑來,說是我父親回電話,今天縣裡有重要幹部到林場,他必須全程陪同,無法脫身。等結束後再說。

徐伯伯是我父親的好朋友,也是南二大隊的電話員。幾乎每天都在南二大隊各個生産隊來回奔波,又黑又瘦,辛苦得很。

改革開放前,打個電話如此艱難。現在的孩子無法體會。

2002年,我30歲。

從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流行尋呼機,也稱“BP機”,從數字機到中文機,越來越先進。BP機風靡不久,又出現了一種叫“大哥大”的機器。所謂的“大哥大”其實就是現在的手機“雛形”,隻不過當時它的外觀笨重,體積又大,一般都是黑色,天線又長又粗,俗稱“大磚頭”。盡管如此,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一台“大哥大”的價格就超過萬元。價格之高,令人咋舌。能擁有一部“大哥大”,就等于擁有了尊貴的身份。

2000年,我家終于擁有了夢寐已久的電話機。

“喂,老徐,我是老袁。”拿着電話筒,父親興奮地說着。全家人都圍在一旁,琢磨着給最重要的人打的第一通電話的内容。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我父親的月工資隻有400多元。那時的電話安裝費很高,三千元,是全家兩年的财富積累。

有了電話,友善快捷。縱使相隔甚遠,也能“但願人長久,千裡共電話”。母親是個電話王,有事無事就拿着話筒:“兒子啊,常言道春捂秋凍,你們要防寒保暖。”“兒媳啊,每天要給我孫子煮雞蛋。”“孫子啊,聽話啊。好好學習。”父親則很少主動打電話,每次都是在我母親通話後簡單地說着那幾句重複不變的話:“好好工作。”“注意身體。”“我和你媽身體很好,不要牽挂。”

2001年9月,我擁有了第一部手機。那時手機剛開始流行,電池還處于鎳氫與锂電交替時期。但當時能有一部手機,是多麼自豪的一件事啊!

今年是2022年,我已50歲了。彈指一揮間,揭去了神秘面紗的電話和手機,早已普及到了尋常百姓家中。幾乎每家都有手機,甚至小孩老人都人手一部,它已然成為人們生活裡不可或缺的東西。

這不,退休清閑的父親也用上了“華為”這類高端的智能手機了。一開始他學會開通流量看看天氣預報,看看新聞。漸漸地,父親學會了蹭網,用手機拍照、聽音樂、寫說說、玩QQ。

一次,我給父親注冊了一個微信号,教他如何給我們發資訊、視訊聊天。父親的嘴笑得都合不攏了。之後,我們總會時不時收到父親發來的公共微信号的文章或視訊。點開看,滿滿的愛。

如今,已是古稀卻仍精神矍铄的父親把微信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緻”。去超市買東西,他會使用微信支付。有次母親埋怨,說父親拿了店裡東西不給人家錢,我們聽後哈哈大笑;周末,家裡包了餃子,他會通過微信發個圖檔給我,讓我想吃就回家;時不時他還會來個視訊聊天,讓母親也說上幾句。其實他沒什麼話,多是想看看孫子,問問學習,囑咐我好好上班、注意休息等。

我和父親通過微信交流着所思所想,更傳遞着彼此的思念、濃濃的親情。父親通過使用微信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也收獲了學無止境的滿足感。

大陸的通訊,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到“竹信”,從“漂流瓶”到第一份電報,從手搖電話到程控電話,從“大哥大”到“華為”。曆經千年,日新月異。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富民強,迅猛發展。通信技術發展之路,風景這邊獨好。

不僅手機如此,電腦、網際網路已遍布城鄉。人們端坐家中,就可以與萬裡之遙的親朋進行面對面地聊天,充分享受網絡時代的無限惬意。

40多年的光輝曆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描繪了可喜可賀的曆史畫卷。電話的變遷隻是社會前進中的一個縮影。

如今人民生活變得更加富裕、更加溫馨、更加幸福。當每個人都感覺到幸福就在身邊的時候,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就一定充滿了希望,充滿了蓬勃向上的力量。我在心底默默祝福——中國的明天會更好。

(作者系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詩詞協會會員、南京市浦口區作協副主席)

愛上“華為”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