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蟾蜍,蟾蜍,”

青蛙大声地叫,

“快点起床,春天到了!”

“瞎扯。”

屋子里传来了一个模糊的声音。

“蟾蜍!蟾蜍!”

青蛙又喊,

“太阳出来了,

雪在融化了,你该醒来了。”

“我不在家。”那个声音说。

……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读读这篇《春天到了》怎么样?我们的朋友——青蛙和蟾蜍就这样登场了!

读过他俩故事的大人和孩子,都热情地把这不算厚的四本小书推荐给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们。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 《青蛙和蟾蜍——好朋友》荣获1971年美国凯迪克银奖

★ 《青蛙和蟾蜍——好伙伴》荣获1973年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相信各位常年照着获奖书单买书的爸爸妈妈们,对这两个奖项一定不陌生。来看看ALSC(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评选委员会给出的评选标准: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凯迪克奖

The Randolph

Caldecott Medal

通过在画面中运用出色的艺术技巧和恰当的绘画风格来诠释故事、主题或概念,从而让儿童读者通过画面充分感受到情节、人物、背景等信息。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纽伯瑞奖

The John

Newbery Medal

通过文字中清晰的结构、合适的风格,配合情节的发展以及背景和人物的描述,精准地讲述了一个主题或概念。

不难看出,两个奖项一个偏重绘画,一个偏重文字,艾诺·洛贝尔自己又写又画的《青蛙和蟾蜍》怎么这么厉害,同时拿下了两个奖项呢?

信宜编辑部在评价这套书的时候,说《青蛙和蟾蜍》是公认的桥梁书中的翘楚!

小步阅读计划就将这本优秀的桥梁书放在了S2级段,对应一年级上学期,紧跟在每月一本中的《大卫上学去》《我爸爸》《蚯蚓的日记》《田鼠阿佛》四本绘本阅读之后,可以说承接了绘本阅读,为孩子打开了文字阅读的大门。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什么是桥梁书?

桥梁书的概念来源于欧美,英文是“Bridging Books”,台湾出版界引进这个概念后翻译为“桥梁书”,指的就是一座架于“图像阅读”和“文字阅读”之间的桥梁,帮助孩子从图画书阅读过渡到文字书的阅读,同时在孩子由亲子共读向独立阅读的过渡阶段起到辅助作用。

对于桥梁书的定位,有人说5-8岁,也有人说6-9岁,主要集中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低年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不仅处于我们常说的“幼小衔接”这个敏感的转型期,阅读也正处于图画书向文字书转变的阶段。

出版界对于桥梁书的核心特点有这样的解读:

内容上适合幼儿园大班&小学低年级孩子;

篇幅大多在8000字以内;

形式上表现为图文并茂,图文基本达到1:1,或插图至少占到1/3;

较短的陈述句、对话、一般疑问句为主;

排版也常常会采用诗歌体,以便于儿童的阅读。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这套书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青蛙和蟾蜍》的句式不仅简单,而且每个故事中都有重复性较高的字词,随着情节的重复一再出现,让孩子自然而然认识和理解这个词语,熟悉和掌握故事的发展。

虽然是一只绿绿的青蛙和一只土黄色的蟾蜍,但是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儿,就是小朋友们所能遇见的再平常不过的琐碎小事。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比如:两人想尽办法控制自己不吃掉所有的饼干,蟾蜍得了拖延症想把所有事情都放到明天来做,讲鬼故事把自己给说害怕了,青蛙写了一封没什么内容的信拜托蜗牛送给蟾蜍……

这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小事儿在艾诺·洛贝尔的笔下竟然如此有趣,青蛙和蟾蜍就像是梅子涵先生说的聪明一点的哥哥(真的只是一点点)和有点糊涂的弟弟,或者是一个大气一点的男朋友和一个有点爱撒娇的女朋友。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更为难得的是不仅语言平实而精炼,艾诺·洛贝尔给两个形象画的插图也非常出彩。如果说单单看文字脑海中已经有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形象,等你看到插图的时候,还真的会忍不住拍起手来:那个傻乎乎的蟾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你看,所有的动物都被蟾蜍穿着游泳衣的样子逗乐了,每个动物的神态各不相同,但明明都是一副被蟾蜍逗得笑意盈盈的样子,青蛙也忍不住笑他:“你穿游泳衣的样子确实很滑稽。”蟾蜍捡起衣服,“本来就是嘛!”有点傲娇地闭着眼昂着头回家了。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有趣的故事,简单的语言,熟悉的情节,就是,还真的挺有道理!给孩子讲道理最怕就是把说教硬插入故事中,树立一个正面典型和一个反面教材,给孩子一份行为准则清单。这么生硬地讲道理孩子不仅不爱听,也不能给儿童文学的熏陶。可是如果孩子读《讲故事》,他就会去思考好朋友是什么样的;读《饼干》就会想一想自己到底有没有意志力;读《花园》看到做事需要一点耐心,这样的阅读难道不美好吗?

这本经典桥梁书,浅浅地亲子共读已经很好,

跟着小步阅读计划也可以读得更深一点。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如何深读《青蛙和蟾蜍》?

01

读前听经典导读

每月一本的经典导读从书名、封面、作者等角度切入,小朋友通过音频在打开这本书之前对书和作者都有了几本的了解。以前阅读图画书的时候,一般孩子主要关注的还是书中的画面,到了桥梁书的阶段,一本书的细节也逐渐完整起来,比如扉页、版权页、前后勒口、目录……这些地方都会传递出图书相关的各种信息。

在小步阅读计划每月一本的导读阶段一方面会注重提醒小读者关注这些信息,同时也会引入书中的精彩段落,或设置悬念,或提出问题,激发孩子阅读一本书的兴趣和动力。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02

读中听精彩片段

开始读故事了,阅读过程中小步阅读计划更强调的是对阅读方法的引导,对于正在阅读桥梁书的孩子重在理清故事的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三则精彩片段的伴读把《好朋友》里的5个故事都从不同的角度带到孩子面前。

有时探寻讲故事时变化的重复:可怜的蟾蜍是那么想给不舒服的青蛙讲一个好故事,他在门廊那儿走来走去,可就是想不出来个故事。他把头朝下倒立,也想不出来个故事。他往头上泼水,仍然想不出来个故事……好吧,虽然没有讲成故事,但是为了照顾朋友如此费心,还是让读故事的我们非常感动,问问听故事的孩子吧:你和好朋友之间有没有互相照顾、彼此付出的经历呢?你或者你的朋友生病不舒服时,你们是怎么安慰对方的?

有时是体会两个角色形象的不同特点:春天到了,青蛙精神抖擞迫不及待要唤醒蟾蜍一起去草地上蹦一蹦,到树林里跑一跑,蟾蜍却赖在床上找各种借口不愿起来,一个乐观开朗,一个任性懒散。蟾蜍穿着滑稽的泳衣从河里爬上岸,乌龟看了哈哈大笑,蜥蜴看了哈哈大笑,蛇看了该哈哈大笑,田鼠看了哈哈大笑,青蛙看了也哈哈大笑。蟾蜍本来不想让大家看到他穿泳衣的样子,结果反而吸引了一众小动物们守在岸边等着看他从水里出来,面对大家、包括青蛙的“哈哈大笑”,你觉得蟾蜍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会不会责怪好朋友青蛙呢?

小步阅读计划一年级学员精彩片段语音表达

善良的小朋友们纷纷表示不舍得骂好朋友,朋友怎么可以责怪朋友呢?

《等信》中的青蛙知道了蟾蜍的不开心,立刻决定写了一封在成年人看来没什么内容的信给蟾蜍,并拜托蜗牛送信,结果等不及蜗牛送到,自己忍不住一一告诉了蟾蜍。你一定不会嘲笑他们,这样的友谊真让人羡慕,问问读故事的孩子: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好朋友呢?请你也用几句话说一说对他的喜爱吧,当然也可以像青蛙给蟾蜍写信一样给你的朋友写张小卡片呀。

小步阅读计划一年级学员精彩片段语音表达

对好朋友的表白自然单纯,喜欢就是这样大声说出来!

精彩片段之后跟随的一个小问题不仅会围绕主题,也会用很开放的形式展开,对于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跟同学如何相处,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考试得了多少分。《青蛙和蟾蜍》是一本很暖心的友谊之书,不是苍白地告诉你要团结友爱,而是在一件件小事中,让孩子读到朋友之间是如何把彼此放在心上的。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03

读后完成闯关测试和阅读学习单

阅读结束了,会有闯关测试和阅读学习单等待小朋友们来解锁。闯关测试由14道选择题构成,做完了还可以看到答案和分析,做错的题目也能够明白错在哪里。阅读学习单是可以下载打印出来给孩子在线下完成并上传。孩子完成阅读学习单如果装订成册保存起来,又是一份沉甸甸的阅读记录。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闯关测试

阅读学习单

对于一二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老师常常说,说得好才能写得好,意思就是首先得能够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让别人听明白了,等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才不会无从下手。

阅读计划在这三个年级段还“加餐”了一个栏目——我来讲故事,就是让孩子从阅读的故事中自选或者根据指定范围,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从这个栏目提交的语音来看,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在“说故事”能力上的相差还是挺大的,有的孩子可以绘声绘色,变换着语音语调把故事完整地说下来,也有的孩子只能照着题目提示的几条线索,像回答问题一样把故事勉强说下来。而一般来说,故事讲得好的孩子往往在精彩片段的语音表达中也表现得很突出。阅读计划希望提供更多让孩子开口表达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表达的逻辑性,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即将到来的书面表达打好“说”的基础。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据说,洛贝尔在去世之前,在《纽约时报》上登了一则启事,大意是:“如果你想念我,请不要设立什么基金会、奖学金、纪念碑之类的,请看看我的书吧,因为我就在里面。”

来小步阅读计划吧,跟伟大的儿童文学家会面,来阅读有温度有生命力的经典童书。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春天,带孩子走进一本经典桥梁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