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作者:橙皮橘子

历史权谋大戏《山河月明》中,那位叫铁铉的文弱书生,出场造型格外别致:一个头型相当圆润高挺的光头,怯生生低着头,眼神闪躲,跟在道衍身后叫“师傅”。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诸如铁铉这样的出场方式,很容易让人对号入座,真的以为历史上颇有名望的铁铉,其出身就是个和尚,或者是跟姚广孝一样先做的和尚,后还俗成了明朝的公务员。

不信,看看弹幕上的留言就知道了:

“这铁铉光头是假的,为什么要包个假的光头?”

“现在的年轻演员包袱那么重吗,剃个光头都不愿意?”

人家为什么要包个假光头?因为铁铉本就不是个小沙弥啊,不是年轻演员偶像包袱重,剧中人就是假扮的和尚,伪装的。

没有旁白或注脚加以解释,确实容易误导。即使后来铁铉露出乌黑秀发、戴上了顶戴花翎,说明了伪装成和尚是为了躲避官府通缉,实则是找燕王上访,很多不明所以的观众还是真心以为,铁铉就是个和尚。

这对于不了解明朝历史的人来说,就挺不友好的。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历史上的铁铉,也没有史料显示他曾经做过假和尚,这一出或许是编剧开发脑洞,杜撰的剧情。

《明史》·列传: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

这段文字记录,简要概括了铁铉的生平,他是河南邓州人,原先是一名光荣的国子监生,相当于现在清华北大的学生,后直接被校招成为了明朝公务员,授予礼部给事中,官职从七品,属于位卑而权重的一类基层公务员,有监察百官的权利,还有直接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利。

妥妥的文职,智商一定高。

用现在的话来说,铁铉起步就是一位根正苗红的精英学霸人设,聪明、优秀,会读书会办事能力强,是朝廷重点培养的封建社会未来接班人。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山河月明》中的朱棣和铁铉关系挺好,俩人一块出生入死、性情相仿,在“空印案”中合谋上演了一出苦肉计,怎么看都应该是一对三观相投的好朋友。

电视剧中,特意刻画了铁铉不通情理、墨守成规、迂腐守旧的性格,这是为了给后来他与燕王朱棣之间的敌对关系做伏笔。

但事实上,从朱棣夺位成功后对铁铉的残忍杀害来看,他们俩的关系应该没那么熟,也没有电视剧中交情那么深厚。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铁铉作为当时社会的一名优秀文官,他之所以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大名,不是因为他学问有多么渊博,也不是因为他在官场混得有多好,更不是朱元璋有多么器重他,而是他以一届文弱书生之身,干了一件众多武将都做不到的壮举,那就是:

在靖难之役中,面对势如破竹的强悍燕王军队,他捍卫了忠君报国的文人气节,宁死不降,坚守到底,并且充分开发了自己聪明的脑袋,彰显出精英学霸的超高智商,巧施一计逼退了燕王朱棣的进攻。

后世在济南有“铁公祠”,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忠义智勇的文人书生。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朱允炆上位时,铁铉升官了,从一个七品的基层公务员,升为从三品的山东参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干部,管派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抚民等和民生切实相关的事情。

做官这条路,铁铉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得来的,没有走后门,没有拼酒量,完全凭借的是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建文二年,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派遣官二代兼富二代李景隆为主帅,命他领兵抵抗燕王朱棣的南下进攻。

只会纸上谈兵的李景隆一到了实战环节,就彻底暴露了他的无能,完全没有继承他老爸李文忠的骁勇善战,每一天都在撤退中渡过,燕王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以少敌多,追着李景隆大军打。

燕军打到济南城的时候,李景隆又一次逃跑了。但是,一直为李景隆大军运送粮草的铁铉,没有跑。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铁铉不仅没有跟随李景隆大军跑,他反其道而行,成为最勇敢的逆行者,向着济南城门的方向而去,一路上,他不断号召四处逃窜的军民一起去守卫济南。

在慌乱逃窜的人群中,他这样的逆行者,在别人眼中可能是疯了。但铁铉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国家危难之际,守疆卫土是每个大明子民的责任,更何况,他是大明的官员,食朝廷的俸禄。

有时候不得不赞叹,那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真的有很强的责任感,家国天下支撑起他们所有的三观,关键时刻,勇于承担重任,力挽社稷于狂澜。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朱棣大军来到济南城墙下的时候,铁铉和武将盛庸等人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注视着那个不可一世的燕王朱棣,和他身后那支气势正盛的常胜大军。

朱棣胜券在握,李景隆大军已经跑远了,影子都看不到了,剩下的这些残兵败将他全然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此时守卫城门的是一届文官铁铉。

铁铉此前从未带过兵打过仗,也没有研习过兵法,毕竟是从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一生仕途本来跟沙场征战也没什么关系。要不是国家有难,把他摆到了那个位置上,他这辈子可能也就动动脑子、动动嘴皮子,根本不会动刀动枪,更加不会喊打喊杀。

时代烽火之下,没有人可以幸免,铁铉被卷入了这股旋涡之中。他不是没得选,以他的才干和能力,如果投靠朱棣,说不定以后能成为新君的肱骨重臣。

但是,铁铉良好的三观,使他无法认同朱棣的行为——搅乱太平盛世兴兵作乱,铁骑南下动荡京城,这在铁铉的价值观里就等同于“谋逆造反”。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不平世,挺身而出时。

我愿称铁铉为真正的社会精英,关键时刻就能看出,谁才是真正的国家脊梁。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朱棣大军对济南城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铁铉、盛庸等人始终坚守城门,身先士卒、鼓舞士气。一个书生尚且做到直面战场硝烟,那些武将就都更没有理由畏缩退却,守军士气高涨,以一当十,多次打退燕军的进攻。

朱棣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不能被小小的济南城耽搁太久啊,更不能为这座小小的城池耗费太多人力啊。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损招:决堤放水,淹了济南城。

铁铉想了一个应对的法子:先是烧毁他们的工具,然后示弱诈降,最后请君入瓮。

《明史》·列传: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

具体怎么操作呢?分三步走:

第一步,看见燕军在挖河堤,铁铉猜到了朱棣想干嘛,于是,先用计策想办法把他们的操作工具烧毁了,以解燃眉之急,得到片刻喘息;

第二步,主动出击,派出一千人出城奔赴燕军,卖惨示弱,佯装投降。燕王朱棣和他的大军当然很高兴,连续数天攻城都没胜利,大军早已疲乏不堪,现在城里的人主动要投降,又是在这种敌弱我强的形势之下,感觉这事靠谱,朱棣不疑有他。

第三步,告诉朱棣,他们投降了,燕军可以进城了。此时,铁铉早已做好了埋伏,他在进城必经的大桥上 放置了一道厚厚的铁板(估计是连夜赶工做的),就等着朱棣走上大桥的那一刻,猛地放下铁板砸死他,然后断桥。

应该说铁铉这个计划挺不错的,可操作性很强,以燕王的性格,他必将以胜利者的姿态威风凛凛地走在大军头阵,只要操作铁板的人看准时机放下铁板,燕王猝,全剧终。

可是,千算万算,败就败在实施操作的人手上了。

估计那位操作铁板的大哥接到这个重任后,一时心跳加速、手抖得厉害,哆哆嗦嗦间竟然提前放下了铁板,燕王还没走到指定的位置呢,眼见着一个硕大浑厚的铁板从天而降,惊吓了他的马,也惊吓了他的魂。

燕王赶紧掉转马头,趁大桥一时之间来不及断裂,马力全开逃回了营地。

《明史》·列传: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这一遭遇,把燕王朱棣气得不轻,好你个铁铉,亏我那么信任你,你堂堂一个读圣贤书的文人,怎么能干出这种出尔反尔的事情呢?脸都不要了!

怒气冲冲的燕王下令猛攻济南城,用了各种方法,势必拿下城门。

可是,事与愿违,一连打了三个月,毫无进展,小小的济南城坚若磐石。

朱棣耗尽了最后的耐心,做出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炮轰济南城。

就在燕王军队蓄势待发,大炮装填完毕,只待朱棣一声令下,即可攻陷济南城之际,铁铉又想出了一个小妙招,这是一个大胆创新、前无古人(后不知道有没有来者)的小妙招:

只见,济南城墙的四周,挂了十几个木头做的牌子,上面手书: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

所谓打蛇打七寸,铁铉这下可是正中燕王朱棣的要害,自己老子朱元璋的牌位,他怎么可能用大炮去轰?本来出师就名不正言不顺,这下可好,造反还没成,难道要先落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吗?那自己的名声就彻底如水泼地,收不回来了。

《守溪笔记》:『......以炮击其城,城将破,铉书太祖高皇帝牌悬城上,师不敢击,铉终不下。』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燕王朱棣恨得牙痒痒,但终究没办法,眼看铁铉的援军即将赶来,想了想,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撤退吧。

于是,燕王大军用三个月时间久攻不下的济南城,就这样被一个从未参军打仗的文官牢牢坚守住了。

以至于后来朱棣再南下进攻时,采取避开济南绕道而行,仿佛在说:你铁铉不是厉害吗,济南城不是攻不下吗,嘿嘿,老子不跟你玩了,反正我的目标是南京。

经此一役,铁铉名声大噪,皇帝朱允炆很是高兴,又是派人慰问,又是赏赐黄金,又是封官加荫,又是为他举办宴会庆祝。

官职上,晋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后又任命为兵部尚书,正二品的高官,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从此,走上了事业的巅峰。

《明史》·列传: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

---

铁铉,一个原本不懂军事的知识分子,在家国危难时勇于挺身而出,文弱书生化身铮铮铁骨的将士,在实战中自学成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硬是从一个军事小白熬成了军事高手。

可见,对于聪明人来说,不同领域之间也是可以触类旁通的,一个领域的精英人才,稍加努力,也会在另一个领域大放异彩。

山河月明:铁铉,重点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走到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这就是铁铉的故事。

《山河月明》中的铁铉,是否满足了你对这位明朝传奇人物的所有幻想呢?

#山河月明#

#看《山河月明》学了哪些历史知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