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汽车人】新势力线下渠道的变化趋势

【汽车人】新势力线下渠道的变化趋势

新势力希望自己的定位是时尚的、年轻的、科技的,而一线城市核心商超的高档奢侈品牌的心理暗示,帮助新势力完成了原本最困难的品牌定位。

作者丨孟华

编辑丨田草

出品丨汽车人传媒

从2015年“蔚小理”纷纷创业,讨论新势力前途的话题年年都有。一直到新势力达到280多家(另有一说为400家),“命运大讨论”达到高潮。

其实关于个体的命运是显而易见的。这么多企业,不可能都存活,活下来的少数是幸运儿,大多数都沦为背景板。

2017年乐视垮掉的时候,有人分析说新势力最多活下来10%。这个说法如今基本验证了。当然,如果加上一个期限,应该暂以10年为期。毕竟从长远考虑,无论企业还是自然人,都不可能一直存续。

这些林林总总的说法,其实也没什么新意。舆论往往盯着头部新势力,当它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唱衰;当它们业务扩张的时候,就掉过头来唱衰传统企业。

【汽车人】新势力线下渠道的变化趋势

如今传统车企在往新业务上转,甚至学习了一些新势力的营销手法;而新势力也效仿了一些传统车企的运营策略,再加上国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双方不再泾渭分明。

这让“命运大讨论”陷入低谷。其实更大的原因在于:2020年之后,大家没有开发出新的业务模式,也没有足以影响平衡的新技术落地。

目前汽车行业的局面不再变化得那么剧烈,而是呈现出一种相对平静的局面。

品牌的竞争,眼下都落脚到用户服务上面来。谁能让用户体验好,谁就赢得了未来。这是销量或者财报无法透露的内容,因为它本身无法量化。

1

“逃离商超”是伪命题

如何树立品牌,除了会讲故事,还要扎扎实实做点营销,即渠道和广告。

而渠道并不只是售卖端口。特斯拉告诉我们,形象展示也很有用,尽管它的初衷是为了甩掉烦人的经销商。

在特斯拉之前,人们很不习惯在市中心繁华路段的商场一层或者负一层,原本只有高利润的美妆箱包才能负担的铺位,被新势力占据了一部分。

【汽车人】新势力线下渠道的变化趋势

2013年,特斯拉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开设了中国境内第一家直营店,现在这是特斯拉在北京三环内“唯二”存留的线下店铺(另一家在金融街)。随后,华贸购物中心、金源燕莎,特斯拉都开了类似的形象展示为主、售卖为辅的直营店。

如今,特斯拉大多数店铺都撤到四环、五环外去了。

作为特斯拉信徒的蔚来,起步做得有过之无不及。2017年,第一家NIO House进驻北京王府井东方新天地广场。这家位于东长安街1号的绝佳位置,奥迪形象展示店“Audi City”曾经租用过。这说明形象展示并非新势力的发明。

有人曾称该店一年租金8000万元,但蔚来官方辟谣称“没那么贵”,大概3000万元左右。这和其它消息渠道获得的信息基本吻合。

【汽车人】新势力线下渠道的变化趋势

2018年底,威马旗舰店也随后入驻东方广场。2020年6月转手给恒大,后者开始封闭装修。有人称“铁打的新天地,流水的新势力”。恒大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因此恒大东方店很难开业。

更早的时候,爱驰租用了三里屯3.3大厦一层,但很快就搬到南三环合生广场。

小鹏则选在相对低调的东三环世贸天阶作为体验店,至今仍在这里。

在杭州湖滨银泰,蔚来仍在坚持,而爱驰、天际都已撤出,远洋乐迪港的哪吒展厅也已经关门。

如今,只有蔚来、小鹏还在坚持市中心体验店的方式,其它新势力往往选择便宜一点的区域,包括特斯拉,已经不再把核心商超作为铺渠道的重点。

【汽车人】新势力线下渠道的变化趋势

疫情之后,特斯拉在北京连续关闭4家体验店。但是,在北京外围区域,譬如顺义祥云小镇(2019)、大兴西红门荟聚(2020)仍然在商超存在。这里的租金显然比三环内商超要便宜得多。

这表明,新势力仍然希望维系商超驻点,只不过从昂贵租金的市中心商铺,搬到略偏远的商区位置,并未彻底离开商超。

有些店面投入和效果不成比例,大概率会在租约到期后撤出。这意味着是一种基于财务成本的选择,而非战略趋势。所谓“新势力逃离商圈”,是伪命题。

2

一线商超是刚需

实际上,新势力将4S店拆成两份:第一部分以体验、展示和销售为主(市中心店往往只能静态体验);第二部分除了销售,重点承担客户活动、充电、交付、售后维保一体化服务,一般在交通枢纽、汽车交易集中区域,甚至在郊区。

新势力们在一线、强二线城市,基本都采取这种方式。市中心形象展示店+外围服务门店,并不是新的营销模式,而是为了回避漫长的铺渠道过程,而且避免了4S店加盟带来的非受控因素(譬如价格、服务标准)。

【汽车人】新势力线下渠道的变化趋势

直营店单店成本相当高,单是租金每年至少上千万元,租约合同大都2-3年一签。而具体签约金额,则属于商业秘密,别人只能猜。

商超欢迎新势力客户。新势力驻店往往可以贡献商场销售目标的20%,一个月的销售额抵得过美妆商品一年的水平。

即便如此,有营销人士指出,商场的高频低值消费与汽车的低频高值消费相融性差,逛商场随机下定的情况太少了。潜在购车客户不会因为门店位置偏远就放弃前往,购车意向通常是非常明确的。

但是,这些专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一线城市核心商超引进的众多高档奢侈消费品牌,以及店铺本身的消费层次,对消费者施加以强烈的品牌定位暗示。

新势力通常希望自己的品牌是时尚的、年轻的,科技的,这和商超定位大部分重合。至于销售额,则没有太多追求。因为消费者可以随时用手机登陆官方APP预定。

3

规模化下沉,要等待新信号

但是,对于四线、五线等下沉市场,最多只能维系象征性存在,原因是搞不起。

截至2021年底,在中国大陆,特斯拉门店213家,覆盖63座城市;蔚来339家,覆盖112座城市;小鹏282家,覆盖98座城市;理想163家,覆盖87座城市;哪吒22家门店,覆盖20个城市;零跑291家,覆盖城市数量不详;威马开店近200家,覆盖到三、四线城市(2020数据)。高合、天际、合创、爱驰、新特等,交付不多,门店数据匮乏。

比较特殊的是华为主导的AITO问界,计划7月底前开出200家体验店卖车,年底达到1000家。如果实现的话,开店速度在新势力当中将无出其右,但是能否实现还要看起步销量。

【汽车人】新势力线下渠道的变化趋势

目前,延伸到五线城市的,仅有蔚来和小鹏。

蔚来CEO李斌说:“每一个有BBA的城市,我们都要去开一家店。”而小鹏计划在今年将总销售网点数提高到300家以上,覆盖超过110个城市。理想打算在2022年底,将门店扩展至200家。

虽然“蔚小理”高管都放了狠话,但截至目前,新势力的开店速度处于第一波扩张后的平台期。从2021年下半年起,开店数目基本都在原地踏步。

这显然有财务方面的考量。更多的是拿不准,要不要保持原来的快节奏、重金继续铺渠道。因为如今已经不是从零到一的阶段了,下一步要看销量能否继续走高。单店销售数量上不去,开店没用。

【汽车人】新势力线下渠道的变化趋势

《汽车人》看到,新势力虽然在铺店的绝对数量方面,远远无法和传统车企比较,但它们内部也在分化。

头部新势力在渠道建设上,日趋传统化,即线下渠道才能真正保证销量。虽然可以在APP上下订单,但客户要考虑维保需求。

理想汽车CEO李想就曾经透露,一个城市有没有门店,销售差8倍。

在今年初,《汽车人》曾分析过新势力售卖的地理特征(新势力的2021——新桃旧符总无虞),总体说来,仍然集中于长三角(江浙沪)、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经济区域。新势力在华南、华东、华北(主要是京津)的存在感,远胜其它地区。

而随后跟进的二线、三线新势力们,则处于早期铺店阶段,基本上踩着“蔚小理”的脚印前进。市中心体验店建起来还肉痛呢,它们暂时还没有下沉需求。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一旦下沉网络组成,单纯依靠一线城市发售的局面被打破,可以视为业务稳固的象征,因为开店本身就意味着该地区存在一定交付量。但是,只有等待全国性铺开,就像传统企业曾做到的那样,新势力们才会迎来销售数量级的攀升,即彻底把握自身命运。

【版权声明】

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