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张桂梅改《张桂梅》
本文共计209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图为:范晓芬、张桂梅、王秀丽(从左到右)
2022年2月18日,我与我社审校部主任王以富、文艺读物编辑部助理编辑李奕扬,在华坪儿童福利院见到了张桂梅老师。
在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合影
王以富、王秀丽、范晓芬、李奕扬(从左到右)
李延国先生跟我们说过,他在华坪采风的时候,和张桂梅老师相处甚欢。他把张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妹妹或女儿,在张老师讲述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时,他和她时而一起大笑,时而一起大哭,就像两个老顽童。而王秀丽女士,十多年来一直伴在张老师身边,每天开着自己那辆可爱的迷你车,载着张老师在儿童之家和华坪女高之间往返,陪着张老师家访,与张老师无话不谈。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李延国先生和王秀丽女士倾注全部心血创作的《张桂梅》,必定是深得张老师的认可的。
李延国先生(右)与张桂梅老师(左)
李延国先生(右)与张桂梅老师(左)
不过,为了尊重传主,在书稿编校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我们编校一行三人来到华坪,和王秀丽女士一起当面征求张桂梅老师的意见。
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张老师在认真地看了书稿后,提笔删掉了好多内容,并提出了其他一些修改要求。
一是涉及国外思想家、文学家如雨果、黑格尔、罗曼·罗兰等人的名人名言一律不用。“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金句吗?看看习总书记讲话时引用的那么多经典,那都是咱自己国家的。要用就用我们自己的金句,少用或不用国外的名言。”
二是书稿中关于“全职太太”那一个章节,她突然提高了嗓门,显得有些生气,“我都说了几次了,这件事不要再提了,放过那个姑娘吧!”她接着说,“当年由凤凰卫视报道的全职太太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结果给那个姑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她因此生活得很不好。有些事情,哪怕出发点是好的,但经媒体一放大,就可能朝着我们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对此,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不要给别人惹麻烦!”
三是关于《润物细无声》一章,桂梅老师要求全文删除,我们觉得如此精彩的文字,一旦删除,殊为可惜。她淡然一笑,说:“故事还有好多,这些故事还有荣誉,咱们可以留在下一本书里再讲。”
关于荣誉和政论性的文字,我们与桂梅老师产生了争论。文中穿插了许多对桂梅老师各种荣誉的描述,她力主统统删去,“我的一切都属于党”,她说,“我做这些事情并不是冲着荣誉去的!不然的话,是不是有了这些荣誉我就可以不用做事了,用你们年轻人的说法是可以躺平了?更何况,以我一个人的力量也是做不成这些事的啊。把功劳都归到我一个人身上是不合适的,在我的后面还有党委、政府,那是有多少人做了多少的事儿哪。”
张老师所做的这些删改,有些我们认为很有道理,但更多的地方我们觉得删改后会留下太多的遗憾,不利于向读者再现张老师性格和人生中活泼、俏皮的一面。不过,出于对张老师的敬重,我们在与李延国先生商量后,还是按张老师的意见做了删改。
李奕扬、王以富、张桂梅、王秀丽(从左到右)
范晓芬、张桂梅(从左到右)
谈完书稿,倏忽间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桂梅老师一直坐在她简易的床沿上与我们交流。告辞出来后,看着她向我们挥手的娇弱的身影,心里不禁想喊她一声“大姐——”
就这样,有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这本《张桂梅》。
作者:范晓芬
《张桂梅》责任编辑
王以富、范晓芬(从左到右)
作为校对员,在处理书稿的时候,我都是非常理性的,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数字及其形式……在身兼审读员、质检员的我眼里首先都是有“罪”的:它该不该这样写?它该不该在这个位置?它们组合在一起,是不是还准备表达点儿其他什么意思?
刚开始参与《张桂梅》的校对时,我也是带着挑剔的心去的。然而,很快地,我就沉浸进去了。一直仰视张桂梅老师的我,从字里行间认识了一个同食人间烟火的张桂梅。
范晓芬、张桂梅、王以富、王秀丽(从左到右)
这个张桂梅,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小时候也调皮捣蛋,年少时也遇到过成长的烦恼,青年时也渴望爱情,刚参加工作时也闹过笑话,婚后也憧憬着小家的幸福。这样的张桂梅,可爱、可亲,可敬、可近。可是,命运对她却又如此不公。少时失恃,青年失怙;好不容易找到了爱情,曾说要宠她一生的董老师在她38岁时就走了;两年后,她自己被查出了肿瘤;做完手术四个多月后,肿瘤复发;现如今,她身患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脑动脉供血不足、脾血管瘤、颅骨骨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等23种疾病……有这些苦痛的相伴,她一直在拼命从事的事业更教人肃然起敬。
作者笔下朴实、顽皮、有趣的张桂梅,让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跟着她飘忽,以至时时忘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只好在读完全稿后重新进行了校对,然后在重新校对的过程中又不得不经常返工。这样的情形,在我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实在是不多见。
书出版后,李延国先生曾问:“审稿时流过泪吗?”作为校对员,我本不该带着感情工作,不过,一个大男人边看稿边流泪,也没啥大不了的,反正看这本稿子时候哭的又不止我一个。
作者:王以富
《张桂梅》责任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