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春时节,风光正好。广袤沃野上,各种农机往来穿梭、忙碌作业;学校里,读书声朗朗,师生合力共同追梦;在偏远的农村牧区,市里来的医生让看病更近更便捷……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三服务一促进”活动要求,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组织市农牧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等单位通过组建百人服务团队、博士挂职服务、优秀教师团队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推动高层次人才向基层一线集聚,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带着更多农民挑起“金扁担”
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手段,同时也是用地养地、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今年,我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目标任务37万亩。市农牧局抽调栽培、种子、土肥、植保、农机等方面的技术骨干,成立百人服务团队驻村驻点开展技术服务。目前,这100多名农技人员正在山南山北帮助种植户选购种子、肥料,组织协调配套播种机,确保按时播种。
“这个复合肥料里加入了多种菌群,能够达到防病抗病丰产的效果。”“今年都用专业的播种机,把播种质量提上来。”
在固阳县金山镇二社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市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吴玉峰、特色作物研究推广中心主任郭峰以及团队成员正在与当地种植大户交流种植经验,为春播做准备。
“不仅现场指导,还送来了技术手册和挂图,想学啥一目了然。特别是给我们发了好几期种植技术的小视频,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学。包头市润植丰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俊说。高俊去年试种了600亩,在玉米不减产的基础上,大豆亩产达到150斤。今年高俊决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以玉米基本不减产、纯收大豆为核心的种植模式,也是提升产业层次,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和高俊一样决定继续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规模的还有位于土右旗沟门镇威俊村的旺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光。赵光告诉记者,冬闲时,市里的技术专家对他们开展了好几轮技术培训,围绕技术模式、品种选择、配套农机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加上去年农忙时技术专家在播种、施肥、浇水、除草、打药、控旺等关键环节不缺位的指导帮扶,让他没有太多技术上的顾虑,今年他计划扩种到三万亩。
“山南山北地区小气候不一样,种植技术上有差异。目前我们已经构建起了‘首席专家+科技骨干+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科技服务格局,确保实现一对一指导帮扶。”市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高振江说,接下来将通过加强技术集成,做好示范推广,加快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本土化、熟化进程,确保大豆玉米双丰收。
除了种植业,在养殖业方面,技术专家通过结对帮扶、挂职服务等方式,助力畜牧品种改良、增加农牧民养殖收益。
固阳县农牧局副局长、高层次人才挂职干部张良斌去年10月开始在固阳县农牧局进行挂职服务。在半年多时间里,他主抓和参与了全县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整改、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小牧场升级改造项目、布病防控等工作。通过实地考察种羊场、询问牧户以及与专家探讨,为固阳农牧业技术争取到《包头市优质多羔肉羊良种繁殖基地建设》、《肉羊新品种选育提高与推广应用》等三个即将实施的科研项目,将通过示范推广提升固阳县肉羊品质和养殖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在位于固阳县银号镇刘发沟村的村民李美存家里,张良斌已经开始通过养殖大户带动散户的方式进行优质种公羊引进和肉羊鲜精保存技术的示范应用。“市里面的专家给我们带来了好品种、好技术,收入也能跟着翻番。”李美存笑呵呵地说。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为精准支持山北地区发展,充分调动发挥全市高层次人才支持服务基层作用,市委组织部出台了《支持固阳县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并于2021年10月选派卫健、教育、农牧领域5名高层次人才到固阳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服务活动。
固阳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李娜博士就是其中之一。
“谢谢,太感谢你们了。”
刚到固阳县人民医院不久,李娜就收到了一位产妇家属送来的锦旗。这位之前一直往返于市区医院产检的准妈妈,在临近预产期来县医院产检时,正好遇到李娜。
“市里的专家就在跟前,还辛苦地往市里跑啥,就在这儿生吧。”面对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李娜带领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克服产妇体重严重超标,手术及麻醉难度倍增的困难,帮助产妇顺利分娩,产下8斤5两“胖宝宝”,母子平安。
“李娜博士来了以后,每周二给我们安排一次大培训,然后通过每天的日常工作,就病历书写、下医嘱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与患者的沟通等方面,给我们细心指导,极大提高了大家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固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李洁说。
此外,李娜带领科室人员积极开拓新业务,新开展了宫腔镜、腹腔镜下各种微创手术、利普刀、臀位助娩、特殊剖宫产等,团队成员正在以日益提高的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就近为产妇及县域内女性健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诊治。
“希望自己以及其他专家们,能通过手把手传帮带,以‘造血’方式为当地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且带不走、留得下的医疗队伍,让先进技术服务基层。”李娜说。
同样,在达茂草原腹地,来自包头市第四医院的儿科专家团队也在为草原上的孩子打造身边的儿科、儿保医生队伍,提高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
“包头市第四医院来我们这里结对帮扶的医生,替我出了三个月门诊,让我得以在四医院完完整整地交流学习了三个月,这样的经历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达茂旗蒙医医院儿科医生任超敏说。
包头市第四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宁立华介绍说,除了经常性地开展专科知识讲座、3个月一期的“送医下乡”外,他们还定期到达茂旗蒙医医院开展儿科质控指导以及义诊活动,并为达茂旗各中小学校学生开展健康体检,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学习和帮扶,使当地儿童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
“包头市第四医院全力派出儿科、骨科、大内科、大外科等科室的中坚力量,通过培训带教,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达茂旗蒙医医院院长满都拉说。
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医疗卫生资源优势,我市通过“对口帮扶”“送医下乡”等方式,加强对各受援医疗机构进行人才、技术、重点专科建设,使基层医院更好承担起了旗县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的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正在使农牧民群众越来越方便地获得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
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力量也在专家人才团队的下沉中加速集聚。
在达茂旗百灵庙中学,来自包钢五中的优秀教师团队通过高质量的结对共建行动,为乡村教育注入“强劲动能”。
达茂旗百灵庙中学是“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母校,服务着周围140公里范围内的农牧民。达茂旗百灵庙中学校长张禄介绍说,学校与其他县域中学一样,面临的发展不均衡、教师结构性短缺、年轻骨干教师流失等问题十分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市区优质学校、优秀教师长期稳定的送教活动,尤其是送教教师‘住’在学校,通过示范课以及教研活动把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实实在在落在教学常规里的送教形式,对于基层教师的成长和学生来说十分受益。”张禄说。
从去年9月新学期开始就在达茂旗百灵庙中学服务的包钢五中教务主任、高三化学教师尹彩霞告诉记者,根据百灵庙中学的具体学情,他们提出小步稳走,“五清加一无”的教学策略,通过点点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知识点在课堂上全部消化,然后通过晚课、夜课、夜自习这“三节课”,把作业以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消灭掉。“这样就弥补了农牧区家庭‘管理’与‘教育’的短板,保证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和效率。”尹彩霞说。
“通过教育领域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百灵庙中学高中各年级出现学生从市区转回或招生报名到百灵庙中学的回流现象,提振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信心。”包钢五中副校长、百灵庙中学教学副校长李良说。
为充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去年以来,市教育局组建“专家服务基层”团队,通过结对共建、挂职服务、全职支教等多种形式,深入农牧区学校,开展专题讲座、讲课、听课、研讨等活动,进行教学管理、教研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全面带动和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农村牧区学校提高办学质量。
固阳一中副校长、高层次人才挂职干部耿亚全,固阳二中副校长、高层次人才挂职干部白民强均于去年10月赴固阳县进行挂职服务。他们不仅深度参与到教学任务中,还通过指导班主任队伍建设,严格考勤、总务管理等,促进学校在理念更新和管理水平上提升进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接续发展。
去年9月,一批骨干教师作为全职支教教师,分赴全市民族学校、乡村学校及外五旗县区部分薄弱学校支教。
“通过教学示范、案例分析、承担班主任及具体教学工作等,指导培养支教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每周课时量要达到支教学校教师平均课时量。支教期间每学期需完成听课评课20节以上,主讲公开课(示范课)或专题讲座5次以上。”
带着这些任务,东河区回民小学教师沙文静来到了土右旗美岱召旁,群山掩映中的美岱召中学小学部,担任小学六年级班主任。
从孩子们无法完整回答一个问题到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从由于基础薄弱切不进6年级的内容到可以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沙文静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使全班21名学生都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小改变,一些学困生也提起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全班合力还取得了学校文艺汇演第一名。
“我们喜欢沙老师,她让我们知道语文该怎么学,学好了能看见更大的世界。”美岱召中学小学部6年级学生郭旭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动力源。通过多线推动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拓展培训深度广度等措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精准选派能力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专家人才,让优质服务在田间地头、学校医院、生产第一线汇聚,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沉下去”的专家人才与人民群众共同投入到火热的乡村振兴实践中,一起向着美好未来奔跑前进。
(包头日报社记者:张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