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把脑瘫儿培养成北大博士,看似天方夜谭,有一种母爱创造了奇迹

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事事如意。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或多或少都会有坎坷、曲折。

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挫折与困境,有的人到了晚年以悲凉、凄惨结局,而有的人,却从呱呱坠地来到这世间开始,便要遭遇数不尽的致命打击。

把脑瘫儿培养成北大博士,看似天方夜谭,有一种母爱创造了奇迹

当医院下达了5次病危通知书的“脑瘫患儿”与“北大骄子”、“哈佛男孩子”联系在一起时,我们都难以置信:这怎么可能?

事实上,这样的“奇迹”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主人公丁ding丁zhengg出生时,由于在子宫内时间太久而窒息,从而引起颅内出血严重,被确诊为重度瘫痪儿。

即便被医院下了5次病危通知书,并且断言孩子非傻即瘫,理智客观的爸爸决定放弃,但妈妈执意要留下,从此以后母子俩在康复的路上风雨无阻。

丁丁参加高考那年,以660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后来又被保送北大硕博连读。在博士毕业工作1年后,他又被哈佛法学院录取。

如今的他已经34岁,哈佛法学硕士毕业后,在广州一家公司担任法务,并得到老板赏识与器重。

把脑瘫儿培养成北大博士,看似天方夜谭,有一种母爱创造了奇迹

每个奇迹并不是凭空发生,而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磨难,像唐僧西天取经一般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取得成功。

每个成功孩子背后,都是父母奋力托举的结果。而丁丁的今天,全靠单亲妈妈撑起了头顶一片天。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与所有初为人母的新手妈妈一样,丁丁的妈妈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在怀胎十月期间,她给肚子里的宝宝唱歌、读诗、讲故事。

宝宝一出生就被推到急救室,医院一晚上连下5份“病危通知书”:没救了,这个孩子重度脑瘫,就算孩子长大了,也是非傻即瘫。爸爸听后打了退堂鼓,但妈妈无比坚决: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这个孩子!

妈妈给宝宝取名叫丁丁(前ding后zheng),取意《诗经.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寓意就是希望宝福打破“魔咒”创造奇迹,响响亮亮地活一回!

把脑瘫儿培养成北大博士,看似天方夜谭,有一种母爱创造了奇迹

有时候做决定容易,但要把梦想变为现实,就要付出许许多多努力。更何况养育一个这样的孩子,妈妈独自一个人的辛苦、艰难,不是一般的女子能承受。

为了锻炼丁丁的大脑,妈妈每天都会抱着孩子说很久很久的话。在他3个多月大的时候,为了教育他辨认颜色,在屋里放满五颜六色的气球。

一个偶然,妈妈惊奇地发现儿子能听懂自己的话,就是能明确地找出妈妈指示的气球颜色。

这一次的发现给了妈妈莫大的动力,她抱着儿子喜极而泣,因为儿子在智商方面还是很乐观的。

在丁丁8个月时,妈妈带着他去做了智力测试,结果是智力完全正常!

这样的消息,相比“非瘫即傻”,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就像中了彩票一般,令妈妈欣喜若狂。

把脑瘫儿培养成北大博士,看似天方夜谭,有一种母爱创造了奇迹

她想起医生说过的话,对脑瘫患儿来说,如果伤到大脑就影响智力发育;如果伤到小脑就会瘫痪。

如今丁丁的智力正常,也就意味着伤到了小脑,运动神经会受影响。其实从丁丁表现出来的行为已有点苗头,比如:流口水、四肢无力、不能坐、不会爬。

1岁的丁丁不会爬,不会站,连一张纸都抓不住。妈妈从拿纸开始训练他,一个简单的动作,对健康孩子来说轻而易举,而他却练了几个月。

2岁的丁丁不会走路,只会蹲;3岁的丁丁会拖着左半边走路。经诊断,他属于是左偏瘫。

从此以后,妈妈带着丁丁风雨兼程地走在脑瘫康复的这条漫长的路上,每两天按摩治疗一次,从没有中断过。

哪怕妈妈发烧到40度,自己都迷迷糊糊的,仍然强打精神摇摇晃晃地把丁丁送到医院做康复。

把脑瘫儿培养成北大博士,看似天方夜谭,有一种母爱创造了奇迹

有一次,妈妈下班回到家正下着瓢泼大雨,但她仍毫不犹豫地用自行车推着丁丁去医院。

连医生看了都无不为之动容:这样的天你居然也来呀?

妈妈坚定地说:为了儿子,哪怕下刀子,我也会带着他来!

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

康复训练不是普通的按摩,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有治疗效果,那个疼法,实在让人受不了。

每当丁丁在里面痛得撕心裂肺哭时,在门外的妈妈也心疼得泪流满面,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怎么能不痛?

把脑瘫儿培养成北大博士,看似天方夜谭,有一种母爱创造了奇迹

日子再苦再难,妈妈都能咬牙坚持,因为希望孩子能够好转,有希望就有努力的方向。

可现实却无情地给了形单影只的妈妈浇了一盆冷水,坚持了一年的康复训练,在儿子身上并没有明显的效果,4岁多连路都走不稳。

尽管深受打击,但妈妈并没有打算放弃,她始终认为: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

每次康复训练费5元,一个月下来就要花掉妈妈的大部分工资,还有别的治疗费用。

眼看着入不敷出的状况,本来就忙得像陀螺的妈妈身兼数职,每天都是奔跑在路上,不是工作就是照顾孩子、做家务。

或许是母子俩的付出感动了上天,也许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坚持了3年的丁丁,终于能慢慢迈步走路了。

把脑瘫儿培养成北大博士,看似天方夜谭,有一种母爱创造了奇迹

7岁的丁丁能生活自理,并且开始独立上学放学。就这样,他的成绩一路高歌,从农村小学顺利考入市里的重点中学。

进入高中后,他的成绩更是一路开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高考以660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本科毕业时,又被保送北大硕博连读。

在丁丁还小时,妈妈就帮他把高考目标定为北大。别人笑她痴人说梦,但她却坚持认为:梦想还是要有,连想都不敢去想,怎么可能创造奇迹?

任何失败都有原因,同样的,一切成功都有方向。妈妈能成功地将脑瘫儿培养成高材生,并且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她的成功教育经验,值得家长学习和借鉴。

妈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去试试吧,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把脑瘫儿培养成北大博士,看似天方夜谭,有一种母爱创造了奇迹

只要有1%的希望,不仅不放弃,反而要尽100%的努力。态度决定一切,爱拼才会赢。

还有,妈妈对丁丁的教育在乎的是过程,至于结果,倒是顺其自然。她要告诉儿子:只要你喜欢的,就大胆去尝试,输和赢又有什么关系?

很多家长却注重结果,而剥夺了孩子很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他们不允许在尝试中错失机会,不允许在摸索中慢步前行浪费时间,不允许孩子脱离已设定好的人生轨迹。

其实,任何成长都有其特有的规律。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不断尝试,才能总结出经验,从而形成能力。犯错也是成长,家长不妨淡定些,把眼光放长远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