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蚊虫来袭!如何避免宝宝成为“叮子户”?

蚊虫来袭!如何避免宝宝成为“叮子户”?
蚊虫来袭!如何避免宝宝成为“叮子户”?

随着春暖花开,

“蚊子君”又来拜访我们啦!

如何避免家里的小宝贝成为“叮子户”?

选用的驱蚊产品有讲究!

驱蚊产品的认识与选择

在室内我们可以选择纱窗、蚊帐隔离,或蚊拍消灭蚊子,在户外时我们则需要使用化学方法驱蚊。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美国国家农药信息中心(NPIC),推荐的化学驱蚊化合物包括以下三种:DEET、Icaridin和IR3535。

蚊虫来袭!如何避免宝宝成为“叮子户”?

DEET:

化学名:N,N-二乙基-3-甲基苯甲酰胺,又名待乙妥,俗称驱蚊胺、避蚊胺,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驱蚊化学品。尽管风行全球50多年,但DEET并非完美无缺,它对塑料制品有一定的溶解性,但经过全球超过100亿人次的使用检测,DEET的安全性还是得到了全球所有国家的认可,低于30%含量的DEET驱蚊产品是绝对安全的,不过不建议给2个月以内的婴儿使用。

Icaridin:

化学名:1-(1-甲基丙氧羰基)-2-(2-羟乙基)哌啶,商品名非常多,是CDC认证的除DEET外最有效的驱蚊剂。中文名为埃卡瑞丁,也叫派卡瑞丁Picaridin。新世纪时才正式启用。总体上,Icaridin跟DEET的驱蚊效果区别不大,但安全性上提升很大,不仅解决了DEET溶解塑料的问题,经测试对皮肤的刺激性也更小,然后同样不推荐给2个月内的婴儿使用。

IR3535:

化学名:3-(N-正丁基-N-乙酰基)-氨基丙酸乙酯,俗称驱蚊酯或避蚊酯,很多成分标明中使用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中文名伊默宁用得比较少。IR3535是由德国默克发明的化合物,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推荐的驱蚊剂中,IR3535是唯一可以给婴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的产品。

驱蚊产品的使用

蚊虫来袭!如何避免宝宝成为“叮子户”?

1、使用前需进行过敏测试,尤其针对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

2、大多数驱蚊产品含有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源。

3、切忌将驱蚊产品涂抹在伤口处,不可直接往脸上喷,尤其避免接触眼睛和嘴巴。

4、孕妇、哺乳期妇女、6个月以下的婴儿等特殊人群建议采用物理驱蚊。

5、通常A 级驱蚊产品的有效保护时间≥ 6 小时,B 级有效保护时间≥ 4 小时,但驱蚊效果会受到气温、出汗、接触水等情况影响,家长们要及时给宝宝补充防护。

蚊子叮咬后的处理

蚊虫来袭!如何避免宝宝成为“叮子户”?

1、用肥皂水清洗,少抓挠、不刺激叮咬部位。

2、若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可用毛巾包冰块,或把湿毛巾放入冰箱冻冷后敷在叮咬部位,每2~3小时敷一次,大部分肿包会在几天内消退。

3、若持续红肿、瘙痒,冷敷无效,可以局部涂抹薄荷膏(适用于2岁以上宝宝)或炉甘石洗剂进行止痒。

4、叮咬处破溃,可使用少许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待渗出液止住时,再涂抹炉甘石洗剂。

5、倘若眼皮被咬,避免抓挠,不要给小宝宝使用清凉油和风油精,其他部位3岁以下也不能使用,以上产品对皮肤的刺激较大。

6、宝宝被蚊子叮咬后,若出现发热、头痛、破溃处持续红肿并瘙痒症状,应及时就医。

蚊虫来袭!如何避免宝宝成为“叮子户”?

供稿:产品监管处

- END -

蚊虫来袭!如何避免宝宝成为“叮子户”?
蚊虫来袭!如何避免宝宝成为“叮子户”?
蚊虫来袭!如何避免宝宝成为“叮子户”?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