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来了!就在明天10时24分

4月20日(农历三月二十)

10时24分7秒

即将迎来

2022年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

来了!就在明天10时24分

来源:包图网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谷雨前后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韦乐,一解谷雨时节的神奇民俗。

“走谷雨”可能起源于繁衍需求

《礼记·月令》中阐述季春之月(春季的最后一个月)时写道:“戴胜降于桑。具曲、植、籧、筐。后妃齐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这“戴胜降于桑”便是谷雨物候。

谷雨时节,阳气上升,戴胜鸟停降在桑树上,昭示人们开始新一年的桑蚕工作。妇女们来到桑林中摘取桑叶,但同时也可能幽会情郎,一些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对此都有记载和反映。

“‘走谷雨’最开始可能起源于上古时人们的生存繁衍需求。”韦乐解说道,在上古,桑林不仅指桑树林,更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异性恋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谓“桑间濮上”,指的正是青年男女在桑林间幽会。而这种文化的形成,和中华民族基于农耕形成的天人合一、参天法地文化思维密不可分。

在春阳壮盛、万物蓬勃生长的时节,劳作生产与自身族类的生存繁衍,是个有机系统,都是人们顺天而行的体现。随着礼乐文明逐步建构,特别是儒家文化成为主流思想后,男女私会于礼不合。“走谷雨”就不一定是去约会情郎,而逐渐演变为郊野漫步,在大自然春景中获得身心滋养,慢慢就和相邻节气清明的踏春融合在一起,演变为笼统的赏春游玩。

牡 丹

谚语中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说,事实上,4月份,牡丹、迎春、百合、杜鹃等花卉都正值花期。满园芳菲,牡丹之所以能把其他花朵“PK”掉,冠上节气的名讳,是因为牡丹在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来了!就在明天10时24分

来源:包图网

一来牡丹的根皮是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的作用;二来唐代以后,牡丹日益为士人和宫廷重视,宋代吟咏牡丹的诗歌更是多达千余,牡丹富丽堂皇的外形很能激发“江山如此多娇”的想象,合乎儒家的尊王理想,于是逐渐被塑造为统御性的花中之王角色;三来佛教在唐宋以后已流布民间,佛家僧人颇爱借牡丹说法,表达“色即是空”之意,给人心灵强烈的震撼与启悟;四来牡丹经过广泛培育后,身价渐渐亲民,大量走入寻常百姓家,具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牡丹不仅是自然植物,更是古人的文化塑造。”韦乐说,在多方作用下,历史选择了牡丹成为花朵中特殊的存在,可以说是文化精神的投射。

作 书

至于造字的仓颉也能和谷雨节气关联上,则可能源于一个记载。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仓颉发明文字后,天上就像下雨一样掉粮食下来,鬼则在夜晚哭泣。“天雨粟”的意思和“谷雨”相通,谷雨和仓颉就此关联。

结合文字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起到的巨大推动,《淮南子》这话其实是在揭示文字发明的伟大。

《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独传”表明仓颉在文字的统一上具有重大贡献。文字是文化的直接载体。统一文字,对于民族文化的强固兴盛以及民众生活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所以仓颉会得到崇拜,并在汉代以后逐渐被投射上世众对美好生活的各种期盼,成为祭祀对象。

至于“谷雨祭仓颉”之所以在陕西、河南等地盛行,大概是因为典籍对仓颉造字的地理记载是“阳虚之山”“玄扈”“洛汭”等今陕豫一带。

韦乐提示,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状态,决定农耕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命脉,由此滋生出一套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思维心理,在代代传承中发展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系统。

“节气发源于农耕,是古人经过长久的摸索和试错,得出的关于‘时间’这个抽象概念的生动答案。”韦乐说,它们既有莺飞草长、风花雪月的表征,更承载着生存生命的严肃内核。现代人理解节气,在关注它们有趣美好的习俗之外,更应注意把握其背后的命脉精神。

谷雨节气的到来

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气温回升加快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

湖北省主要城市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来源:湖北日报、湖北气象

编辑:刘思宇

审核:苏争

来了!就在明天10时24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