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天摘榆钱

作者:风铃夏天之青柠

小时候我在中原农村长大,对老家的乡土记忆深刻,土坯垒起的房子和草院子,一年四季都会有各种鸟儿在老屋的房檐上做窝,最常见的是麻雀,燕子,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它们就像家人一样,整天叽叽喳喳地与我们和谐相处,从窗台的缝隙里钻进厨房,堂屋,偷啄食物,谷类,整天赶也赶不完,撵也撵不走,别提有多烦人了。

春天摘榆钱

但要数最有意思的事情,还是春天的时候在院子里摘榆钱。小时候村子的绿化特别好,家家门口或庭院里都种了梧桐树,白杨树和榆树,还有桃树,梨树,柿子树木等等。那时候父亲在我家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坑,是专用来存放生活垃圾堆肥的,坑边就有一棵粗壮的榆树,也许是受坑里的肥料影响吧,营养充足,这棵榆树长得枝繁叶茂,一到春天,尖尖的树叶遮掩了大半个庭院,每天都有小鸟儿在上面唱歌,榆钱花悄悄地从枝杆上长出来,圆圆的,绿绿的,像一串串浅绿色的铜钱挂在树上,给春天增加了几分姿色。

春天摘榆钱

大概农历三月初,榆钱花就都长出来了,母亲用一根长长的树杆绑上一个铁钩子,站在院子外面,把铁钩子戳到榆树枝上,先拧几下,再往下一拉,榆钱就像雪花一样纷纷从树上落下来,一片一片的洒了一地,然后我们孩子就提着小篮子,把串在细树枝上的榆钱花握在掌心里撸下来,一会儿就撸满了一篮子。

春天摘榆钱

母亲收好工具,就把榆钱花拿到压水井边,压了几桶清水,把榆钱花冲洗干净,撒点盐腌制一会,再拌入玉米面,做一个绿色的玉米大面团,再用刀切成小块,拿在手里捏几下做成窝窝头,或者饼子,放进锅里蒸熟给孩子们吃,清甜,鲜香,现在回味那种天然的食物味道嘴巴里都流口水了。那时候因为经济拮据,家里也没有白面粉,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面,生活相当清苦,但是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三月底,榆钱花就渐渐地老了,由青变黄,没有被摘下来的,它们就轻轻地都落下来了,被春风一吹,就消失不见了。只留下一树浓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彩。

春天摘榆钱

后面经济稍微好一些的时候,每年春天母亲又用小麦面粉拌着蒸榆钱花,像往年一样,母亲还会用那个铁钩子到榆树上摘榆钱,有时候父亲也会放下农具过来帮忙,我们孩子们还在树下捡。岁月如歌,日光如梭,转眼间孩子们都长大了,成了家,家里的天地也日新月异,先是老房子拆了重建,其次是把很老榆树都砍了,只留下一些梧桐树,春天的时候,粉色的花朵像小铃铛,一朵一朵的挂在树上,把村子衬托得额外漂亮好看。

春天摘榆钱

如今离开故乡已多年,每到春天就怀念家乡的榆钱花,馋那一口清鲜,但听母亲说村子里的树木更少了,想吃榆钱花只能到那些荒芜的小树林里去找了。唉,心里有点失落,留在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的味道,越来越少了。

春天摘榆钱

乡愁有时候就是一口久违的味蕾体验,成年人回到故乡是一种奢望,有时候只能用这些熟悉的味道,深深地去怀念岁月里的每一个春天,每一场离别,每一次团聚,四季的车轮永远不停歇,载着我们走了一程又一程,一年又一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