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在中国,凭一己之力创办博物馆,不花国家半毛钱的,14亿人里只有他——

马未都。

而且,他还成功办了“俩”。

一家在北京的小院,叫“观复博物馆”,文化人和游客的打卡圣地。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红顶白墙、透明鱼池、石桌条案,场地不大,却有禅意。

“观复”取自《道德经》“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意思是一遍遍反复观察万物,方能认清本质。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这里有他花半生心血收集的古董宝贝。在家具展厅,为了让人能贴着文物观赏,展品不设任何玻璃与围栏。

用他的话讲,这才能让人和历史当面沟通,知道我们的文化有多灿烂。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第二家博物馆,建筑在一页页纸张上。

相比天价文物,这次展出的是无价之宝——唐诗!

马未都一生酷爱唐诗。2020年,65岁的他利用居家隔离的机会闭关写作,一写就是整整112天,势要用尽毕生所学。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完成时,他在微博晒出摆满古籍的书房、写空的几十支笔芯、长了一茬的白发,和厚厚一沓手稿。

网友纷纷激动表示:“一定要买!啥时出版?”

今天,经历2年修缮打磨,这座“建在纸上的博物馆”开张大吉,它就是《马未都讲透唐诗》。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不是所有书,都能叫“博物馆”。

首先,作者要够博学。

马未都渊博而深湛的文、史学功底,在他主讲的央视《百家讲坛》上可见一斑:旁征博引,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无怪他主持的文化节目,播放量都能轻松破亿。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再一个,要有眼光。

曾任文学编辑的马未都,先后发掘并发表莫言、余华、王朔、刘震云等威震文坛的作家重要作品。是金子是沙子,瞒他不过。

现存唐诗近5万首,经典的也有300首,哪些是精品,哪些次一等,需要高人来筛选。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马未都与王朔

翻开这本书,它的装帧、排版,确实带着观复博物馆的雅致。

一套三册,涵盖初唐、盛唐、中晚唐内容。每本篇幅适中,读起来像在小院散步。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正如不设围栏的展厅,书里写的话,就是马未都节目里说的大白话,看着亲切、好懂。

书中所有诗句以及生僻字,都标注了拼音。

所以8岁到88岁的朋友,都能“无障碍参观”。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从第一页开始,马馆长将带你参观68位诗人的生平传奇,跟着他们的故事,了解学生必读的226首诗作。

随着诗歌内容,马未都会把相关的大唐风貌、百姓生活、历史典故、诗句赏析等,一一娓娓道来。这是一套关于唐诗文化的大百科。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书中还配有306幅古典名画彩图,通过高清彩印技术,让你彷如站在真迹面前。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拿到手,你可以用它来背唐诗,可以给孩子讲68位诗人的故事,可以把马未都赏析诗词的手法用到考卷上;当然,也可把它当做艺术画廊和文化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门票一人一次100元,而这套纸上博物馆票价129,人数不限,有效期:一辈子。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商城日售价¥129市场参考价¥199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你或许发现,每年都有唐诗相关的书上市。这算炒冷饭?

我觉得,唐诗这锅“冷饭”,值得一年年、一代代“炒热”下去。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你看唐代,吟诗、赏诗主要是上流阶层的活动。

幸好宋代刘克庄、谢枋得相继编撰《千家诗》,把散佚已久的作品整理有序,印刷发行,让不少唐诗成为民间流行的“爆款”。

到清代,蘅塘退士更是去芜存菁,筛选出脍炙人口的300首经典,并挖掘出被埋没的、像《枫桥夜泊》这样的好作品。它至今是我们读诗的范本。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正是不同时代人的努力,让本该埋葬在历史中的好诗被人所知。

而唐诗的传承,也不应止于收录更多的作品,而更在于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唐诗、爱上唐诗。

那《唐诗三百首》之后,当今有哪部好书能做到?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马未都讲透唐诗》刷新了我对很多作品的理解。

比如上面提到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以前很多人认为,这诗虽然前面有淡淡乡愁,但后面万籁俱寂中的一点钟声,让全诗总体氛围变得静谧祥和,充满禅意。

然而事实真相是,作者此时正逢安史之乱,官场前途尽毁不说,还随时会遭叛军毒手。所以“月落”、“乌啼”、“寒”、“愁于何时重回安宁”才是他内心真实写照。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马未都接着讲了个冷知识:寺庙半夜敲响的钟叫做“无常钟”,提醒人们命运无常。对张继来说,很应景。

他此刻暂时安全,但应仍是心有余悸。后来悲剧果然发生:叛军洗劫洛阳,白马寺被焚毁。旅居当地的他写下《宿白马寺》为罹难者哀悼。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如果不了解作者的人生境遇,对诗的理解,将谬之千里。

马未都讲透唐诗,主要靠对历史朝代的深刻了解,以及很好的古典艺术鉴赏力。

别忘了,他喜欢收藏古董。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为了判断器物真伪,他舍得花时间、全身心地研究。不光研究物品本身,还要了解跟它相关的产地、历史渊源、工艺等等。

以至于老远瞧一眼瓷器,就能辨别是否赝品;听别人讲来历,就知道有没吹牛。

面对唐诗,他也使出这套看家本事。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他从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讲述《枫桥夜泊》的来龙去脉。然后用艺术的眼光,分析该诗美的核心原由:

《枫桥夜泊》不是诗,是一幅画卷。月落乌啼,霜夜寒水;江边落叶,两三渔火;难眠小舟,羁旅孤客;寒山名刹,夜半敲钟: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散落在姑苏城内城外,恰巧诗人张继在此投宿,一个每天半夜都响的钟声不期而至,让画面立刻生动起来。

如果孩子读完,能学会用这样的思路赏析古诗,写下的文字一定惊艳批卷老师。

商城日售价¥129市场参考价¥199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过去我们总孤立地欣赏诗,马未都讲诗,必定先讲人。

例如有个少年叫杜审言,心高气傲。他说论文章,屈原是他手下;论书法,王羲之要当他学生;刚考完试就说监考老师不如他。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他祖上从汉武帝开始代代为官,家学渊源很深。难怪有才华、有傲骨。

一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意境之开阔,相当符合他人设。

对了,这人是杜甫的爷爷。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再看看杜甫二十多岁的诗: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我十四、五岁时,就在文化圈闯名堂了。当时业界大咖,都说我才华好比班固、扬雄!当然啦,我七岁时就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不解释,大家都懂)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好家伙,杜甫出生时,杜审言已去世,但傲气、才气,是刻在DNA里一脉相传的。

在这套书里,能读到68位诗人的故事,像英年早逝的王勃、大器晚成的孟郊、“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奴”贾岛……

先读懂有趣的灵魂、曲折的命运,才能领悟诗的动人。

以前,我们总本末倒置。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这套捧在手里的博物馆,信息量满满当当。

除了唐诗及相关的人物历史故事,马未都还加了很多料,比如有趣的文化常识:

缁素之交,是指僧人和俗家人的朋友关系。

茶圣陆羽,名字来自《易经》渐卦。

唐诗常见的“折柳”,源于西汉。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送别。

古代四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鹳雀楼。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把这些冷的、热的知识背下来,里外也算是个文化人了。

别忘书里还有300多幅古典字画,一翻书,几乎每页都能看到大幅彩图(每一幅都经过仔细挑选,务求和诗歌意境相呼应):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进了“博物馆”,当然会有见面礼:

三册书,共附赠三款古画明信片、三款诗人剪影书签:宋徽宗的青空瑞鹤、绵绵不绝的千里江山、对酒邀约的李白、乘舟的杜甫……诗情画意一下子飙升起来。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董卿说过,再喜欢的电影、书籍,她也不会重温。因为时间要留给新鲜的东西。这世上能够反反复复阅读的,只有唐诗宋词。

今天马未都“纸上唐诗博物馆”开业,欢迎8~88岁的朋友,来一遍遍反复观赏,找到唐诗美的本质,达到“观复”之境。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商城日售价¥129市场参考价¥199

春意如许,马未都想在你家开一座唐诗博物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