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作者:牧海

今年1月,靖江市民陈先生在长江边钓获一只罕见的甲鱼,体重达到了8斤,此事在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该甲鱼的背部呈椭圆形,腹部为白色,体长约40公分。就体型而言,这只甲鱼堪称是“鳖中尤物”,比国内常见的中华鳖明显大出一圈,规格差距不是一丁半点。

然而,专家的鉴定却让陈先生感到意外:这并不是长江中的本土甲鱼,而是来自美国的入侵物种,学名为佛罗里达鳖,也叫美国山瑞鳖、珍珠鳖。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和中华鳖相比,佛罗里达鳖生长更快,体型更大,很容易让人对其年龄产生误解。比如在2021年5月,河南南阳镇平县的村民捕获一只巨鳖,体长超过半米,重量更是达到了46斤。很多村民称其是“百年老鳖”,个头非常罕见!最终,村民做出了自认为“妥善”的处理:将巨鳖放生到了当地的赵湾水库。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事实上,这只46斤重的佛罗里达鳖远远达不到“百岁高龄”。首先,这种鳖最早是在1993年引入大陆厦门,至今仅30年,该鳖传入河南的时间则更晚,所以“百年巨鳖”实际上是30龄之内的“青年鳖”。其次,佛罗里达鳖长肉速度很快,养殖条件下每年可增重4斤以上,最大增重可达10斤,完全有可能在5~8年内就长到40斤。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各地发现的佛罗里达鳖往往被“二次放生”。2021年11月下旬,广东广州的一位钓友在流溪河钓获一只30斤的老鳖,路人见状称是“镇河之鳖”,纷纷劝钓友放生。最后,这只巨鳖被人以1200元的高价购走,据说也是为了放生祈福。

佛罗里达鳖作为外来物种,为何会被频频放生呢?

原因要从两个方面说起。其一,佛罗里达鳖和本土的中华鳖长相相似,很多民众缺乏专业的鉴定知识,无法一眼“看穿”外来鳖的真实身份;其二,龟鳖在大陆的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寓意吉祥、长寿,放生龟鳖也成为了民间风气。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古人把“龙、凤、麟、龟”奉为“四灵”,而“四灵”中唯一现实存在的动物就是龟类(包括鳖)。所以,龟鳖类物种自然而然就受到了特殊的优待。《史记·龟策列传》中有记载:“龟者,天下之宝也”,民间更流传有“龙龟”、“神龟”、“灵龟”等称谓,此类描述难以尽述。由此可见,龟鳖深受放生者欢迎并不是没有根据。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在有自然分布的水域中,适度放生本土鳖种无可厚非,但对于佛罗里达鳖而言,放生却是一种有害行为,不利于自然生态的平衡。如果外来鳖实现了自然繁殖,结果就是不断排挤、取代国内的本土鳖种,善意的“放生”也就成了变相的“杀生”。

其实,佛罗里达鳖进入野外水域“早有预示”。2004~2006年,国内曾掀起一阵养殖佛罗里达鳖的热潮,火爆的消费拉动了饲养需求,养殖规模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2009年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佛罗里达鳖的受欢迎程度:当时,大陆的海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等16个省区都将其作为主推的商品鳖,养殖频率和中华鳖不相上下。佛罗里达鳖具有近乎完美的养殖特性:容易成活、生长快、性成熟周期短,不易产生病害,这些优势都直击中华鳖的“养殖痛点”。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更为重要的是,佛罗里达鳖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均属上乘,背甲四周生有肥厚的结缔组织,因呈下垂状而被称为“裙边”,味道极其鲜美。相比于中华鳖,佛罗里达鳖的“裙边”更加发达,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更胜一筹,因此市场热度很高。出于效益考虑,不少养殖户选择退出中华鳖市场,转身投入外来鳖的淘金浪潮。

近年来,佛罗里达鳖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养殖管理暗藏隐忧。对养殖户而言,佛罗里达鳖是个“宝”,但到了野外环境,它却是一个不小的隐患。该鳖适应性强,食性贪婪,每年可产3次卵,每次能产20~30枚,且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生态危害不容忽视。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据报道,国内发现该鳖种的地点已有广州段的珠江水域、南宁的邕江、上海的松江华亭湖。此外,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温州某小区、宿迁泗洪县等地都发现过野生的佛罗里达鳖。

最让人担心的还是黄河。黄河为西北、华北提供了“生命之水”,是大陆发展内陆经济的重要轴线。黄河的生态资源保护受到了大陆的高度重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暂未启动)就是为了解决黄河缺水、生态恶化的问题。然而,如今的黄河却深受外来物种的侵扰,佛罗里达鳖就是其中一种。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据黄河水产研究所调查,侵入到黄河流域的外来水生物种已有41种,其中有17种已经适应了黄河的水环境。黄河流域的居民曾多次发现陌生龟鳖类的身影:2009年6月,银川市爱伊河的三一支沟内惊现一只13斤重的鳄龟;同年,又有人在西安市的浐河捕捉到一只佛罗里达鳖。

张红星等学者指出,黄河生态环境多样,中游河面宽阔,分布有大面积的水域和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江心岛、沼泽等湿地地区,可为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提供重要的栖息、繁殖场所。这种自然环境比佛罗里达鳖的原产地更加优越,也更适合该物种的繁衍栖息、种群扩建。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诸多报道均表明,佛罗里达鳖在野外存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该鳖现身黄河并不是一件好事,这可能意味着该物种的生存能力在提高,分布范围在变广,需要加强防范。

还有人担心佛罗里达鳖会在国内泛滥。这种观点并非无中生有,因为在国外已有先例可循。

1978年,约90万只佛罗里达鳖“落户”西班牙,引种的初衷是为了发展养殖经济。由于管控不力,养殖场出现严重的逃逸事故,这些美国鳖在西班牙的河流、湖泊中迅速繁衍,以至于成了臭名昭著的“生态杀手”,严重威胁当地土著物种的生存。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那么,国内的佛罗里达鳖是否也有泛滥的可能呢?从分布现状来看,佛罗里达鳖的分布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珠江、长江以及黄河流域均涉及其中;从隐患来源上看,错误的放生行为仍然存在,这就给全面清除外来鳖带来了困难;从生态习性来看,佛罗里达鳖无疑是个“狠角色”。所以,该物种泛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还需要继续观察。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分为四个过程:侵入、定居、适应、扩散。目前,国内的佛罗里达鳖正处于定居和适应的阶段,尚无迹象表明已发生大规模的扩散。通常情况下,一旦外来物种发展到了扩散期,要彻底控制住就十分困难了,比如:大陆引入的小龙虾就处于扩散期。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20世纪30年代,大陆江苏南京最先引入了小龙虾,但一直不温不火、“无所作为”。直到本世纪初,小龙虾突然在国内爆火,“稻田养虾”模式在长江沿线得到大力推广,小龙虾的分布也一路从长江下游扩散到了中游,目前已抵达四川、重庆一带。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2019年,全国小龙虾产量达到了208.9万吨,是90年代的310多倍,全国20多个省市区均发现、养殖有小龙虾。由于野外种群局部泛滥,长江堤坝、水田景观(如云南哈尼梯田)以及西南某自然保护区均受到小龙虾的威胁,自然环境深受其害。

佛罗里达鳖会不会和小龙虾一样,随着养殖推广而大量侵入野外并形成种群呢?为此,养殖区域有必要加强防逃管理,广大群众也应养成科学的放生理念,学会分辨外来鳖与本土鳖。

佛罗里达鳖侵入中国多地,黄河已见其踪迹,有泛滥的可能吗?

中华鳖

就佛罗里达鳖和中华鳖而言,两者的区分主要是:1,体型。前者个头更大,雄鳖平均体重在5斤以上,成年的雌鳖个头更大,平均在13斤以上,大的能达到40~80斤,而中华鳖一般只有2~3斤;2,疣突。佛罗里达鳖又叫珍珠鳖,其背甲靠近脖颈处有一排珍珠状的疣状凸起,中华鳖背甲的前缘则非常光滑,没有凸起。3,“裙边”。佛罗里达鳖的裙边比中华鳖更大更肥厚。

总之,佛罗里达鳖的繁殖和入侵状况仍处于观察阶段,短期内不会泛滥。如果下次在野外发现了佛罗里达鳖,不要再盲目放生了,无害化处理才是最妥善的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