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作者:心馨心理

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显得更为重要。”

心理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从理论上来说,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心理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能够冷静清醒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另外,恰当的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医方式和时机。最后一点,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拥有正常睿智的思维,避免走入心灵的误区。

心理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

2.适当变换环境

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3.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