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最新发布的音乐专辑中,我看到了《原神》音乐的更多可能

音乐,对于所有角色扮演类游戏来说,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毕竟音乐决定了游戏对环境的氛围塑造能力,也会明显影响到玩家的共情和代入。

因此我们也能看到,近年来比较成功的角色扮演游戏,大都拥有着过硬的听觉表现。

而在其中,《原神》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应该说从上线那天起至今,米哈游团队就没有停止过对音乐的打磨和投入。

去年10月,《原神》推出的2021线上音乐会,邀请国内外多个乐团和组合参与线上表演。近两个小时的节目时长,用音乐带领玩家重走了蒙德到璃月的冒险之旅。截至撰稿,音乐会的播放量接近500万,激起了玩家对过往游戏历程的强烈共鸣。

在最新发布的音乐专辑中,我看到了《原神》音乐的更多可能

而在最近,《原神》发布了第二张稻妻音乐专辑《佚落迁忘之岛》。

这个专辑包含《遗忘与冥思的岛屿》、《海渊之下》与《稻妻征战记2 》三张分碟,共收录了60首由HOYO-MiX团队为稻妻渊下宫、鹤观岛等新区域创作的原声音乐,以及全新的BOSS战「女士」、「雷电将军」的每周副本战斗音乐。

在最新发布的音乐专辑中,我看到了《原神》音乐的更多可能

稻妻新的每周BOSS副本「红莲的真剑试合」

在全新的专辑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原神》音乐层面的突破。总体上说,《原神》音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音乐旋律中,尽是故事

当然,要聊突破,得先说不同。最显而易见的是,《佚落迁忘之岛》所收录的音乐更“细”了。

首先是空间上的“细”。稻妻作为岛国,由七个主要岛屿和小岛群构成,地图设计上就有着以海为界的风格差异。按理说,HOYO-MiX最多用七种不同的“稻妻式”音乐风格覆盖足矣。但事实上,除了岛屿之间的音乐风格不同外,《佚落迁忘之岛》还着重为部分小场景设计了专属的曲子。

比如清籁岛的「浅濑神社」,一直被玩家戏称为“吸猫圣地”,但也不过是一个占地不大,剧情比重不高的支线任务点。但米哈游团队却为其匹配了《宁然一隅》、《寝子的梦》两首曲子,在整体氛围压抑肃杀的清籁岛,烘托出了「浅濑神社」这个略带忧伤,但又有些温馨宁静(尤其是有很多猫猫)的角落。

稻妻地区清籁岛「浅濑神社」

同样能体现空间的“细”的,还有鸣神岛上稻妻主城中的「乌有亭」。这不过是个“饭店”或“茶馆”,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与主线剧情产生任何交集,也不是玩家日常体验必经之处。但只要走进「乌有亭」,玩家就会听到《悠游自适》《俗世佳肴》二曲。顾名思义,让玩家在这里感受到稻妻百姓“悠游自适”地享受“俗世佳肴”的乐趣。

在乌有亭喝茶,多是件美事啊!

其次,则是风格上的“细”。根据空间划分音乐风格之后,《佚落迁忘之岛》还在具体处理上下了大功夫。

假如以2.1版本为界,你应该很容易感受到版本前后稻妻地图的风格差异,以及音乐的差异——2.0版本的「鸣神岛」、「神无冢」、「八酝岛」,分别为宁静中暗藏危险的城市,战争中枯骨遍地的荒野,因战乱、历史问题而疲敝的“城乡结合部”。

在最新发布的音乐专辑中,我看到了《原神》音乐的更多可能
在最新发布的音乐专辑中,我看到了《原神》音乐的更多可能
在最新发布的音乐专辑中,我看到了《原神》音乐的更多可能

但是,配乐主旋律还是以稻妻「永恒之国」名号及背后的故事相关,管弦乐比重很大,乐器声的层层叠加,烘托出了强烈的史诗感和复杂的情绪感受。

如果说2.0版本发布的三座主岛上发生的故事主要聚焦于当下,2.1版本讲述的则是那些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或感人或悲戚的故事,即便在地图设计层面都与2.0版本有着显著不同。

而在具体处理上,「清籁岛」、「鹤观岛」、「海祇岛」以及位于地下的「渊下宫」,明显呈现出了风格细化的特征。

比如,「清籁岛」的部分配乐选择用乐器独奏开头,后续也只加入少数几种配器。乍看去,似乎配乐变得单调,层次感降低了。但凭借着节奏的灵活转换,以及滑音、回音技巧的运用,甚至是一些在日本演奏家看来“并不日本”的曲调和处理方式,HOYO-MiX团队为这座处处是谜团,同时雷暴肆虐,妖邪横行的岛屿披上了一层悲凉、哀伤、沉溺于过去的音乐面纱。

值得一提的是,HOYO-MiX这种特殊的音乐设计手法,在日本玩家群体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并且有不少玩家表示“刷新了自己对于日式音乐可能性的想象。”

清籁岛配乐游戏内实录

再比如,「海祇岛」给人的视觉印象是“梦幻”,主支线剧情的主要风格也偏向于描绘一个宁静祥和,安于一隅的岛屿。

而「海祇岛」的配乐,大量选择了钢琴和小型打击乐器,用更轻快的乐器声,舒缓的音乐节奏,配合「海祇岛」整体的暖色调,空中漂浮的泡泡,塑造“稻妻世外桃源”的冒险体验。

海祇岛珊瑚宫前梦幻般的视听体验

最后,则是《原神》首次引入的,时间层面的“细”。

在整个稻妻版本中,「渊下宫」是最后出场,也最值得讨论的一张地图,因为这是《原神》首次在地图设计层面强化了游戏的时间变化。

玩家在探索「渊下宫」时,同样需要以解谜的方式逐步推进地图和任务的解锁。但很多时候,玩家都必须通过机关来切换昼夜,从而找到缺少的解谜元素。

于是,白天与黑夜的变化,也成为了「渊下宫」配乐的亮点。比如在「渊下宫」中央的「大日御舆」,昼夜配乐的旋律很像,节奏很慢。

但白天的配乐还是空灵、婉转的女声吟唱,黑夜配乐却变成了小提琴做主角,甚至似有似无地加入了男声的低吟。最后呈现出的,就是基调相通,却又明显不同的听觉感受。

时间的流动,对应音乐的流动,会让「渊下宫」的昼夜变化更为清晰。另外,HOYO-MiX为「渊下宫」创作了多达23首配乐,覆盖了这个地图的每个角落,也使得玩家游玩时区域的移动,总能对应配乐的改变。

在时空间的彼此交织下,玩家的游玩体验也就更加鲜活,更容易在视听的立体感染下融进「渊下宫」的氛围当中。

所以,总得来说,《佚落迁忘之岛》在稻妻首张音乐专辑《寂远无妄之国》对稻妻风土人情,文化故事渲染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根据后续地图风格和背景设定,进一步细化了配乐风格,提升了稻妻整体的配乐丰富度和多元化程度,也避免了音乐风格的审美疲劳。

就像我的一个热爱《原神》的朋友所描述的:“单从《原神》的音乐里,你就能听出故事。”

畅快之余,如何用音乐塑造角色?

作为一款单机玩法的开放世界游戏,《原神》的剧情和战斗,是玩家冒险过程中最为在意的内容。如何在多样的游戏情境下,满足玩家不同的游戏行为需求,也是《原神》音乐设计的核心方向。

在稻妻后续的版本迭代中,两个全新的副本BOSS战受到了玩家的热烈讨论。除了战斗的爽快以外,副本配乐表现同样惊艳。

比如,在「红莲的真剑试合」副本中,玩家将与反派愚人众执行官「女士」决战。

剧情故事中,「女士」曾是蒙德少女。爱人死于灾祸之后,决心用法术点燃生命之火,发誓烧尽一切魔物。后来,她得知爱人死去、灾祸肆虐的因果来自于「天理」神,便决心复仇。

在最新发布的音乐专辑中,我看到了《原神》音乐的更多可能

总体上,「女士」是一个拥有悲惨过去,被复仇之情所淹没,内心冰冷,为达目的残忍无情的角色,但随着岁月流逝,「女士」似乎逐渐背离了当初的目标,变得傲慢狂妄。

要将这种性格和设定的复杂性尽可能完美地呈现出来,并非易事。

但除了通过剧情文本来描述以外,《原神》甚至也能通过音乐进行侧面描写:

「红莲的真剑试合」战斗一阶段配乐《哀息之茧》,以管乐器吹响“战斗号角”,随后加入钢片琴,用冰冷的音色来呈现女士高傲而华贵的气质。而后,又以拉丁语的女声吟唱突然改变了战斗的氛围——古典歌剧般的配乐下,用吟唱来表现「女士」对自身背景故事,以及当下内心活动的自述。

女声吟唱的突然加入,为这场战斗加入了强烈的故事感。

女士副本实录战斗体验

而后,随着战斗进入二阶段,「女士」也由冰属性形态转为火形态。如果说一阶段的女声合唱还像是一位绝望之人的喃喃自语,那么二阶段《燃尽之舞》的女声独唱则逐渐激昂,成为了「女士」对自身命运的控诉。古典乐基础上,HOYO-MiX还融入电吉他的鞭挞金属演奏风格,带来了极具攻击性的听觉感受,也在暗示玩家真正的战斗刚刚开始。

而在「永恒的守护者」副本中,原剧情是稻妻主神「雷电将军」与自己的人偶决斗。本质上,是「雷电将军」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并与过去的自己,进行一场对于“永恒”理解的“刀枪之辩”。

在最新发布的音乐专辑中,我看到了《原神》音乐的更多可能

配乐上,一阶段的《薙除杂妄》令我很意外。因为初听过去,总让我觉得这很「赛博朋克」。

雷神副本战斗音乐中,还有一段类似鞭炮声的特殊音色,我斗胆猜测这是通过鼓棒敲击鼓身产生的声音

而这,其实来源于配乐的故障艺术风格混音处理,也就是有意地加入了杂音。「永恒的守护者」副本是在「雷电将军」所创造的内心空间中进行战斗的,而这个内心虚拟空间,正好与赛博朋克题材的虚拟数字空间有着相通之处,所以才会有“这是赛博音乐”的感觉。

也正是因为大量运用了电子乐,在强化了「永恒的守护者」副本异时空感受的同时,HOYO-MiX通过杂音来表现虚拟空间的不稳定性,强化战斗的危险感。另外,鼓点对于心脏跳动节拍的模仿,也非常能烘托出激战前夕的紧张氛围。

到了二阶段,战斗最白热化时,配乐《雷霆的威光》则是第一张专辑稻妻城配乐《稻妻》的电子乐变奏,明显加快了音乐节拍,同时鼓点的力度也更大。二阶段的电音三味线,还在三阶段逐渐转为了电吉他,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雷电将军」性格的两面性和矛盾感。高潮时分,BOSS终结技“无想的一刀”挥下时音乐的骤然停顿,也仿佛斩断了时间。

「雷电将军」的极致武艺,矛盾的性格,对“永恒”及稻妻未来的执念,透过稻妻主题曲的电子乐变奏,以及战斗画面的结合,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结语

总得来说,《原神》音乐表现的现状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从空间、时间和游玩需求三个层面,细分游戏配乐,将音乐多元化。比如配器上,蒙德音乐就有充满欧陆风情的鲁特琴声、爱尔兰哨笛声,璃月音乐时常用二胡唢呐撬动你的DNA,稻妻音乐就会有太鼓、日本筝、津轻三味线。时间的变幻,也伴随着部分配器的改变,以及韵律的调整。而在此基础上,玩家游戏行为、小场景的切换,同样会有相契合,充满细节的音乐表达。

其二,则是《原神》音乐对世界观的贯彻。其实,官方发布的稻妻第一张专辑《寂远无妄之国》制作幕后纪录片中,音乐监制老师宫野幸子曾提到,她所感受到的《原神》稻妻音乐,“有着日本风的旋律,但又不全像日本,有种穿越时空的美感。”

在最新发布的音乐专辑中,我看到了《原神》音乐的更多可能

而这种“似是非是”的美感,贯穿了两张稻妻专辑,也正是《原神》音乐设计理念的体现。

一直以来,《原神》都采用“化用”的理念,吸收借鉴,但不照搬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元素,将其与提瓦特大陆的幻想世界有机结合。最终为游戏内各具特点的地区、格调不尽相同的小场景,赋予独特的感官体验,以及充足的畅想空间。

不论玩家走到哪里,都会有种身处故事之中,身处幻想世界之中的感受。

当然,音乐的成功,背后也来自于游戏内容品质的提升,以及内容与音乐的相互扶持。一张优秀的开放世界地图,带来的不仅是海量的探索内容,还是一个上限够高的内容框架。

绚丽的地图配上契合的音乐,才能让听觉与视觉相互贯通,彼此互补,从而带来出色的游戏沉浸感。

不夸张地说,按照《原神》目前的发展趋势推算下去的话,更“细”、更多元化的《原神》音乐,也许真的能够具备“独自讲好一个幻想故事”的能力,同时也成为游戏世界坚实的立足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