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最新釋出的音樂專輯中,我看到了《原神》音樂的更多可能

音樂,對于所有角色扮演類遊戲來說,都占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畢竟音樂決定了遊戲對環境的氛圍塑造能力,也會明顯影響到玩家的共情和代入。

是以我們也能看到,近年來比較成功的角色扮演遊戲,大都擁有着過硬的聽覺表現。

而在其中,《原神》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應該說從上線那天起至今,米哈遊團隊就沒有停止過對音樂的打磨和投入。

去年10月,《原神》推出的2021線上音樂會,邀請國内外多個樂團群組合參與線上表演。近兩個小時的節目時長,用音樂帶領玩家重走了蒙德到璃月的冒險之旅。截至撰稿,音樂會的播放量接近500萬,激起了玩家對過往遊戲曆程的強烈共鳴。

在最新釋出的音樂專輯中,我看到了《原神》音樂的更多可能

而在最近,《原神》釋出了第二張稻妻音樂專輯《佚落遷忘之島》。

這個專輯包含《遺忘與冥思的島嶼》、《海淵之下》與《稻妻征戰記2 》三張分碟,共收錄了60首由HOYO-MiX團隊為稻妻淵下宮、鶴觀島等新區域創作的原聲音樂,以及全新的BOSS戰「女士」、「雷電将軍」的每周副本戰鬥音樂。

在最新釋出的音樂專輯中,我看到了《原神》音樂的更多可能

稻妻新的每周BOSS副本「紅蓮的真劍試合」

在全新的專輯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原神》音樂層面的突破。總體上說,《原神》音樂向着多元化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音樂旋律中,盡是故事

當然,要聊突破,得先說不同。最顯而易見的是,《佚落遷忘之島》所收錄的音樂更“細”了。

首先是空間上的“細”。稻妻作為島國,由七個主要島嶼和小島群構成,地圖設計上就有着以海為界的風格差異。按理說,HOYO-MiX最多用七種不同的“稻妻式”音樂風格覆寫足矣。但事實上,除了島嶼之間的音樂風格不同外,《佚落遷忘之島》還着重為部分小場景設計了專屬的曲子。

比如清籁島的「淺濑神社」,一直被玩家戲稱為“吸貓聖地”,但也不過是一個占地不大,劇情比重不高的支線任務點。但米哈遊團隊卻為其比對了《甯然一隅》、《寝子的夢》兩首曲子,在整體氛圍壓抑肅殺的清籁島,烘托出了「淺濑神社」這個略帶憂傷,但又有些溫馨甯靜(尤其是有很多貓貓)的角落。

稻妻地區清籁島「淺濑神社」

同樣能展現空間的“細”的,還有鳴神島上稻妻主城中的「烏有亭」。這不過是個“飯店”或“茶館”,目前為止幾乎沒有與主線劇情産生任何交集,也不是玩家日常體驗必經之處。但隻要走進「烏有亭」,玩家就會聽到《悠遊自适》《俗世佳肴》二曲。顧名思義,讓玩家在這裡感受到稻妻百姓“悠遊自适”地享受“俗世佳肴”的樂趣。

在烏有亭喝茶,多是件美事啊!

其次,則是風格上的“細”。根據空間劃分音樂風格之後,《佚落遷忘之島》還在具體處理上下了大功夫。

假如以2.1版本為界,你應該很容易感受到版本前後稻妻地圖的風格差異,以及音樂的差異——2.0版本的「鳴神島」、「神無冢」、「八醞島」,分别為甯靜中暗藏危險的城市,戰争中枯骨遍地的荒野,因戰亂、曆史問題而疲敝的“城鄉結合部”。

在最新釋出的音樂專輯中,我看到了《原神》音樂的更多可能
在最新釋出的音樂專輯中,我看到了《原神》音樂的更多可能
在最新釋出的音樂專輯中,我看到了《原神》音樂的更多可能

但是,配樂主旋律還是以稻妻「永恒之國」名号及背後的故事相關,管弦樂比重很大,樂器聲的層層疊加,烘托出了強烈的史詩感和複雜的情緒感受。

如果說2.0版本釋出的三座主島上發生的故事主要聚焦于當下,2.1版本講述的則是那些被遺忘在曆史長河中的,或感人或悲戚的故事,即便在地圖設計層面都與2.0版本有着顯著不同。

而在具體處理上,「清籁島」、「鶴觀島」、「海祇島」以及位于地下的「淵下宮」,明顯呈現出了風格細化的特征。

比如,「清籁島」的部配置設定樂選擇用樂器獨奏開頭,後續也隻加入少數幾種配器。乍看去,似乎配樂變得單調,層次感降低了。但憑借着節奏的靈活轉換,以及滑音、回音技巧的運用,甚至是一些在日本演奏家看來“并不日本”的曲調和處理方式,HOYO-MiX團隊為這座處處是謎團,同時雷暴肆虐,妖邪橫行的島嶼披上了一層悲涼、哀傷、沉溺于過去的音樂面紗。

值得一提的是,HOYO-MiX這種特殊的音樂設計手法,在日本玩家群體中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并且有不少玩家表示“重新整理了自己對于日式音樂可能性的想象。”

清籁島配樂遊戲内實錄

再比如,「海祇島」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夢幻”,主支線劇情的主要風格也偏向于描繪一個甯靜祥和,安于一隅的島嶼。

而「海祇島」的配樂,大量選擇了鋼琴和小型打擊樂器,用更輕快的樂器聲,舒緩的音樂節奏,配合「海祇島」整體的暖色調,空中漂浮的泡泡,塑造“稻妻世外桃源”的冒險體驗。

海祇島珊瑚宮前夢幻般的視聽體驗

最後,則是《原神》首次引入的,時間層面的“細”。

在整個稻妻版本中,「淵下宮」是最後出場,也最值得讨論的一張地圖,因為這是《原神》首次在地圖設計層面強化了遊戲的時間變化。

玩家在探索「淵下宮」時,同樣需要以解謎的方式逐漸推進地圖和任務的解鎖。但很多時候,玩家都必須通過機關來切換晝夜,進而找到缺少的解謎元素。

于是,白天與黑夜的變化,也成為了「淵下宮」配樂的亮點。比如在「淵下宮」中央的「大日禦輿」,晝夜配樂的旋律很像,節奏很慢。

但白天的配樂還是空靈、婉轉的女聲吟唱,黑夜配樂卻變成了小提琴做主角,甚至似有似無地加入了男聲的低吟。最後呈現出的,就是基調相通,卻又明顯不同的聽覺感受。

時間的流動,對應音樂的流動,會讓「淵下宮」的晝夜變化更為清晰。另外,HOYO-MiX為「淵下宮」創作了多達23首配樂,覆寫了這個地圖的每個角落,也使得玩家遊玩時區域的移動,總能對應配樂的改變。

在時空間的彼此交織下,玩家的遊玩體驗也就更加鮮活,更容易在視聽的立體感染下融進「淵下宮」的氛圍當中。

是以,總得來說,《佚落遷忘之島》在稻妻首張音樂專輯《寂遠無妄之國》對稻妻風土人情,文化故事渲染的基礎上,從時間和空間兩個層面,根據後續地圖風格和背景設定,進一步細化了配樂風格,提升了稻妻整體的配樂豐富度和多元化程度,也避免了音樂風格的審美疲勞。

就像我的一個熱愛《原神》的朋友所描述的:“單從《原神》的音樂裡,你就能聽出故事。”

暢快之餘,如何用音樂塑造角色?

作為一款單機玩法的開放世界遊戲,《原神》的劇情和戰鬥,是玩家冒險過程中最為在意的内容。如何在多樣的遊戲情境下,滿足玩家不同的遊戲行為需求,也是《原神》音樂設計的核心方向。

在稻妻後續的版本疊代中,兩個全新的副本BOSS戰受到了玩家的熱烈讨論。除了戰鬥的爽快以外,副本配樂表現同樣驚豔。

比如,在「紅蓮的真劍試合」副本中,玩家将與反派愚人衆執行官「女士」決戰。

劇情故事中,「女士」曾是蒙德少女。夫妻死于災禍之後,決心用法術點燃生命之火,發誓燒盡一切魔物。後來,她得知夫妻死去、災禍肆虐的因果來自于「天理」神,便決心複仇。

在最新釋出的音樂專輯中,我看到了《原神》音樂的更多可能

總體上,「女士」是一個擁有悲慘過去,被複仇之情所淹沒,内心冰冷,為達目的殘忍無情的角色,但随着歲月流逝,「女士」似乎逐漸背離了當初的目标,變得傲慢狂妄。

要将這種性格和設定的複雜性盡可能完美地呈現出來,并非易事。

但除了通過劇情文本來描述以外,《原神》甚至也能通過音樂進行側面描寫:

「紅蓮的真劍試合」戰鬥一階段配樂《哀息之繭》,以管樂器吹響“戰鬥号角”,随後加入鋼片琴,用冰冷的音色來呈現女士高傲而華貴的氣質。而後,又以拉丁語的女聲吟唱突然改變了戰鬥的氛圍——古典歌劇般的配樂下,用吟唱來表現「女士」對自身背景故事,以及當下内心活動的自述。

女聲吟唱的突然加入,為這場戰鬥加入了強烈的故事感。

女士副本實錄戰鬥體驗

而後,随着戰鬥進入二階段,「女士」也由冰屬性形态轉為火形态。如果說一階段的女聲合唱還像是一位絕望之人的喃喃自語,那麼二階段《燃盡之舞》的女聲獨唱則逐漸激昂,成為了「女士」對自身命運的控訴。古典樂基礎上,HOYO-MiX還融入電吉他的鞭撻金屬演奏風格,帶來了極具攻擊性的聽覺感受,也在暗示玩家真正的戰鬥剛剛開始。

而在「永恒的守護者」副本中,原劇情是稻妻主神「雷電将軍」與自己的人偶決鬥。本質上,是「雷電将軍」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并與過去的自己,進行一場對于“永恒”了解的“刀槍之辯”。

在最新釋出的音樂專輯中,我看到了《原神》音樂的更多可能

配樂上,一階段的《薙除雜妄》令我很意外。因為初聽過去,總讓我覺得這很「賽博朋克」。

雷神副本戰鬥音樂中,還有一段類似鞭炮聲的特殊音色,我鬥膽猜測這是通過鼓棒敲擊鼓身産生的聲音

而這,其實來源于配樂的故障藝術風格混音處理,也就是有意地加入了雜音。「永恒的守護者」副本是在「雷電将軍」所創造的内心空間中進行戰鬥的,而這個内心虛拟空間,正好與賽博朋克題材的虛拟數字空間有着相通之處,是以才會有“這是賽博音樂”的感覺。

也正是因為大量運用了電子樂,在強化了「永恒的守護者」副本異時空感受的同時,HOYO-MiX通過雜音來表現虛拟空間的不穩定性,強化戰鬥的危險感。另外,鼓點對于心髒跳動節拍的模仿,也非常能烘托出激戰前夕的緊張氛圍。

到了二階段,戰鬥最白熱化時,配樂《雷霆的威光》則是第一張專輯稻妻城配樂《稻妻》的電子樂變奏,明顯加快了音樂節拍,同時鼓點的力度也更大。二階段的電音三味線,還在三階段逐漸轉為了電吉他,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了「雷電将軍」性格的兩面性和沖突感。高潮時分,BOSS終結技“無想的一刀”揮下時音樂的驟然停頓,也仿佛斬斷了時間。

「雷電将軍」的極緻武藝,沖突的性格,對“永恒”及稻妻未來的執念,透過稻妻主題曲的電子樂變奏,以及戰鬥畫面的結合,完美地呈現了出來。

結語

總得來說,《原神》音樂表現的現狀有兩大特點。

其一是從空間、時間和遊玩需求三個層面,細分遊戲配樂,将音樂多元化。比如配器上,蒙德音樂就有充滿歐陸風情的魯特琴聲、愛爾蘭哨笛聲,璃月音樂時常用二胡唢呐撬動你的DNA,稻妻音樂就會有太鼓、日本筝、津輕三味線。時間的變幻,也伴随着部配置設定器的改變,以及韻律的調整。而在此基礎上,玩家遊戲行為、小場景的切換,同樣會有相契合,充滿細節的音樂表達。

其二,則是《原神》音樂對世界觀的貫徹。其實,官方釋出的稻妻第一張專輯《寂遠無妄之國》制作幕後紀錄片中,音樂監制老師宮野幸子曾提到,她所感受到的《原神》稻妻音樂,“有着日本風的旋律,但又不全像日本,有種穿越時空的美感。”

在最新釋出的音樂專輯中,我看到了《原神》音樂的更多可能

而這種“似是非是”的美感,貫穿了兩張稻妻專輯,也正是《原神》音樂設計理念的展現。

一直以來,《原神》都采用“化用”的理念,吸收借鑒,但不照搬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元素,将其與提瓦特大陸的幻想世界有機結合。最終為遊戲内各具特點的地區、格調不盡相同的小場景,賦予獨特的感官體驗,以及充足的暢想空間。

不論玩家走到哪裡,都會有種身處故事之中,身處幻想世界之中的感受。

當然,音樂的成功,背後也來自于遊戲内容品質的提升,以及内容與音樂的互相扶持。一張優秀的開放世界地圖,帶來的不僅是海量的探索内容,還是一個上限夠高的内容架構。

絢麗的地圖配上契合的音樂,才能讓聽覺與視覺互相貫通,彼此互補,進而帶來出色的遊戲沉浸感。

不誇張地說,按照《原神》目前的發展趨勢推算下去的話,更“細”、更多元化的《原神》音樂,也許真的能夠具備“獨自講好一個幻想故事”的能力,同時也成為遊戲世界堅實的立足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