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的三十年“在摇篮里”

我的三十年“在摇篮里”

(序)

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的人生是由我们在时间里的旅行堆砌而成的,而我们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则取决于我们其中的经历。我们的三观建立在,我们的时间旅行中遇见了什么人,做过什么事情,犯错时受到什么样的批评,做好一件事情得到了什么样的表扬,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交过什么品行的朋友,接触过哪些书籍,听过什么音乐,进入了哪种信仰,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上了什么学校,梦想是什么等等等等的经历之上,而我想通过我三十年里面我能够记得的一些回忆来搞清楚,我是如何变成如今的自己的。

(一)掉在摇篮里

我的三十年“在摇篮里”

这是一个我在十几岁之后和母亲经常会争论的话题,争论的焦点就是关于我的记忆的真实性。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当我还在窝篮里的时候,窝篮是苏北在我的婴儿年代,用柳条也可能是竹子编制而成,放些麦瓤和被子,将小孩子放在里面,落地可以摇晃,大概算是那个时候比较流行的哄娃神器。我清楚地记得,邻居家大我两三岁的姐姐想要把我抱起来,但是由于力气不够,没有抱住又把我摔在窝篮里的事情。而我和母亲会产生争论的原因,就是那时的我实在是太小了,根本不可能记得,大家的观念里也是孩子到三岁左右才会开始产生可循的记忆,我那时不到一岁的脑袋里面,怎么可能会记得那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而且母亲也强调,她曾给我讲过这件事情,“也许是你的记忆和现实感受产生了混淆,才会导致你觉得我给你讲过的事情是你自己的真实记忆。“当然这种说法对我而言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合理,但是对母亲本身也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我之所以坚持是我自己的记忆天赋让我记得这件事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止记得这件事情,而是我的眼睛看着那个姐姐试图把我抱起来的样子,和我摔回窝篮里时后背的感觉,以及她有一些惊慌,立马走开时的表情,这些脑海里清晰的东西,那种亲身经历一件事情后才会有的感觉,很难说服我放弃坚持而去接受母亲的观点,接受这不是我的记忆,而是一种对于现实讲述产生的记忆偏差。

久而久之大家都对我的坚持一笑了之,但我依然坚持,我自己似乎对大家是否相信也变得无所谓,可是父亲竟然在有一次再次听我强调性的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终于真诚地选择相信并且还给我回忆了他小时候记得,而大家认为记住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我好像得到了一种鼓励一般,天赋异禀的我好像在这人间找到了知己,而这个人竟然就是我的父亲。

当然了,我的母亲时至今日都坚持她的观点。这件争论的本身其实没有很大的意义,也并没有带来冲突,但是引发给我思考就是,如果我在豆丁一般大小的时候,就会有这样清晰的记忆,那么当我们面对很小的孩子的时候,我们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情,是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客观影响的。

我的三十年“在摇篮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