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会想到,马斯克有一天会被称为“野蛮人”。
前段日子,马斯克突然宣布,自己 已经持有了推特9.2%的股票,成了推特最大的外部股东。这让推特内部草木皆兵,毕竟,马斯克可不是一个只想要赚点钱的“普通人”。

作为一个梦想在火星的男人,收购推特股票,当然不是随便玩玩,在今年3月14日,马斯克就已经向SEC申请完成了对于推特增持股票的操作,且持股为被动投资形式。也就是说,为了成为推特的最大股东,马斯克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
这对于推特来说绝对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3月25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了一个投票,问题是,“你觉得推特有遵守言论自由(Free Speech)的原则吗?”
200多万人参加了马斯克的投票,70%以上的人选择了“NO”,就是他们认为推特没有遵守这个原则。
基于网友的投票,马斯克的下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办?”
有网友直接在下面回复:买下来,并改造它。
下面的故事似乎顺理成章,了解马斯克的人都知道,下一步,马斯克有可能掌握更多的推特股票,最终成为推特真正的“BOSS”。
基于马斯克这个特殊的“股东”,推特董事会也给了反应:邀请马斯克进入董事会。以防止马斯克继续买推特的股票,按照与推特的约定,马斯克在董事会任期期间,其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推特的14.9%。
然后,马斯克拒绝了。
权力斗争有时更像一场宫斗戏,在马斯克赢得了网民的支持的同时,马斯克得罪了推特其他的股东。一个股东起诉了马斯克,认为“马斯克延迟披露其拥有这家社交媒体公司5%以上的股份,人为地压低了股价。”
马斯克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网红体质,在成为大股东之后,他公开在推特上说,“在未来几个月内对推特进行重大改造”。
作为一个大网红,马斯克从2009年开通推特起,他一共发了1.7万条推文。
平均每年发近900条推文,而且,马斯克还特别喜欢和网友互动,回复网友的留言,作为好几家公司的高管,马斯克的主要工作之一,似乎就是在推特上发言。
当然,马斯克的KPI完成得也特别好,目前,他在推特上的粉丝高达8000多万,现任美国总统拜登的粉丝才2000多万。
换句话说,如果两个人同时在推特上发言,马斯克的影响力将比现在的美国总统都高。
如此高频次地出现,大规模的粉丝,让特斯拉不用一分钱,就完成了宣传任务,顺带着还宣传了马斯克的其他业务。
更何况,马斯克还是坚定的推特使用者,他曾在推特上说,他现在没有Facebook,以后也不会有(那时Facebook还没有改名)。
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会引起飓风;马斯克大量购买了推特股票之后,有更多股民跟风购买,结果就是,推特当日股票上涨了27.12%,成了推特自上市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
马斯克的“带货”能力,一次一次在推特上得到了验证。
当马斯克在自己的简介中,加入了“比特币”标签之后,比特币的价格在一个小时之内上涨了6000美金,达到了380000美元/枚。
相比之下,作为平台方的推特,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在推特的财报中,2021年第四季度推特实现营收为15.67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同比增长了22%;而净利润方面录得1.8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8%。
问题来源于用户活跃度下降,导致通过广告获利的推特跑不动了。
现在的推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继续放任马斯克,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马斯克入主推特;如果不让马斯克继续,那么推特将失去马斯克这个最有影响力的网红,以及难以预估的后续影响。
推特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这也不是马斯克第一次通过这样的操作入主其他公司了。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特斯拉。
马斯克并不是特斯拉的创始人,特斯拉的创始人是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在2003年,两人创立了特斯拉之后,开始寻找投资人,最后,拿出了700万美金的马斯克成了特斯拉的股东。
2006年,马斯克对于特斯拉当时的发展状况不满,尤其是首款电动车的单车成本从10万美金变成了20万美金。
最后的结果,就是时任特斯拉CEO的艾伯哈德辞去职务,马斯克接任。
这种做法,在当年引起了很多非议,尤其是当时,马斯克已经因为PayPal的成功成了众人所熟知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大众仍然无法认可马斯克的这种行为。
虽然有了马斯克的特斯拉的确发展迅速,成了全球电动车企业的领头羊,但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大家对于马斯克现在的行为,也嗅到了一丝熟悉的气味。
这也理解为什么,推特着急邀请马斯克加入董事会,毕竟,把野蛮人邀请进门成为客人,总要比野蛮人拿着武器把自己赶出去要强很多。
可惜,马斯克拒绝了进去“做客”,相反,继续在公众面前施加影响力。
果真,据12日的新闻报道,拒绝了推特邀请的马斯克开始在推特上公开“改革方案”,比如允许付费用户使用虚拟货币交易,同时免受一切广告烦扰。
这还不算抓马,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马斯克发起了好几项莫名其妙的投票,比如可否将“推特位于旧金山的总部改建成流浪汉收容所”,理由是“反正也没人去上班”;是否支持“删除Twitter中的字母W,让这个单词读上去更‘顺口’”。
很多人都在为马斯克的做法叫好,毕竟,作为一个“草根逆袭”的科技狂人,马斯克有很多拥趸。
如果站在马斯克的角度,实现资产增值,同时,拥有对推特的更多话语权,以达到自己的某些“理想”,当然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但是,现实通常不按照理想的方式发展。
媒体加车企的组合,在我们国内也有先例。
众所周知,理想汽车和汽车之家有共同的创始人李想;易车和蔚来汽车同样有共同的创始人李斌。
而更多的汽车媒体,都有和很多车企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也让不少车企尝尽了甜头。
所以,先别忙着为马斯克掌握媒体平台叫好,当车企和社交平台有了同一个老板的时候,这个平台上真的能有不同的声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