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视线 2022-04-14 07:46

今日策略
【申万宏源银行】4月13日国常会再提合理让利简评:
1、年初以来国常会多次提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合理让利不再是"新鲜事"。
2、如何合理让利来加大对实体信贷支持?这次提到两点:一是适时降准,二是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
3、适时降准容易理解,历来要降社会融资成本都是先给银行负债端减负再提让利。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第二点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
1)拨备覆盖率=拨备余额/不良贷款,所以有序降低拨备率则从分子分母两端着手;
2)适当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可以更下沉支持经营受困、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
3)相应地控制下对拨备的计提(19年财政部也提及拨备过高视为藏利润),这样即可让银行能够释放利润。
4、适度控制拨备计提而释放利润的原因是什么:1)加大信贷投放需要消耗资本,通过不多提拨备释放的利润必然是补充资本的核心;2)保持分红的稳定性,大行的大股东是财政部,这点同等重要;3)可以相应消化潜在的不良提升。
5、最后不要忽略了这次国常会提及的对象是大型银行,即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六大行。
【浙商|银行】降低拨备率怎么看?
――市场化、法治化合理让利的真相来了!
一继续看好银行板块!
【事件】4月13日国常会提出: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回顾】4月6日国常会提出: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彼时市场非常困惑,什么是市场化、法治化合理让利?今日国常会表达为我们揭开谜底!
【结论】本次国常会表达很突然,但好于预期。表现为:①只提降准,没提降息,意味着价格工具空间有限。②鼓励大型银行降低拨备覆盖率,意味着利润有保障。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首推兴业/平安+南京/邮储,同时关注国有银行的补涨机会,推荐交行/农行/建行。
1、降低拨备率有什么好处?
降低拨备率,可以达成以下三个目的:①保证银行利润能够增长,并且稳定市场预期;②保证能够内生补充资本,并且减少超额拨备对资本的占用,激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③保证财政的分红收入,2022年稳增长压力较大、财政压力较大,因此银行分红很重要。可参照2019年财政部征求意见稿,拨备覆盖率不超过监管要求两倍,应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2、咋理解市场化法治化让利?
2022年让利表述,与2020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市场化法治化】和【合理】两个关键词。
①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鼓励银行降低拨备覆盖率,意味着银行利润增长有保障,而非类似于2020年利润负增长。
②"合理"让利:让利模式从单边让利转为"正和“让利。本次国常会只讲降准、未提降息,说明未来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空间有限,以数量工具为主,有利于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数量工具包括降准等总量政策,也包括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定向政策(比如新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再贷款)。
3、当前怎么看待银行股机会?
稳增长政策继续加码,继续看好银行股。国常会密集发声,意味着政策非常重视当前经济压力,稳增长和宽信用是全年最确定主线。
让利表述好于预期,不压利润不降息。让利模式从单边转为正和,允许银行利润增长的同时,加强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东北证券:预计未来2-3天大概率会有降准政策落地
1、货币政策方面,本次国常会提到“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历史经验,央行通常会国常会提出降准后的2-30日实施降降准政策,我们预计未来2-3天大概率会有降准政策落地,这意味着本周五降准可能性不低。考虑到周五央行还会开展mlf操作,预计届时降息政策有可能一同出现,后续lpr利率的下调也值得期待。
2、为什么上周国常会没有提到降准,仅重点强调再贷款工具的使用,但本周国常会明确提到“适时降准”?我们看到本周国内出现了一些变化,尤其是疫情明显恶化、外溢效应加剧,除上海之外的更多省市也面临封城危机,这使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剧,悲观预期强化。而在疫情修复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政策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宽货币是目前相对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尽管从当前情况来看,加码宽货币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会很强。不过如果以稳住市场信心为短期目的,那么降准和降息仍有一定帮助。
3、经济方面,本次国常会强调了“消费对经济有持久拉动力、远近兼顾、稳定当前消费、释放消费潜力”,指向稳住内需的重要性,这也是在外需大概率回落的背景下的合理选择。
其一,在当前疫情背景下,确保基本消费品的充分供应与价格合理,尽快解决由于物流问题造成的终端“供需扭曲”。
其二,要延伸消费品类,扩大重点领域消费能力。本次国常会专门提出要“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消费,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结合近期北京发放3亿消费券用于估计绿色节能消费的情况来看,下一阶段或将有更多地区出台类似政策,而新能源相关产品、家电将会重点的刺激对象。
此外,对于家电方面的消费刺激,我们认为需要结合其“地产后周期”属性来思考。事实上,“房住不炒”与稳住房地产消费之间并不矛盾,我们也倾向于认为政策仍然会继续放松购房限制、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并让房地产行业逐渐回归民生属性,整体上近期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松动仍是大概率的,我们期待看到5年期lpr的下调。
(以上内容来自券商的交流会,仅供参考,据此操作,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