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这三空是什么?现代还可信吗?

家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一个家庭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孟母不厌其烦地进行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氛围,可见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社会上的贤能之辈,他的优异绝不是在一朝之间就展现的,而是在家庭的环境中日积月累地培养出来的。

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这三空是什么?现代还可信吗?

当孩子还没有对世界产生认知的时候,家中的一切给了他最开始的启蒙。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人的品德、思想、意志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这三空是什么?现代还可信吗?

老一辈的人自然也深知家庭的重要性,他们常说:“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而这三空是哪三空?对现代人来说,这样的方式还有没有道理?

书房不能空,是知识

在一个家中,想要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书房是不能空的。书房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更代表了一个家的知识涵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社会上很多早早辍学的人,在回忆起自己的学校时光时,总是后悔的,为什么当初没有心无旁骛的做功课,而是虚度了大好的光阴。

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这三空是什么?现代还可信吗?

但其实很多人,不是天资愚笨,不会学习,而是自儿童起就缺乏对读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时候的犹太人为了让孩子喜悦读书,便在书本上涂蜂蜜告诉孩子“书是甜的”,以此来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

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这三空是什么?现代还可信吗?

而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今天,很多家中空有一间书房,却没有几本书。既不重视教育,也没有日常读书的习惯,这样久而久之,家中就会缺乏文化涵养。一间书房不仅要有真材实料的书,全家更是要借此来培育读书学习的氛围,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这样才能让家庭更加蒸蒸日上。

饭桌不能空,是修养

古人常说的“饭桌不能空”不是指饭桌上空无一物,而是指在吃饭的时候,全家人都要围坐在餐桌前的一种仪式感,让家中充满烟火气。自古以来,华夏文明就在餐桌上有很多的规矩,老人先动筷表示尊重,吃饭八分饱留有余地等等,这小小的一方餐桌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庭文化。

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这三空是什么?现代还可信吗?

大家一起坐于餐前,共尝美食,是家中人丁兴旺,和悦氛围的一种体现。但当餐桌空空,没有粮食可供进口,那就要反思是否家中的人太过于懒散,养家糊口都成为一件难事;餐桌前寥寥几人,不甚交谈,又是否家中亲人的关系变得疏远,有什么样的隔阂等待着家人去化解;吃饭之时,通过家中人吃饭的行为举止,也可以来反思家人的教养如何。

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这三空是什么?现代还可信吗?

古代的孔子就十分注重吃饭的礼仪,他在饭桌吃饭的时候,就提倡“食不言”以此来提高自己在行为举止上的修养。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在随同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由于长时间不吃饭,当在饭桌前见到米饭时,竟忘却老师的教导,用手来抓米饭。

看到孔子的示意后,颜回大惊失色,赶快改正自己的所为。可见一方餐桌,不仅是人们填饱肚子时的一个支撑,更能彰显人们礼仪涵养的深厚。

窗户不能空,是远见

窗户在家中不仅承载着通风透气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光明,领略到密不透风的房间还有更广阔的地方。一年之间,风云变化,很多人却“两耳不关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社会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如果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能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长久下去,看似不动,但其实却是在后退。

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这三空是什么?现代还可信吗?

“窗户”意味着眺望社会的“窗口”,一个家中,只有人们不断地透过窗户,无所不听,无所不做,用更崭新的方法来精进思想,这样才能一家人共同向上迈进。反之,家中的人懒惰不堪,从来不思进取,那么这个家最后只能通过窗户看别人羡慕他人的美好生活。

小结

古人常说的“家中三不空”,其实并不单单指书房、餐桌、窗户这三个物件,更寓意深刻的是物件背后的文化道理,这些物件寄托了古人对于家庭兴旺,人才辈出的质朴愿景。

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这三空是什么?现代还可信吗?

家是小国,只有小家过得好,生活才能蒸蒸日上,社会才能繁荣昌盛。但是现代的人对于这些说法已经不太重视,但古往今来“家”的核心是不变的,“家和万事兴”的向往也是始终如一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