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你月可支配收入超一万时,就已超过99%的人了

原创、深度、格调

记得即将面临的毕业的时候,我和大学同寝的好友一同去参加招聘会,当时看到很多企业的招聘宣传册上打出“年薪十万”的优渥待遇,当时对金钱的概念却并不敏感,只感觉年薪十万听起来也没有很多。

可是,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82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这么一算,月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270元。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每月的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那么你已经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当你月可支配收入超一万时,就已超过99%的人了

相信很多在校或者是初入社会的朋友都曾经和我有着一样的想法,在这个信息化和大数据通达的年代,网络上充斥着“煎饼大妈月入3万”“助理月薪5万”类的各种新闻,舆论总是在制造一种很富有的假象,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状中被冲昏了头。

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真的留心那些拨云见日的真实数据,会惊讶地发现真实的中国没有自媒体描绘的那般富有。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一数据还要缩水,要知道,所谓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外可用于实际使用的可支配收入。

当你月可支配收入超一万时,就已超过99%的人了

根据麦可思《中国2020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的数据显示,月收入(税前,包含工资、奖金、津贴等在内)在1万元以上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仅占该群体总人数的4.3%。与此同时,有68.1%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

由此可见,如果你的月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就已经比99%的人收入高了。大陆的幅员辽阔,从事不同行业的起薪以及不同地级市的经济发展各不相同,为了使得这一平均收入数值显得更为直观可靠,国家统计局将人均收入一分为五。

收入最高20%的人平均可支配仅为64934元,也就是说如果你年入65000以上,就打败了80%的中国人。国家规定,收入超12万的个人需要申报国税局,而申报人数仅为1500万人,1.1%不到。

当你月可支配收入超一万时,就已超过99%的人了

基于这个统计结果,如果有人问你的月收入是多少,你大可以十分自信骄傲地回答他:一万块!

即使是在同一城市同一行业之间,不同岗位和企业的收入差距也很大,近年来大陆的互联网行业蓬勃兴起,企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应届生年薪均在20万元以上。

但最高的薪资水平有所不同。作为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大厂,阿里一度被称为互联网校招薪资的风向标,薪资方面一直稳稳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阿里年薪区间最高值达56万元,远高于其他企业。

当你月可支配收入超一万时,就已超过99%的人了

与此同时,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发达一线城市,北京作为全国的中心,去年的人均收入仅次于上海。2018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229元,算下来北京人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竟然不到5000/月,而纯工资性收入甚至不到3000/月。

这个数字可能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和我们认知中的偏差出入极大,似乎在我们的眼中,在北京的金融街、CBD高耸入云的写字楼中间穿梭的,衣着光鲜亮丽的都市丽人月收入怎么可能还达不到一万元?

可这就是现实,让我们立足于数据说话,信息爆炸的网络特点让我们太多人的关注点局限在高收入群体之上,能在网络上坦诚自己的薪资的大部分也都是高收入群体。

当你月可支配收入超一万时,就已超过99%的人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年报显示,高端理财客户(50万以上资产)的总资产占全部客户总资产的82%,但这部分客户仅占全部客户的2%。这就意味着,高端投资基本上被资本所把持,留给他人的机会并不多。

根据《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研究中国经济曾经给出的一个数据,最富有的10%的人群占有整体财富的67%,最富的1%的人群占有整体财富的比重约为30%。

这也在提醒着我们,不要被网络上光怪陆离的年薪百万、千万冲昏了头脑而妄自菲薄,正如哲学家柏拉图所言:“很多人从出生就待在自己挖的洞穴中,我们看到的世界不过是阳光抛射到洞穴墙壁上的样子,真实的世界是在洞穴之外,那些阳光能晒到的地方。”

当你月可支配收入超一万时,就已超过99%的人了

或许很多月薪超过一万的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感到疑惑,我明明每月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万元,为什么我的生活还是很拮据?

因为你在用纯增量(工资)对比别人的存量(房子等资产)+增量(工资),换句话说,你在用自己工作之前的一穷二白跟人家之前积累的家底在做对比。无论是父辈的资产,还是70后、80后早期的买房,都获得了增长,所以明明收入上自己已经不低,但还是在生活品质上跟前面的人没法比。

而且,在我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当中,我们习惯于在社会比较当中进行比较,通俗地讲就是你会跟你领导比我收入怎么这么低,但是你不会跟餐厅客服对比谁工资高。

当你月可支配收入超一万时,就已超过99%的人了

而只要是进行上行比较,那么大部分人都会感觉自己的工资还不够高,所以哪怕全国只有一个人工资比你高,你也会注意到,但全部都比你低,你也不一定会关注,因为他们对你没有威胁,你会完全忽视。

但除了关注现阶段静态的薪资水平之外,我们还需要看到收入的增长空间和增速,一个50岁职场人的2万和一个20岁职场人的1万,看上去2万更高,但实际上前者可能已触碰天花板,但后者还有很多可能。

所以,如果在阅读完本篇文章之后,你还是认为自己月收入一万块并不是很多的话,那也不必担心,因为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你会逐渐超过99.5%、99.99%,甚至更多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好运来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hibaut, J.W. &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