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做人欲“仔细”,事事欲“儒气”

接触了各式各样的潮汕民间工艺,可以发现,尽管这些民间工艺品种从材料使用到技巧形式的差别甚大,有的几乎毫不相干,但它们都在精细工巧方面体现了自己的风格,而为世人所瞩目。上文不止一次地提到,这种精细工巧的风格的形成,与潮汕文化有关。在这一章结束的时候,我们想就这个论题做一点简单的总结。

首先,从技术层面讲,精细工巧的艺术风格的获得,要依仗着民间艺人技艺的精湛。这有赖于在雄厚的经济力量的支持下,艺人们在工艺技巧上的精益求精。明代中叶开始,本地区商品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到清代乾嘉以后,海外贸易的成功,使潮汕出现了许多富商巨贾,他们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到祠庙宅第的建筑上面。像潮安从熙公祠的兴建,前后用了十四年(1870—1883)的时间,花费26万元的资金,是最突出的例子。其它用数年时间建造一座宅第,耗资数万元的情况,比比皆是。

做人欲“仔细”,事事欲“儒气”

蔡海松 摄

实际上,大部分资金和时间都消耗于建筑物的装饰工艺。主人有资力要求工巧,艺人也有时间竭尽心力去追求尽善尽美。从熙公祠的石雕可谓精美矣,而当地至今仍流传着“琢四肚石雕,气死三个刻石师傅”的故事。当时还有一种习俗,建房者在装修阶段,喜欢同时聘请两队甚至几队工匠,让他们比试技艺的高低。激烈的竞争,也促动艺人们不断琢磨提高技艺,立志创作出前无古人的工艺品。精细工巧的风格就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出现了。

做人欲“仔细”,事事欲“儒气”

蔡海松 摄

其次,从观念层面讲,精细工巧的艺术风格能够为潮汕人的审美意识所接受,又有其思想文化背景。明代中期以后,人口压力的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用一种坚韧的力量慢慢地改变着潮州人的行为方式。更多的劳动力投放到一定面积的耕地上,农业技术由粗放逐渐变为精耕细作;在商业活动中,一切都必须精打细算;而海上的航行,更是每一个环节都细心处理……这些行为方式势必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追求,做人欲“仔细”,事事欲“儒气”。潮汕民间工艺精细工巧的风格,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被接受的。而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强化了潮汕人这种追求儒雅精细的文化观念。

来源:海滨邹鲁是海阳 文/黄挺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