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否》原著:贴补娘家致夫家反感的两个女人,她们其实挺可怜

嫁人不嫁妈宝男,娶妻不娶扶弟魔。

不管男人女人,婚姻中拎不清,小家就会被“大家”所累,《知否》原著里,就有两个无底线贴补娘家的女人。

一个是忠勤伯府的大娘子袁夫人,就是华兰的婆婆。

袁夫人是个恶婆婆。大儿子娶的是自己的侄女,袁夫人对大儿媳简直捧在手心里疼爱,华兰进门后,袁夫人见不得华兰过得好,就一直算计拿捏华兰。

往袁文绍房里不停的塞人,要怀着身孕的华兰站规矩,甚至为了拿捏华兰,连自己的亲孙子都能算计,为了自己的女儿袁文樱出嫁能体面,袁夫人不想自己掏钱,于是逼着华兰把陪嫁来的良田交出来给华兰陪嫁。

母亲的这一个举动,彻底寒了袁文绍的心,而且当时盛家正在走上坡路,袁文绍哪里还敢让华兰受委屈,于是袁文绍把母亲的所作所为捅到了父亲面前。

袁夫人丝毫不以惦记媳妇嫁妆为耻,反而觉得华兰既然嫁进了袁家,那么嫁妆什么的,都是袁家的。袁伯爷觉得袁夫人油盐不进,于是亮出摆在祠堂里的休书,袁夫人才悻悻做罢。

《知否》原著:贴补娘家致夫家反感的两个女人,她们其实挺可怜

有道是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袁夫人还是觊觎华兰的嫁妆,时不时的就给华兰找不痛快,后来还是明兰给华兰出了一个主意,给袁伯爷纳了一个贵妾,自此,华兰的日子才平静了许多。

这个贵妾张姨娘是个心眼通透之人,她深知要在忠勤伯府立足,光有袁伯爷的宠爱是不够的,必然要有靠山,张姨娘选择的依仗是华兰一房,当

袁夫人又以袁家子孙渐多,屋舍不够住,要在伯府后园扩建院落,向华兰提出‘周转’些银子的时候,张姨娘适时的吹了吹枕头风,袁伯爷立刻要求彻查伯府账目。

彻查之下才知道,袁夫人每年都从账上支走不少银钱拿去接济娘家了,后来还在娘家兄嫂的撺掇下做生意,钱都亏完了。

袁家被摘匾之后,一直勤俭持家,没想到上一辈辛苦攒下的积蓄,被袁夫人亏空了一半,这下,连袁夫人疼爱的大儿子大儿媳都对她怨恨不已,无论袁夫人怎么闹腾,大房也不出言相帮了。

袁夫人的坏,都是明晃晃的,而另一位无底线贴补娘家的女人,却是在慷他人之慨在行恶。

这个女人就是贺弘文的母亲贺母。

贺母常年卧病在床,给人的感觉就是柔柔弱弱的,可你看她干出来的每一件事,都像在拿刀在剜儿子的心。

贺弘文娶盛明兰,是当下社会里最好的选择,而贺母得知姐姐一家大赦回来京城时,就不断逼着未过门的盛明兰一定要接受曹锦绣为妾。

《知否》原著:贴补娘家致夫家反感的两个女人,她们其实挺可怜

贺母不是不知道曹家已经败落,但她满心想的是,那是我姐姐,我要救她和她的女儿出苦海。而曹锦绣母女是怎么对贺母的,满嘴的谎言在贺母面前卖弄深情。

曹锦绣刚开始说自己为贺弘文守身如玉,后来在贺老太太的查证之下才得知,曹锦绣早就给人家做了妾室,贺母知道实情后只觉得曹锦绣是被迫的,这样的身世更可怜,贺弘文更应该纳曹锦绣进门。

贺母和曹家的搅局导致贺弘文与盛明兰的婚事彻底黄了,贺老太太彻底怒了,贺弘文也对自己母亲心生怨怼,但贺母还是日日哭诉哀求,一定要让曹锦绣进门。

曹锦绣进门后,贺母依然在贴补姐姐一家,还在贺弘文面前不断的说曹锦绣的好话,逼着儿子与曹锦绣亲近,想要他们在自己有生之年把感情培养好,这样即使自己不在了,曹锦绣也能在贺家站稳脚跟了。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贺母对贺弘文的种种作为,简直不像一个母亲做的,儿子的前程、幸福,她全然不顾,眼里心里只有姐姐可怜的一大家子,端着一幅弱者的姿态,干的却是最有杀伤力的事,摊上这样的母亲,贺弘文真的倒霉。

《知否》原著:贴补娘家致夫家反感的两个女人,她们其实挺可怜

无论是袁夫人还是贺母,都是无底线贴补娘家又拎不清的女人,这两个女人,都遭到夫家反感,实在不知用罪有应得还是可怜来形容她们。

也许是夫家的不待见,帮衬娘家,让她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但她们的帮衬换来了什么,把自己的福气也一起贴补过去了。

无论男人女人,婚后还是要以自己的小家为重,只是人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有那么多不平之事了。

指望糊涂人明白,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