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否》原著:貼補娘家緻夫家反感的兩個女人,她們其實挺可憐

嫁人不嫁媽寶男,娶妻不娶扶弟魔。

不管男人女人,婚姻中拎不清,小家就會被“大家”所累,《知否》原著裡,就有兩個無底線貼補娘家的女人。

一個是忠勤伯府的大娘子袁夫人,就是華蘭的婆婆。

袁夫人是個惡婆婆。大兒子娶的是自己的侄女,袁夫人對大兒媳簡直捧在手心裡疼愛,華蘭進門後,袁夫人見不得華蘭過得好,就一直算計拿捏華蘭。

往袁文紹房裡不停的塞人,要懷着身孕的華蘭站規矩,甚至為了拿捏華蘭,連自己的親孫子都能算計,為了自己的女兒袁文櫻出嫁能體面,袁夫人不想自己掏錢,于是逼着華蘭把陪嫁來的良田交出來給華蘭陪嫁。

母親的這一個舉動,徹底寒了袁文紹的心,而且當時盛家正在走上坡路,袁文紹哪裡還敢讓華蘭受委屈,于是袁文紹把母親的所作所為捅到了父親面前。

袁夫人絲毫不以惦記媳婦嫁妝為恥,反而覺得華蘭既然嫁進了袁家,那麼嫁妝什麼的,都是袁家的。袁伯爺覺得袁夫人油鹽不進,于是亮出擺在祠堂裡的休書,袁夫人才悻悻做罷。

《知否》原著:貼補娘家緻夫家反感的兩個女人,她們其實挺可憐

有道是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袁夫人還是觊觎華蘭的嫁妝,時不時的就給華蘭找不痛快,後來還是明蘭給華蘭出了一個主意,給袁伯爺納了一個貴妾,自此,華蘭的日子才平靜了許多。

這個貴妾張姨娘是個心眼通透之人,她深知要在忠勤伯府立足,光有袁伯爺的寵愛是不夠的,必然要有靠山,張姨娘選擇的依仗是華蘭一房,當

袁夫人又以袁家子孫漸多,屋舍不夠住,要在伯府後園擴建院落,向華蘭提出‘周轉’些銀子的時候,張姨娘适時的吹了吹枕頭風,袁伯爺立刻要求徹查伯府賬目。

徹查之下才知道,袁夫人每年都從賬上支走不少銀錢拿去接濟娘家了,後來還在娘家兄嫂的撺掇下做生意,錢都虧完了。

袁家被摘匾之後,一直勤儉持家,沒想到上一輩辛苦攢下的積蓄,被袁夫人虧空了一半,這下,連袁夫人疼愛的大兒子大兒媳都對她怨恨不已,無論袁夫人怎麼鬧騰,大房也不出言相幫了。

袁夫人的壞,都是明晃晃的,而另一位無底線貼補娘家的女人,卻是在慷他人之慨在行惡。

這個女人就是賀弘文的母親賀母。

賀母常年卧病在床,給人的感覺就是柔柔弱弱的,可你看她幹出來的每一件事,都像在拿刀在剜兒子的心。

賀弘文娶盛明蘭,是當下社會裡最好的選擇,而賀母得知姐姐一家大赦回來京城時,就不斷逼着未過門的盛明蘭一定要接受曹錦繡為妾。

《知否》原著:貼補娘家緻夫家反感的兩個女人,她們其實挺可憐

賀母不是不知道曹家已經敗落,但她滿心想的是,那是我姐姐,我要救她和她的女兒出苦海。而曹錦繡母女是怎麼對賀母的,滿嘴的謊言在賀母面前賣弄深情。

曹錦繡剛開始說自己為賀弘文守身如玉,後來在賀老太太的查證之下才得知,曹錦繡早就給人家做了妾室,賀母知道實情後隻覺得曹錦繡是被迫的,這樣的身世更可憐,賀弘文更應該納曹錦繡進門。

賀母和曹家的攪局導緻賀弘文與盛明蘭的婚事徹底黃了,賀老太太徹底怒了,賀弘文也對自己母親心生怨怼,但賀母還是日日哭訴哀求,一定要讓曹錦繡進門。

曹錦繡進門後,賀母依然在貼補姐姐一家,還在賀弘文面前不斷的說曹錦繡的好話,逼着兒子與曹錦繡親近,想要他們在自己有生之年把感情培養好,這樣即使自己不在了,曹錦繡也能在賀家站穩腳跟了。

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賀母對賀弘文的種種作為,簡直不像一個母親做的,兒子的前程、幸福,她全然不顧,眼裡心裡隻有姐姐可憐的一大家子,端着一幅弱者的姿态,幹的卻是最有殺傷力的事,攤上這樣的母親,賀弘文真的倒黴。

《知否》原著:貼補娘家緻夫家反感的兩個女人,她們其實挺可憐

無論是袁夫人還是賀母,都是無底線貼補娘家又拎不清的女人,這兩個女人,都遭到夫家反感,實在不知用罪有應得還是可憐來形容她們。

也許是夫家的不待見,幫襯娘家,讓她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感,但她們的幫襯換來了什麼,把自己的福氣也一起貼補過去了。

無論男人女人,婚後還是要以自己的小家為重,隻是人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也不會有那麼多不平之事了。

指望糊塗人明白,是件任重而道遠的事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