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城汽车的逆境稳行

长城汽车的逆境稳行

作者:蓝色多瑙河,编辑:小市妹

过去一年,缺芯与原材料涨价成了制约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不过在此背景下,长城汽车却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长城汽车年报显示,去年公司总销量突破128万辆,同比增长14.8%,连续六年实现销量破百万。且在品牌向上的推动下,公司单车均价超过10.6万元,较2020年提升15.02%。

“量价均升”下,长城汽车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录得1364亿元与67.2亿元,同比增速32.04%、25.43%,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高。

作为中国头部汽车品牌,长城汽车在巩固已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在新能源汽车、越野车、高端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表现优异,为下一步的进击打下良好基础。

【多点开花】

由于哈弗H6的畅销,许多人将长城汽车成视为国产SUV的代名词。

这的确没错,不过除了专攻SUV的哈弗品牌之外,长城汽车还拥有魏牌(WEY)、欧拉、坦克、长城皮卡四大整车品牌,以及沙龙与光束两大高端电动车品牌。

自长城汽车2019年分品牌披露产销快报以来,公司的整车销量结构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趋势。

其中,销量主力哈弗表现稳健;长城皮卡销量占比徘徊在20%左右;2018年开始布局的新能源品牌欧拉持续爆发,销量占比从不到3.7%提升到10.5%;去年独立的越野品牌坦克更是成了明日之星,一年获得6.6%的销量占比。

按波士顿矩阵划分,哈弗与长城皮卡两大子品牌是长城汽车的“金牛产品”,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以支持其他新品牌的发展。欧拉与坦克是公司的“明星产品”,二者以爆发式的增长分别在新能源汽车与越野汽车为长城汽车抢占市场先机;魏牌作为个性化产品,最新定位为“新一代智能汽车”。

长城汽车的逆境稳行

可明显看出,长城汽车整体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给公司留有充足的战略调整余地。

不过,自去年8月份以来,公司车型销量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引起市场担忧,公司股价也因此陷入波动。

长城汽车对此解释称:下滑系博世生产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供应不足所致。

也就是说,销量的下滑受限于供给短缺,与市场需求无关。

这一解释具有合理性。众所周知,去年因疫情影响,包括博世、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在内的汽车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不同程度出现芯片、ESP零部件短缺的现象,当前仍在恢复状态。

此前,博世中国总裁陈玉称“明年之内,芯片供应或恢复到今年上半年以前的情况,也就是缺货10%到20%”。也就是随着汽车零部件供应端的放量,长城汽车的这一困局能够得以缓解。

【深度布局】

汽车行业迎来百年大变局,其中“电动化与智能化”更是这轮变局的两大制高点。特斯拉冠绝群雄的市值已清晰的表明,市场认可电动智能汽车的发展前景。

这一变革趋势意味着:谁能率先在“电动化”与“智能化”完成技术布局与车辆落地,谁就有机会成为时代切换下的下一个“丰田”与“福特”。

目前,长城汽车已在“电动化”与“智能化”两方面均做了深度布局。

先看电动化领域。

在该领域,长城汽车采取多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公司新能源项目覆盖“纯电动、混合动力及氢能”三部分。

其中在纯电领域,长城汽车目前是全球少数掌握了核心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电池、电驱动、电控)的整车企业。

去年7月长城旗下蜂巢能源研发出的“无钴电池”正式量产下线,该电池在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和低成本具备显著优势。公司开发的“大禹电池技术”有效解决了电池热失控问题,并向全行业开放了专利。

而作为长城纯电动汽车的主要落地产品,欧拉2021年实现13.5万辆的年销量,位居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第三名。

长城汽车的逆境稳行

除了欧拉,长城汽车还拥有“沙龙”与“光束”两大高端纯电动品牌,前者为自主孵化品牌,后者是与宝马合作。

去年11月,沙龙旗下首款“高性能机甲战跑”机甲龙在广州车展首发,售价48.8万元的101台机甲龙限量版车型在4小时内售罄,市场反馈热烈,该车将于今年将正式发售。未来,沙龙将覆盖轿车、SUV、轿跑等全品类机甲产品。

光束则根据规划生产车型将涵盖SUV、轿车、皮卡三大品类,光束汽车工厂早在2020年10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开始施工。携手宝马,光束未来的品牌力也不容小觑。

在混动领域,长城汽车2020年12月推出“柠檬混动DHT”是全球领先的高效、高性能混合动力解决方案,以完全独立自主设计、完全自主研发、具备完全自主产权,打破合资企业在混动技术上的垄断。

公司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柠檬”平台去年发布包括“第三代哈弗H6、哈弗大狗、哈弗初恋”在内的多款车型,DHT混动技术让新车在油耗、降噪方面的表现出众。

在国家减排要求和碳达峰的预期下,混动被认为是未来十年替代纯燃油车的主力车型,目前长城汽车在这一领域已经占得先机。

在氢能领域,长城汽车的布局也位居行业前列。公司旗下的未势能源掌握了包括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膜电极、储氢系统等全套的氢能关键技术,目标是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生态。

去年,公司搭载自主产品的百辆49吨燃料电池重卡已经落地投运,预计到2023年还会推出首款全尺寸氢燃料电池轿车。

再看智能化领域。

汽车智能化主要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三部分,目前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已有落地的产品,在智能服务方面长城汽车也在加快推进,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生态向价值链后端转移。

“咖啡智能2.0”平台是长城汽车智能化的集大成者。其以“智慧、智联、智驾”为开发导向,包括一个智能中枢、一个强大基石和三大智能升级,标志着长城汽车由感知智能正式步入认知智能。

咖啡智能去年已在包括“哈弗神兽、魏牌拿铁 DHT、魏牌摩卡”等多个车型得到应用。截止今年2月份,公司官方披露“智能化车型占比已提升至88.1%”,其中“柠檬、坦克、咖啡”三大技术品牌车型占比已达75.1%。

总体而言,相对于传统燃油车企在“智能化”方面的落伍及造车新势力在“电动化”方面的缺陷,长城汽车成了这两方面布局最均衡的车企之一。

【后劲充足】

以“电动化与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汽车革命已迫在眉睫,不过要打赢这场仗,并不容易。

这也能解释“蔚小理”这些新造车势力在年交付量突破10万辆后仍然避免不了亏损的处境。

其背后的深层次逻辑是: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更长续航里程、更短充电时间、更智能辅助驾驶、更高保值率的追求永不停歇,这迫使新能源汽车品牌商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去开发新技术,迭代新功能。

所以,要保证在这场角逐中胜出,首先要保证对研发的精准投入。去年,长城汽车投入研发投入90.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大涨76.05%,研发费用率突破3.3%,创近5年新高。

长城汽车的逆境稳行

公司计划在2021年-2025年,累计投入1000亿元搞研发,继续加码电气化及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储备。预计到2023年,公司全球研发人数达到3万人,较当前翻一番,其中软件开发人才就达到1万人。

而在组织改革与员工积极性方面,长城汽车也均做好了准备。

2020年开始,长城汽车实行“轮值总裁制”,进行“去总化”改革,鼓励员工由“打工者”向“创业者”,向“合伙人”的角色转变。

尤其是公司用数字化打造了一套反应灵敏的“强后台+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架构模式。强后台专注在技术端冗余研发、大中台保证对小前台的作战支援,小后台则以“一车一品牌一公司”为小单元形式,直接与消费者进行连接。

在员工积极性方面,公司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先后2次完成股权激励授予,总授予对象总人数超1万人,基本实现公司核心管理层和核心技术骨干的共同持股。此外,子公司毫末智行、蜂巢易创、诺博汽车等也均在各自层面进行了股权激励。

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2025年的战略目标,届时长城汽车要将自身打造成一家全球年销量400万辆的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