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作者:微蒲江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小编的话

新蒲江人的定义是什么?

新,是不同的,迥异的,新鲜的

新,是自由的,大胆的,勇敢的

新,是滚烫的,灿烂的,热望的

新,是可爱的,平凡的,普通的

新蒲江人

不再以简单的外来人、本地人区分

新蒲江人

有自己最舒适最热爱的生活方式

新蒲江人

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可爱小城用力生活的你我

接下来,请让我们为你讲述

新蒲江人的故事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洁白的荷花盛开在绿波荡漾的水中,几尾红色的鲤鱼在荷花边游弋。这幅名为《荷梦》的釉中彩浮雕瓷板画,似美玉一般沁润,曾获得2012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这是印象中明月村蜀山窑的陶艺。在明月村这样诗情画意的环境中催生着许多这样令人赞叹的陶艺品,也正是这种诗情画意吸引了明月村新时代最有价值和潜力的陶艺家——李清先生。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今年55岁的李清,20年来一直在美术陶瓷的道路上探索。在明月村的7年中,李清坚守初心,用心制陶,并将明月陶艺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陶制作的三个阶段:选泥和泥、拉胚成型、烧制完成,恰好印证了其在明月村的成长过程。

Vol.1

“选泥和泥”,落地明月村

走进甘溪镇明月村一个农家小院,墨绿的遮阳伞下是茶台和几把藤椅,宽大的操作台上满满地摆放着制作完成的陶胎和待烧的瓷板,几位年轻人正小心地将它们一件一件放入窑中烧制,这其中有的被画以人物,有的是四川著名山水,还有的甚至生动地展现着大熊猫吃竹子,散发出浓浓的四川文化特色,这里就是李清的工作室。再往里走,穿过摆满陶制作品的小屋,便来到李清的后花园,此时的李清老师坐在阳光房里惬意地品着一盏明月绿茶。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说起第一次来蒲江,李清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那是在2015年初冬,我随我的朋友来到蒲江,一下就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古松俊逸、古窑静默、民风淳朴的明月村每一处都吸引着李清,“走在明月村小路间,茶园竹海松林美景尽收眼底,每每这一幕都会让我想起《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白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景象,这么美好的环境让我灵感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我喜欢待在这里。”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除了优美的环境,明月村还有着300多年的明月窑文化,李清向我们介绍道:“在唐宋时期受邛窑的影响和辐射带动,加上丰富的资源,蒲江成为陶瓷重要生产区域。明月村一直以来传承着中国传统陶艺手工制作技艺,其陶瓷器极具淳朴自然、个性和艺术性。”这种内在的陶艺文化正是他所寻求的资源。

明月村从环境到文化底蕴都深深吸引着李清,但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在蒲江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2014年6月,以明月窑为核心的“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正式启动,明月村发展邛窑产业,通过成立明月国际陶艺村,在明月村建立起以陶为主的手工创意聚集区,用3-5年时间将明月村打造成为陶瓷文化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而李清看中的就是这个机遇,“我想借助这个机会将四川制陶艺术发扬出去,将蜀山窑做大,让自己找到存在的价值。”

于是,2015年2月,蜀山窑签约明月村,在此设立蜀山窑陶艺博物馆,进行陶艺的研究、创作与生产。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Vol.2

“拉胚制作”,生长在明月

2016年3月,作为明月村第一个引进的陶艺文创项目,蜀山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明月村有了第一家陶艺乡村博物馆,这让蜀山窑成为了“明月国际陶艺村”陶艺新名片。

李清本是重庆人,但早已将他乡当故乡。时间在明月村缓慢又飞快的过去,随着蜀山窑明月工坊等陆续如约呈现,李清在这里烧制出美轮美奂的明月杯,潜心研究陶艺文化并创作了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陶瓷,茶文化与道家文化融合的蜀山道器佳作频出。获奖无数的他,成功获评国家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也是四川省唯一陶瓷艺术类国家级行业艺术大师。李清坦言:“在这里我是舒心的,可以让我潜心专研作品,不用去想太多浮杂的东西。”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在研发作品之余,李清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带动村民制作陶艺,活化明月村陶艺产业,从而带推动整个明月村的发展。

李清通过走访调查和查证史实,提出了发展“农耕陶艺”的理念,由此,李清开办公益培训班,培训本地的村民,传承明月村的陶艺文化,将“明月国际陶艺村”推向产业化。李清欣慰地说道:“这样一来,村民学会了这一手艺,忙时种地,闲时制陶,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还发展明月村陶艺产业,农闲时村民制陶也可以增加收入。”2016年6月,由李清发起并组织实施的明月村文创陶艺村民骨干培训开班,二十余名村民参加了第一期培训。在公益培训班上过课的村民感激地说道:“我以前外出打工,挣钱少,离家远,照顾不了孩子,自从参加了培训班后,因为学习能力快,被李清老师邀请到蜀山小筑工作,教教制陶,工资可观,离家也近,很多朋友都很羡慕我。”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2016年-2020年,蜀山窑每年1期公益培训课程从未间断,学员从最初的明月村村民逐渐辐射到了成都、雅安等周边区县。李清说:“我会邀请我的朋友们来给学员们上课,有职业陶艺家、‘乐烧RAKU’专家代钢老师,也有四川师范大学教师、陶艺家朱鑫龙博士等等,他们的授课幽默精彩,让很多学员都受益匪浅。”通过一年一期,300多次课程的培训,很多学员已经可以独立进行陶艺作品创作,通过蜀山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和自家经营业态进行展出和销售,推动了明月村文创产业的发展。

李清在这里研究老窑历史、做当地的陶土分析、开放免费培训课程等,成了明月村名副其实的“新村民”。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Vol.3

“烧制完成”,共创明月未来

在明月村5年的创作和研究,李清老师建立了一套属于明月村的“产学研”体系,与各大院校合作,与企业合作,与村民合作,让不同体系的知识和技能碰撞,形成一个新的传承发展方式,推进乡村振兴及明月村农耕陶艺文化。推出了明月杯、“明月蓝”系列伴手礼产品和“蜀山道器”系列产品,与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等高校建立实践教学、实习就业基地,与明月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开设培训中心,带动村民发展陶艺体验项目3个……在以李清老师为代表的陶艺大师和艺术家努力下,通过培育本地村民,传承陶艺文化,让明月村成为了集陶艺文化传承、交流和文化创客创业基地。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据了解,近年来,蒲江县委县政府坚持党建核心引领,创新“党性教育+文创产业”双培训、“新村民+原住民”双融合,还成立了“蒲江县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引进文旅项目策划运营、国土规划等人才。到目前为止,明月村引进了100余名艺术家和文化创客成为新村民,吸引本村人返乡就业、创业。引进蜀山窑陶瓷艺术博物馆等文创项目51个,引导文创项目聚落和文化创客集群助推农商文创融合发展。以节会为载体,组织开展陶艺节等特色文旅活动,定期举办推出农事体验、制陶等项目,着力打造“明月村”文化品牌,全力推进明月村发展。

【新蒲江人】蜀山窑李清:与“泥”相约,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这样的大环境给了李清更足的信心将蜀山窑做强做大,“因为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我才能在明月村做这样的成绩,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明月村100余名新村民,定会共创明月国际陶艺村的新未来,在明月村这片乡土,发生更多更好的‘新故事’,让乡村振兴彻底照亮明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