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县东巷105号

文∥静文

青未了∥县东巷105号

济南市县东巷105号,是上世纪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鞠思敏先生故居。

鞠思敏(1872年-1944年),被称为“山东的蔡元培”。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口皆碑,为创立发展山东师范教育和中学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鞠思敏先生仰慕已久,只听说先生的故居还在,所以下决心一定要去瞻仰一下。

先在网上做足了功课,了解鞠思敏故居大概的方位。疫情期间,坐车不方便;步行又实在太远,骑自行车更方便细细的查找。

骑车到了那一个片区,在路上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又遇到了几位拿着文件夾的中年人,拦住他们问了一句。其中一位仔细的盯了我一眼,然后很热情的告诉了我:再往南走,大约还有五六十米。

我感觉到了,那眼光是肯定的、还有一点点复杂的味道…。好像是:难得现在还有人来找他呀…。

南北走向的县东巷,鞠思敏先生故居的大门坐西朝东,大门面对县东巷大街。

…推开虚掩的两扇漆黑的大门---空无一人,滿目荒凉…。

一条约十米长的窄窄的青石板甬道,甬道尽头正对是一面灰白色影壁墙,墙北侧有一青砖砌成的拱门。进门几步后北拐,豁然开朗处有一约四五十平米的院落,里面因为新建了不少高低错落简陋的小房,使院子里显得拥挤且杂乱。

坐南朝北处,有一高大的青砖青瓦的正房。前厦出檐,屋檐前门廊有四根木柱。屋顶上很多瓦片已经破碎,能看得出来屋顶已经漏天了。房屋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外观也是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

正房的双扇门上挂着卷起的、落满灰尘的的老式竹帘。窗户上还隐约可见不知哪年贴的窗花的痕迹。

一张红纸的警示格外醒目,标注“危房危险,请勿靠近,违者后果自负“的字样。

踏上三层台阶,趴在窗户上往里看了一下。昏暗的房子里边有一张八仙桌,一张木床,还有一个衣橱。看样子倒是老物件,只是上面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灰尘。

院内还有一溜南屋。大概是三四间的样子。南屋的外东墙就是那面影壁墙。

站在院子里仔细端详,屋檐上几丛衰草,干枯黄色的藤蔓由檐壁垂落而下,在风中瑟瑟飘拂。

现在已经是春光明媚的季节,但这院子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破旧不堪,衰败萧瑟的模样,丝毫让人感觉不到当下是春季。只有窄窄的甬道边有几株野草努力的冒了出来,昭示着春天己经到来。

青未了∥县东巷105号

鞠思敏先生1872年生于山东荣成,二十岁中秀才,二十一岁为廪生,三十九岁授举人衔。

他一生追求真理,一九零六年加入同盟会。曾先后担任山东省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为济南私立正谊中学创始校长、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首任校长及正谊中学董事长。

一九一三年,鞠思敏与部分济南教育界人士发起创办正谊中学。校名取自《汉书 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为做事应为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正谊中学创办之初,仅有两间教室,办学条件很是简陋。开办经费由创办人捐助,以学费收入支付日常费用。鞠思敏先生虽然被推任为校长,但却没有分文报酬,不仅如此,他还从在“高等师范学堂”所得的薪金中,拿出大半捐助给学校。正谊中学的教师是从其他学校和社会上延聘的,同样是义务执教,没有任何报酬。

先生一生桃李天下:国学大师季羡林;曾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王幼平;著名历史学家孙思白;山东省文联主席王统照等著名人士皆是鞠思敏先生的学生。

先生一世清贫,办了一生的教育,一直是租房居住。这个小院的三间屋子。是先生晚年时由他的学生们,捐资修建送给恩师作为养老之所。

1944年8月7日鞠思敏先生仙逝于此居所。

2015年6月23日,鞠思敏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只是鞠思敏先生故居現已破败如此。

真真令人扼腕叹息。

青未了∥县东巷105号
青未了∥县东巷105号
青未了∥县东巷105号
青未了∥县东巷105号
青未了∥县东巷105号
青未了∥县东巷105号
青未了∥县东巷105号

壹点号 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