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里的人们向前进,已经习惯了向着红色的方向——李翠儒组诗四首

这里的人们向前进,已经习惯了向着红色的方向——李翠儒组诗四首

组诗四首

沂蒙母亲

文/李翠儒

站着是一座山

躺下是一条河

.

庄稼干渴就把自己化作雨水

架桥打桩就把自己化作桥墩

一路忠诚 一路热血

从不插金戴银

日日一把木梳梳拢头发

发生奇异变化 由凉变热

那些她们经过的土地

河水濯足

素衣净衫 说少做多

无心风花雪月

却格外看重原野上蓬勃的青草

喂牛喂马还当柴火

熬鸡汤送给养伤的亲人

把小战士都当作自己的孩子

一双布鞋 放一双鞋垫

密密麻麻的针脚

一针一线缝上的都是真心实意

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

朴实真诚的灵魂

和谐是馅 连心是皮

热气腾腾的大水饺

盛一碗先端给亲人解放军

支前拥军的路一走到底

苗条的体格越来越伟岸

瘦小的身影越来越高大

是我们的祖国

是我们的母亲

一个叫沂蒙山的地方

这里的人们向前进

已经习惯了向着红色的方向

习惯了被红色感染

为红色舍生取义

这里的翅膀像小鸟的那样

要用于飞翔

对于时间的概念

这里的那些植物们消亡 生长

还是喜欢循着太阳升落的方向

一年一茬的麦苗

长得总是快于旁边的杂草

等到麦子成熟收割

那些杂草呀

自个就已经绝望潦倒

这里是一个叫沂蒙山的地方

山山水水都带着沂蒙人的模样

喜眉笑眼 健康壮实

爱国爱家 务实向上

这里超过半数的人都知道

《蒙山高沂水长》

那些行走在小路上的成年人

常常一边走着

一边禁不住就放开嗓子唱

使劲唱出个响亮亮

军民鱼水情深

沂蒙山好地方

信仰和灵魂

缝在军衣里

做在军鞋里

绑在担架上

埋在军粮里

碾在米里 磨在面里

燃烧在柴火上

熬在鸡汤里

舍生忘死救护伤员

是明德英的乳汁

一滴滴渗入生命垂危的战士的心里

不遗余力抚养烈士遗孤

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

一手抚养四十二名革命后代

全在风里雨里炮火连天里

让战士们一个个从桥上飞快踏过

是她们用柔软的肩膀架起的桥

在水流滚滚的大河里

在一腔腔沸腾的热血里

在一个个鲜活昂扬的生命里

……

她们或是民兵爆破英雄

或是智闯虎穴

或是毁家纾难

或是送夫支前

或是送子参军

或是做永远的新娘

或是一生拥军

她们的言行

就是她们的信仰和灵魂

她们平凡

像蒙山一块块垒墙盖屋的石头

她们伟大

用大义大爱培育出鱼水情义

精神大树

根深扎在沂蒙大地

叶长青在一代代沂蒙人民的心里

悼念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先生

您没有离开

您只是有些累了

是稻秧把您缠得太紧

您像一株稻子

稻穗已经把您压弯了腰

您要去天上休息一会儿

然后 您一定还会回到大地

离开一会儿就会想念

您舍不得稻子

您是大地之子

生来就和泥土亲近

埋头田间

一生的心血都撒播在大地

泥土里长出的庄稼还有鲜花野草都是您的亲人

您却对鲜花视而不见

对蛙鼓听而不闻

您只专注稻子 惦念稻子

其实是专注大家的温饱

惦念大家每天有没有吃饱饭

您的身影永远在稻田闪现

我们向大地深深鞠躬

喊一声我们永远的“杂交水稻之父”

消除饥饿

努力去实现您生前

心心念念的禾下乘凉梦

才是我们对您最深最真切的怀念

这里的人们向前进,已经习惯了向着红色的方向——李翠儒组诗四首

【作者简介】李翠儒(女),山东费县人,出版文学作品《交给太阳》,《走回大地》等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