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筛和糖筛,名字一字之差,检查内容却大不同!

作为孕期重要的两项检查,“糖筛”和“唐筛”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区别还是挺大的!由于读音一模一样,所以不少孕妈妈在聊天交流时,常常会出现上面那样的情况。

今天小编给孕妈讲一讲唐筛和糖筛的区别,看完你再也不会傻傻分不清楚了!

“唐筛”“糖筛”检查内容不同

唐筛是唐氏综合征筛查的简称。

唐氏综合征属于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即胎儿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1条,因此也叫作21-三体综合征,发病率约为1/600~1/800。因患儿出生后亦无法治愈,因此在孕期进行筛查。

唐筛和糖筛,名字一字之差,检查内容却大不同!

唐筛结果跟你的预产期、体重、年龄和采血时的孕周等因素相关,所以在筛查前,你需要客观准确地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比如出生年月,末次月经、体重、胎次、是否吸烟、异常妊娠史等。

糖筛是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简称。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5%。孕妇产生胰岛素抵抗,无法将体内糖分充分代谢,出现血糖升高,严重则患妊娠期糖尿病。

唐筛和糖筛,名字一字之差,检查内容却大不同!

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能在产后恢复正常,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机会增加;而胎儿容易出现巨大儿,增加分娩难度,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新生儿智力。

因此,孕期有必要进行筛查,以及早发现,对症处理。

“唐筛”“糖筛”检查时间不同

唐筛检查时间是怀孕后的第15周到20周之间。

因为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检查来预测腹中的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智力低下的可能性。如果唐氏儿风险系数比较较高的话会进一步做羊水刺穿的检查,检查胎儿的染色体之后才会明确胎儿是否为唐氏儿。

唐筛和糖筛,名字一字之差,检查内容却大不同!

糖筛一般在准妈妈怀孕24~28周进行。

在这一时段正值胎儿快速生长期,准妈妈胎盘分泌功能越来越旺盛,机体内各种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发展最为明显,因而不易漏诊。

这个时段做糖筛,可以提醒孕妈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出现,能够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最终顺利分娩。

唐筛和糖筛,名字一字之差,检查内容却大不同!

“唐筛”“糖筛”检查方法不同

唐筛(无须空腹) :

唐筛通过抽取孕妈的血清来检测母体的甲型胎儿蛋白、绒毛促性腺激素和游离雌三醇的浓度,并结合孕妈的预产期、体重、年龄、体重和孕周等,计算生出先天缺陷胎儿的危险系数的检测方法,有效减少这种出生缺陷的发生。

唐筛和糖筛,名字一字之差,检查内容却大不同!

糖筛(空腹) :

分为50g糖筛检查方法和75g糖筛检查方法两种。

50g糖筛检查方法,筛查前空腹12小时,将葡萄糖粉50g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喝第一口开始计时,1小时后抽血查血糖。

75g糖筛检查方法,将75g葡萄糖粉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在喝完后第1、2小时各采血测定血糖。75g糖筛方法比较简单,而且灵敏度较高。

唐筛和糖筛,名字一字之差,检查内容却大不同!

糖筛检查注意事项:

糖筛检查需要空腹,检查前一晚8点以后不要进食,水也少喝;

检查当天喝糖粉的时候不要太快,慢慢喝,不要一口喝完,但要确保5分钟之内喝完;

抽血时间掌握好,每隔1小时抽1次血;

糖筛后需要进食,以免长时间饥饿导致身体不适。

唐筛和糖筛,名字一字之差,检查内容却大不同!

“唐筛”“糖筛”针对人群不同

唐筛 :

34岁以下的年轻孕妇都应该进行唐筛检查。

而已经超过34岁的高龄孕妇、家族中有唐氏症患者、已经生过唐氏症患儿的女性,属于高危人群,不需要再进行唐筛检查,而应直接做羊膜穿刺检查或绒毛检查。

糖筛 :

家族成员有糖尿病史的孕妇,曾经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曾有胎儿先天畸形、胎死腹中、巨婴、难产病史的孕妇,产检出现尿糖、肥胖、体重增加过多等的孕妇,又或者是糖耐量受损(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是尚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的孕妇,都属于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做糖筛检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