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个人,有三种原因,一是因为欣赏,对方符合自己的审美和理想中的人物设定;二是因为需要;三是因为是灵魂同类人,心灵知己。而在这三类中,源自需要产生的感情很容易分辨清楚,而欣赏而来的爱和灵魂知己,却并不容易分清楚,尤其是当源自这两种爱的人同时出现,就会弄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爱。
《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她和艾希礼、百瑞德之间的三角恋,感情纠葛就源于此。
斯嘉丽其实很幸运,因为她聪明漂亮,对异性很有吸引力,她同时拥有了两种人世间至为宝贵、很难遇到的爱情,一种是源自人文理想的爱情,一种是灵魂之爱。
斯嘉丽本人是个矛盾的综合体。她是贵族小姐,她所受到的教育塑造了她的审美和价值判断。艾希礼符合她所受到的教育系统的价值判断,他学识渊博,他性情儒雅,他举止彬彬有礼,他为人正派思想正统,还有一点淡淡的忧郁,他的一切都符合贵族教育中儒雅绅士的标准,是标准的贵族审美中的好男人。很多女孩欣赏他,爱他。斯嘉丽也如此。艾希礼对于她,是耀眼的星星一样的存在。但是,他离斯嘉丽是遥远的。斯嘉丽其实不了解他,只是看上去那么美,那么符合自己理想中的爱人的标准。她爱他爱得发狂。但她没有意识到,这个标准是她所受到的教育给她的,而不是她心里长出来的。
斯嘉丽的身份是贵族小姐,但是,斯嘉丽的灵魂却不是。这是她感情上矛盾的根源。
她的性格几乎跟她的教育所标榜的淑女形象是相反的。她骨子里是一个野性而活跃、生命力旺盛、任性而勇敢,大胆又自私,精明又独立的人。她看破了贵族教育的虚伪迂腐,根本不屑为之。但她又高傲而自尊,她潜意识里知道自己的那些想法不被上流社会认可,她又不屑与底层人为伍,她看不起她们,她觉得自己应该是高贵的,而被社会认可的高贵高雅,就是艾希礼那样的,所以,她要征服艾希礼。征服艾希礼,其实是她向社会证明自己不同凡俗的一种象征,是她征服上流社会,证明自己比他们高明的一种胜利,是她争胜心的一面胜利旗帜,她把贵族社会都敬重的代表人物艾希礼征服了。这种向往,也是她潜意识里试图掩盖自己被上流社会排斥的那些本质的虚怯心理作祟。
但斯嘉丽所受到的贵族教育并不能改变她的灵魂,教育对软弱无力或者主见不深的灵魂塑造力大,但对于斯嘉丽这样精明强干的灵魂,塑造力很弱,因为斯嘉丽灵魂的力量,远大于她所受到的贵族教育的力量。她看透了这种教育的虚弱本质,她不想被其束缚,她的灵魂的活力比教育标榜的那些强大很多。
所以,她灵魂里更倾向于爱百瑞德,但是,为了保持自己高贵的社会地位,保持自己尊贵的社会形象,她本能地排斥百瑞德。排斥百瑞德是她不得已向世俗社会的献媚、妥协,因为百瑞德在世俗社会里,是个精明而自私的混混,不尊贵,是个财富来路不正的暴发户一样的痞子。他的人格和行为都不光明正大,都不高贵,流里流气。
在百瑞德初见斯嘉丽的时候,被斯嘉丽的风姿吸引,斯嘉丽上楼,百瑞德在楼梯下面,紧紧盯着斯嘉丽看。斯嘉丽被他灼热的眼神看怕了,问身边的人百瑞德是谁,这位夫人的介绍就表明了百瑞德的社会形象。她说:“他的名声很坏……他是不受欢迎的,他大部分时间要到北方度过,因为查斯特人都不愿意理他,他被西点军校给开除了,他的生活放荡,他和一个女孩子有事又没有娶她。天都黑了,他把她一个人带上了一辆马车,没带监护人,然后,他又不肯娶她。(二人交头接耳)没有,可她的名声破坏了。”
百瑞德形象不好,不受欢迎,但是,他又因为做军火生意,非常有钱。所以,南方贵族社会也并不排斥他。
灵魂相同的人,是可以无意识交流的。尽管斯嘉丽有意识地拒绝百瑞德,抗拒跟他同流合污,想要维护自己的高贵形象,但是,只要有事,她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百瑞德,她的灵魂已经认出了他,并铭记了他,不管她的理智如何抗拒。
他们初次相认,就与众不同。斯嘉丽在得到艾希礼订婚的消息时,急了,要当面对艾希礼表白,阻止他跟别人结婚。她用的方法是违背礼教,很狂野的。她趁大家午休,偷偷跑出来把艾希礼拉到一个房间,大胆而热烈地向艾希礼表白“我爱你!”这在当时是冲破礼教的没有廉耻的行为,但是,斯嘉丽不管不顾地干了。当时百瑞德就躲在那间房子里的桌子底下,目睹了这一切,当艾希礼离开之后,他走了出来。斯嘉丽觉得百瑞德的行为下流卑鄙,但其实,他们的行为如出一辙,斯嘉丽本人的行为对于当时的道德观来说也如此。
斯嘉丽嘴上骂百瑞德不是个绅士,但其实她潜意识里已经认可了百瑞德。此后,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她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艾希礼,只有百瑞德。她和百瑞德一样,都是非常坚强,看得清形势,很能解决问题的人。
艾希礼学识渊博,温文尔雅,是个中规中矩的君子,但却死于学识之下,面对现实,毫无应变能力。他虚弱无力,现实生存中的困难,全靠斯嘉丽帮他解决。
艾希礼参加南北战争,他把怀孕的妻子托付给斯嘉丽照料。战火纷飞中,艾希礼的妻子在产床上疼得翻腾,这时大家都在逃难,医生在广场上救助伤病员,斯嘉丽不得不自己给艾希礼的妻子接生,然后找车把艾希礼妻子拉走。没有马,她想到了百瑞德。百瑞德从敌军中偷了几匹马,自己驾着车穿过熊熊燃烧着战火的敌占区,打退追赶的敌兵,把她们送到了安全地带。
战争结束之后,艾希礼从战场上回来,没有生存能力,和妻子儿子,一家人都住在斯嘉丽的农庄上,靠斯嘉丽经营农场养着他们。当斯嘉丽因为拿不出高额税款而求助艾希礼的时候,艾希礼讲了一堆没用的哲学道理,最后什么都做不了。斯嘉丽又想到了百瑞德,打扮漂亮去找百瑞德。
她和百瑞德都是能看透形势,并能很快适应,找到出路的人。而且,当世俗的价值观阻碍她的利益的时候,她跟百瑞德一样,是不顾世俗非议的,敢于坚持自我的人。那个年代,讲究的妇德是在家里相夫教子,不抛头露面的。斯嘉丽为了生存,夺了妹妹的男朋友,利用他的资金,开办了一家木材厂,自己驾着马车在大街上往来,这在当时的舆论里都是大逆不道,不守妇道的,但她无所谓。当周围邻居都指责嘲讽她的时候,欣赏她的这一行为的只有百瑞德。
百瑞德十分清醒地知道他和斯嘉丽是一类人,斯嘉丽是他的知己,他很明白他爱斯嘉丽的是什么,也清楚她的珍贵之处,他爱得清醒而深刻。但斯嘉丽对自己内心的这份爱,始终是抗拒的,不承认的,就像她十分抗拒周围人对她不守妇道的指责一样。她不承认自己做错了,她觉得自己比他们都强,她依然保持着高傲的姿态,不肯向世俗价值观妥协,她也不承认自己跟百瑞德是一伙的。那么,她就必须抗拒自己内心对百瑞德的爱,如果承认了,那她就等于认了自己也是个下流货,就脱离了高贵的贵族阶层,沦落到了上流社会意识形态拒绝的混混阶层,她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是周围舆论指责的那种没有规矩的人。她高傲的心让她抗拒承认这份来自灵魂深处的爱。
百瑞德清醒地娶了她。而斯嘉丽其实是因为爱嫁给了百瑞德,但是,她无视了内心的这个声音,以为是因为百瑞德的钱嫁给了他。婚后,百瑞德很爱斯嘉丽,而斯嘉丽总觉得婚姻有缺憾,依然想着心里的白月光艾希礼,她总觉得自己身边应该站着艾希礼这样俊美儒雅地位高受人尊敬的人。直到艾希礼的妻子死后,艾希礼的精神支柱没有了,现了原形,人整个坍塌成一片没有骨架的烂泥,斯嘉丽才认清了现实,她不想再为艾希礼付出了,或者说,她知道他已经不是那个能维护她形象,带给她荣光的人了,别人也都不再把艾希礼当绅士了,他的虚弱窝囊被所有人看透了,斯嘉丽的梦碎了,她赶紧离开了。
这个时候,她的自我站了出来,她也认清了自己,她灵魂要站立起来,她灵魂的爱也拨开艾希礼这个阻挡而来到了面前。她真正意识到,或者说承认了,她爱百瑞德。
其实,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个艾希礼和百瑞德,一个是自己向往的,一个是灵魂所爱,而现实中选择的,往往是当时需要的,就象斯嘉丽,第一次选择的婚姻,是因为赌气,表白艾希礼之后的绝望。第二次婚姻,是因为当时急需钱交税款。
斯嘉丽的迷人之处也正在这里,她有担当,但也看得清时务,把握得住机会,让自己活得很好,同时又不负心中所爱,有担当,在自己生存困难的时候,还养了心中挚爱艾希礼一家人。当她明白了自己的真爱只是百瑞德的时候,她勇敢地去追回。
作者:蔚菲虹:撰稿人,编剧。在缤纷的世态人情中,理出决定人生高低成败快乐与否的背后准绳,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