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禁止孩子吃零食的父母,为何如今开始放开?两个隐患,未来难解决

关于要不要给孩子吃零食,父母们的意见似乎有些不一致。

有些是“满足派”,认为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这也只是一件小事,孩子想要就满足他的需求。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另一些则是“控制派”,觉得零食不太卫生,多吃无益,所以会严格控制孩子吃。然而你们知道吗?如果父母在这件事上管控过严,对孩子们而言,并非是好事。下面这个现实反例,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我从来不让孩子吃零食……”

云云是个雷厉风行的女强人,行事都自有一套标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她都严格要求自己,也会给别人制定挺多规矩。

儿子肖肖自小就接受妈妈军事化的管理教育,每天严格按照行程表上的“每日计划”来,晚上还要给妈妈检阅,还得写上一篇“当日总结报告”。

在这件事上,肖肖其实还能忍受,毕竟自己也是一个有规划的人,所以完成起来并不困难。在跟妈妈的相处中,最令肖肖感到窒息的是,妈妈对于自己吃零食上的“掌控欲望”过于强烈。

云云觉得零食是“万恶之源”,一来会伤人身体,各种垃圾食品,添加剂太多,多吃对身体有害无益;二来会毁其心智,为了一饱口腹之欲,获取暂时的快乐,用牺牲健康为代价,实在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可她却忽视了儿子肖肖也是一个会嘴馋的小男孩,每天看着同学们快乐地享用零食时,他也会控制不住诱惑,而且妈妈越是在家管的严,不让他吃,他越好奇越渴望。

某一天,他偷偷接受了同桌的“投喂”,吃了一袋小饼干,结果当天就被妈妈发现了,对着肖肖一顿骂,还跑到学校里“警告”了肖肖的同学们,让他们不要随便给零食。

妈妈的这个举动,让肖肖难以接受,可又不知道如何去改变妈妈的想法。

“我从不让孩子吃零食”,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是为了孩子们考虑,但你们真的知道,这种思想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吗?

从小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现在如何了?

看完下面的两个隐患,那些禁止孩子吃零食的父母,或许你们就该放开了——

1、过多限制,反而容易让孩子逆反

尹建莉教授曾提出过一个观点:“扼杀孩子小小的欲望,会激发孩子的嫉妒渴望,使其产生补偿性心理。”

孩子的思维模式其实比我们成年人想的要简单,他们对零食的欲望,也许并不是出自口腹之欲,而是源自你的管束。

你管束得越严格,他们反倒越容易起逆反之心,对这件事的渴望程度更会加深。为了满足这个好奇心,他们可能会偷偷用零花钱买来吃,或者是吃更多,用来补偿自己。

即使成年后长大成人,他们也会记得当初那个被束缚住的自己,在遇上跟你意见相悖的事情时,会习惯性地逆反,跟你对着干。

2、童年的“匮乏感”跟随孩子一生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少吃点零食,可能会故意“哭穷”。

而这种方式,往往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匮乏感”,也可以称之为“不配得感”,孩子的潜意识中,可能会觉得自己不配用好的,不配吃好的。

将来长大成人以后,稍微幸福一点,想买点好东西犒劳自己时,“匮乏感”又会涌上心头,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如今享乐会愧对父母,所以选择放弃。

面对好的物质生活时战战兢兢,不敢坦然接受,孩子们的人生体验自然会下降很多。

而且这种感受往往会跟随孩子们的一生,不是长大以后就能治愈的。想必这个结果,也不是父母愿意看见的。

所以你看,禁止孩子吃零食,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其中也蕴含了挺多人生哲理,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就是通过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传递给孩子关于人生的态度吗。

父母正确的做法?

1、正确引导孩子吃零食

嘴馋是人之常情,即使我们成为大人,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吃上几口垃圾食品解解馋,所以对孩子们来说,吃几口零食也是正常的。

如果父母是为孩子健康着想,比起禁止他吃,不如参与进来,和他一起挑选健康又美味的零食,可以选择一些低糖、低热量的零食,例如酸奶、坚果等等,偶尔可以放他们吃一点“垃圾食品”。

另外,也要注意“投食”的时间,尽量在正餐前的1~1个半小时吃,这样既能让他磨磨牙,又可避免影响正餐的食欲。

2、学会正视孩子的需求

“为人父母,尽量给孩子一个不匮乏的童年。”

如何创造?

首要的就是学会正视孩子的需求!

当他提出想吃零食的时候,父母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否定或者是无视,这样往往容易伤害其心理,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被无视。

而是了解他为何会有这个需求,然后在合理的条件下,学会适当地满足。这样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回应自己,在给予自己关爱,他们的内心才会更加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