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作者:杰哥叽里呱啦

【书接上回】

1989年40届世界锦标赛很快就拉开了战幕。

团体赛4个人,陈静,李惠芬入选无可争议,另外两个名额的竞争就激烈多了,68这一拨的运动员正当年,什么样的打法都有。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有横板两面反胶的刘伟、樊建欣、乔红,削球的丁亚萍、李隽、何千红,直板正胶的高军,直板长胶怪板的陈子荷,直板反胶的胡小新,横板一面反胶一面颗粒的邓亚萍、井浚泓。

教练也是乱花渐入迷人眼,不知如何取舍了,这种情况下,1988年年底的一系列国际比赛就成了重要的考核指标。

前面已经说了,邓1988年亚洲杯战胜李惠芬夺冠,但是这场球有胜之不武之嫌,赛点时李回球擦边,裁判没有发现而判邓得分,邓没有主动承认这球擦边,连拉带蒙的就这么抢走了冠军。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虽然张燮林并没有改变对邓的态度,但是我想这在国家队中肯定造成了一些教练的反感,再加上邓当时仅16岁,没有人能放心黄毛丫头出任团体主力,邓只报上了3个单项。

乔红本来极有希望报上团体,但是1988年欧洲公开赛大大咧咧的乔红,却得到了结结实的教训。打朝鲜队本来是给自己扬名的好机会,乔却上去打了个3:2险胜,还不是打李粉姬这样的主力,自然也被排除在了团体阵容外面,这两个后来的绝对主力的第一次世界锦标赛都没有报上团体。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最后衡量各方面,胡小新和陈子荷入选团体阵容,一方面中国队有用直板的习惯,再一方面,88汉城奥运会以波波娃,霍拉霍娃等为代表的欧洲选手的强势恐怕也是起用陈子荷的一个重要因素。

焦志敏退役后陈静就是头号主力,双打的配对也得围绕陈静转,在给陈选搭档的时候最先考虑的是邓亚萍,因为邓虽然还小但是已经在比赛中展示了自己强大的正手攻击力和出色的步伐,配合陈静,两个人都能施展自己正手的杀手锏,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但是陈静看不起邓亚萍,也难怪,邓姐当时的确是—寒酸了点,本来就矮,又胖,普通话也说不好,再加上88亚洲杯那事,在队里被人轻视也是很正常的事,陈静私下里和刘伟关系不错,陈开玩笑的和刘说:“小屁孩还想和我配?”这不知道是怎么被邓知道了,还很委屈地写信给启蒙教练说陈静瞧不起她。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40届之后陈静不能瞧不起邓亚萍了。1989年中国公开赛她们组合参加了双打,决赛战胜削球组合丁亚萍和李隽获得冠军,这也是后话了。

最后胡小新和陈静配双打,邓亚萍和乔红配合,另外3对是丁亚萍和李隽,刘伟和高军以及后来团体赛出场的组合李惠芬/陈子荷。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团体决赛中国再次和韩国相遇。

梁英子的退役确实使韩国队实力大减,团体赛不得不起用削球手洪顺花,赢球的希望基本全压在了玄静和身上,在这种压力下,玄静和在同李惠芬的决胜盘20平之后没有扔掉包袱,连丢两分输掉了比赛;

洪顺花虽然奇迹般地在和陈静的比赛中削下了第一局,但是终究实力不足以拿下最擅长对付削球的陈静,中国队顺利拿下前两场之后第三场双打也一鼓作气拿下,3:0再度卫冕。

到了单打里面,朝鲜半岛的虎妞们开始爆发了,首先被打掉的就是中国队的女单二号种子李惠芬,她第二轮就输给了朝鲜的安海淑,仿佛传染病一般,在后面女单比赛中对阵朝鲜半岛的选手时,中国选手纷纷落马,丁亚萍、邓亚萍、胡小新输给了李粉姬。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高军、李隽、陈子荷被玄静和打掉,两名朝鲜半岛主力和陈静,乔红会师4强,陈静打上来不让人吃惊,乔红打进来就让人有些意外了,毕竟这是一名以前无任何成绩的选手,人普通,球也普通。

其实乔红能有40届的成绩还应该好好感谢安海淑,因为乔红是和李惠芬在一个1/4区的,如果李惠芬打上来的话,那么肯定会被安排让给李惠芬,那样的话有没有今天的乔红就真的很难说了,好在历史是只能假设而不能改变的。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乔红打进4强已经让不少人吃惊了,但是当时的加拿大乒协不吃惊,作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他自己编写了一个神奇的程序算出来女单冠军是乔红,而且开赛前就公布出来了,没人把他的预言当回事,可最后结果就是验证了他的预言,两年之后他的程序再次发威,那也是后话了。

半决赛是乔红对玄静和,陈静对李粉姬,两场球都是直落三局完胜,乔把自己雄厚的两面弧圈球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玄静和攻攻不死,防也防不住,只能输个0:3,在闯中国队第5关时落马,而李粉姬也让陈静见识了什么是世界第一反手生胶,陈静同样是反手斗不过李粉姬,正手又失误,让李粉姬第四关闯关成功。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女单决赛打得很精彩,李粉姬的高抛发球以及抢攻,乔红的两面稳健的弧圈球都发挥了非常高的水准,从场面上看双方相持很多,其实仔细看李粉姬是没什么办法的,都是她在主动发力。

但是乔红就站中间,两面弧圈球像大山一样,稳稳地来回把李粉姬的球送回去,李侧身,发力,直线,斜线拼命想打开线路,可乔红的防守功底实在过于雄厚,李没有得到任何便宜,最后球都失误在自己手里。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乔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克李粉姬,陈静这类打法就是因为她们和乔打是怎么都撕不破乔的防线,而有了机会乔红的进攻也很犀利。联想到现在的张怡宁,其实我一直觉得对于女子来说,有时候防守甚至比进攻更重要,因为女子自身的生理特点,怎么去男性化?

让她们和男子一样远台对拉?那是不现实的,除了把人练废练伤。北京队原来的方针就是对于女子来说,两面摆速和反手就是命根子,大家可以看看张怡宁,李佳薇这一拨北京队出来的选手,都是相持能力非常强,反手很能兜住球的。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乔红拿下前两局之后第三局李手风很顺21:11扳回,第四局前半局李也一直领先但是后来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好几次失误葬送了自己,乔3:1拿下,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就把女单冠军抗回了家。

ps:乔红打进4强已经让不少人吃惊了,但是当时的加拿大乒协不吃惊。作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他自己编写了一个神奇的程序算出来女单冠军是乔红,而且开赛前就公布出来了。没人把他的预言当回事,可最后结果就是验证了他的预言,两年之后他的程序再次发威,那也是后话了。

女双比赛由于梁英子退役,玄静和失去了最好的搭档,欧洲组合巴拖菲/乌尔班等实质上给中国队制造不了任何麻烦。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组合全部杀进4强,而最终进入决赛的是邓亚萍乔红和陈静胡小新。湖北三剑客实现了大会师,冯梦雅的嘴都得笑歪了。

赛前,从实力和名头上看邓乔这对组合是最差的,但是也许正是这种心态的放松,邓乔竟然一路杀下来拿到了冠军,当19:20落后打丢最后一个机会球之后,陈静脸上没有了傲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奈和落寞。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也许身处那种激烈的竞争之中才明白机会的珍惜和不容易,当陈静在3个单项比赛中连接遭遇重创,无一问鼎冠军的时候她也许感觉到了自己地位的危机了吧。

团体,单打和双打一败再败的中国男队,在混双比赛中把自己的裤衩都输掉了,陈静和陈龙灿这对奥运会金牌组合,以及高军陈志斌组合半决赛双双落败,同样是汉城奥运会金牌组合的玄静和与刘南奎摘走了混双冠军。

和陈静的个性、邓亚萍的杀性、陈子荷的怪板相比,打老实球的乔红可以说是68这一拨最没有特点的一个,这是很危险的。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没有特点也就很可能意味着会埋没在人群中,永远只是个高级陪练,比如河北队樊建欣,水平相当高,但是两面反胶打法的她始终得不到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直到从中国国家队退役,她都没有得到任何一次国际比赛的机会,难怪10年之后代表日本出战大阪世界锦标赛,拿到团体第三名的时候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那是对怀才不遇的寂寞和无奈的一种释怀啊。

乔红在40届世锦赛中结结实实的爆了个大冷,把自己的命运彻底的来了个改变。打老实球的乔红以两枚金牌的成绩把自己推到了教练不得不用的主力位置上。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从此,乒坛的邓、乔时代开始了。

这里不太厚道的8一下当年的邓亚萍。可能从小因为自身条件的不足而产生的危机感一直伴随邓亚萍,所以和乔红的大大咧咧相比,她时时刻刻的展现出自己的强势。

在她还是黄毛丫头的时候就已经看出了,比如拿到女双冠军之后记者采访,邓抢过话筒声音洪亮的说:“我们这对是实力最差的,今天能拿冠军主要是我打的好,乔红双打不行。”

这听起来确实有些刺耳,也亏邓的搭档是乔红,如果换了陈静或者刘伟,估计当场就得给邓翻脸了。不过现在看来,毕竟邓当时也只有16岁,在对被认可的那种渴望、以及自身强烈的危机感、甚至自卑感的作用下,说出这样现在听起来有些刺耳的话,也是情有可原了。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第40届世锦赛之后李惠芬离队,乔红一夜成名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主力,邓亚萍也因为40届的良好表现晋级主力阵容,陈静一时间不红不黑不上不下,这令心高气傲的陈静很是不爽。

其实这个时候陈静的主力位置还是不可撼动的,毕竟她是汉城奥运会的女单冠军,即使光芒被乔红掩盖住了她也绝对是主力。

可关键是,陈静不是一个喜欢“凑和”的人,她要证明自己对得起汉城奥运会冠军的名头,不比邓乔差,可是不如她所愿,她越想证明自己,越输球。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1989年中国公开赛女双和邓亚萍合作拿下了女双冠军,女单也相遇决赛,结果完败邓亚萍,接着访欧比赛更是输得一塌糊涂,对阵李粉姬不仅未能复仇,反是旧伤未愈反添新疤,连新秀俞顺福也在她身上尝到了爆冷的滋味。

而相比之下,68那一拨的其他队员都有不错的表现,高军胜了李粉姬,陈子荷胜了俞顺福,陈静心里的窝火可想而知。

1990年上半年的全国锦标赛,邓亚萍一口气拿下了团体、单打、双打3个冠军,陈静又是两手空空,连续半年多的低迷表现最终导致在1990年首届世界杯团体阵容中没有了陈静的名字,中国队报名的是邓亚萍乔红陈子荷和高军。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在宣布世界杯团体名单前她就知道了这个结果,这让陈静更加的郁闷。到了队内开会宣布名单的时候,陈静干脆来了个不辞而别,这已经是她第二次不辞而别了。

88年汉城奥运会前她状态不好输了几场球,就从黄石训练基地跑回了老家武汉,后来国家队到家里做工作才接回来。这次不辞而别,陈静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直到2016年之后,她以运动心理学博士和国家队心理辅导老师的身份,才再次踏入国家队大门。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很难说陈静走出那扇大门是对还是错,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说对错的问题,人生的很多次选择都无法简单地用对错来回答。人生的许多感悟都是需要自己去体验和领会的。

我们只能说,如果没有当时的出走,我们记住的是奥运会冠军陈静,而不是乒坛传奇陈静。

陈静离队,高军和陈子荷补充到了主力的位置上,1990年世界杯赛是检验这支全新的团体队伍的最佳时机,中国队轻松杀进了决赛,下半区李粉姬领军的朝鲜队和玄静和挂帅的韩国队苦斗5场之后朝鲜队晋级决赛。

中国队派出二号主力陈子荷打头炮,朝鲜队则出人意料的反排,李粉姬打二号,俞顺福打头号。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陈子荷的怪板牵制住了俞顺福的火力,由于对陈的长胶拱,磕等产生的旋转变化极不适应,俞顺福一直处于被动矮打局面,尽管也打出一些好球但是陈子荷仍2:1为中国打响头炮。

邓亚萍遭遇李粉姬,40届负于对手之后迎来了复仇战,前面所说的那样,邓全台正手拍,拍的李粉姬没脾气,第一局20:11遥遥领先,但是接着拍丢了几个球之后手风忽然不顺,李顺势连扳几球把比分追成20平。

这个时候一般人早懵了,即使不懵也得考虑成功率的问题了,但邓仍是狠拍不疑,最后24:22胜出,第二局更是落花流水般拍出个21:9。

女乒30年系列4:邓亚萍崛起,终结了陈静时代

赢下两场的中国队在双打中取得完胜,3:0战胜朝鲜获得了世界杯团体冠军,这支新的团体队伍接受的第一次检阅获得了成功。

而这个时候,陈静已经远走高飞去了日本。

(未完待续。下集讲述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