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作者:傑哥叽裡呱啦

【書接上回】

1989年40屆世界錦标賽很快就拉開了戰幕。

團體賽4個人,陳靜,李惠芬入選無可争議,另外兩個名額的競争就激烈多了,68這一撥的運動員正當年,什麼樣的打法都有。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有橫闆兩面反膠的劉偉、樊建欣、喬紅,削球的丁亞萍、李隽、何千紅,直闆正膠的高軍,直闆長膠怪闆的陳子荷,直闆反膠的胡小新,橫闆一面反膠一面顆粒的鄧亞萍、井浚泓。

教練也是亂花漸入迷人眼,不知如何取舍了,這種情況下,1988年年底的一系列國際比賽就成了重要的考核名額。

前面已經說了,鄧1988年亞洲杯戰勝李惠芬奪冠,但是這場球有勝之不武之嫌,賽點時李回球擦邊,裁判沒有發現而判鄧得分,鄧沒有主動承認這球擦邊,連拉帶蒙的就這麼搶走了冠軍。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雖然張燮林并沒有改變對鄧的态度,但是我想這在國家隊中肯定造成了一些教練的反感,再加上鄧當時僅16歲,沒有人能放心黃毛丫頭出任團體主力,鄧隻報上了3個單項。

喬紅本來極有希望報上團體,但是1988年歐洲公開賽大大咧咧的喬紅,卻得到了結結實的教訓。打北韓隊本來是給自己揚名的好機會,喬卻上去打了個3:2險勝,還不是打李粉姬這樣的主力,自然也被排除在了團體陣容外面,這兩個後來的絕對主力的第一次世界錦标賽都沒有報上團體。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最後衡量各方面,胡小新和陳子荷入選團體陣容,一方面中國隊有用直闆的習慣,再一方面,88漢城奧運會以波波娃,霍拉霍娃等為代表的歐洲選手的強勢恐怕也是起用陳子荷的一個重要因素。

焦志敏退役後陳靜就是頭号主力,雙打的配對也得圍繞陳靜轉,在給陳選搭檔的時候最先考慮的是鄧亞萍,因為鄧雖然還小但是已經在比賽中展示了自己強大的正手攻擊力和出色的步伐,配合陳靜,兩個人都能施展自己正手的殺手锏,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但是陳靜看不起鄧亞萍,也難怪,鄧姐當時的确是—寒酸了點,本來就矮,又胖,國語也說不好,再加上88亞洲杯那事,在隊裡被人輕視也是很正常的事,陳靜私下裡和劉偉關系不錯,陳開玩笑的和劉說:“小屁孩還想和我配?”這不知道是怎麼被鄧知道了,還很委屈地寫信給啟蒙教練說陳靜瞧不起她。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40屆之後陳靜不能瞧不起鄧亞萍了。1989年中國公開賽她們組合參加了雙打,決賽戰勝削球組合丁亞萍和李隽獲得冠軍,這也是後話了。

最後胡小新和陳靜配雙打,鄧亞萍和喬紅配合,另外3對是丁亞萍和李隽,劉偉和高軍以及後來團體賽出場的組合李惠芬/陳子荷。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團體決賽中國再次和南韓相遇。

梁英子的退役确實使南韓隊實力大減,團體賽不得不起用削球手洪順花,赢球的希望基本全壓在了玄靜和身上,在這種壓力下,玄靜和在同李惠芬的決勝盤20平之後沒有扔掉包袱,連丢兩分輸掉了比賽;

洪順花雖然奇迹般地在和陳靜的比賽中削下了第一局,但是終究實力不足以拿下最擅長對付削球的陳靜,中國隊順利拿下前兩場之後第三場雙打也一鼓作氣拿下,3:0再度衛冕。

到了單打裡面,北韓半島的虎妞們開始爆發了,首先被打掉的就是中國隊的女單二号種子李惠芬,她第二輪就輸給了北韓的安海淑,仿佛傳染病一般,在後面女單比賽中對陣北韓半島的選手時,中國選手紛紛落馬,丁亞萍、鄧亞萍、胡小新輸給了李粉姬。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高軍、李隽、陳子荷被玄靜和打掉,兩名北韓半島主力和陳靜,喬紅會師4強,陳靜打上來不讓人吃驚,喬紅打進來就讓人有些意外了,畢竟這是一名以前無任何成績的選手,人普通,球也普通。

其實喬紅能有40屆的成績還應該好好感謝安海淑,因為喬紅是和李惠芬在一個1/4區的,如果李惠芬打上來的話,那麼肯定會被安排讓給李惠芬,那樣的話有沒有今天的喬紅就真的很難說了,好在曆史是隻能假設而不能改變的。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喬紅打進4強已經讓不少人吃驚了,但是當時的加拿大乒協不吃驚,作為一名計算機工程師,他自己編寫了一個神奇的程式算出來女單冠軍是喬紅,而且開賽前就公布出來了,沒人把他的預言當回事,可最後結果就是驗證了他的預言,兩年之後他的程式再次發威,那也是後話了。

半決賽是喬紅對玄靜和,陳靜對李粉姬,兩場球都是直落三局完勝,喬把自己雄厚的兩面弧圈球實力發揮得淋漓盡緻,玄靜和攻攻不死,防也防不住,隻能輸個0:3,在闖中國隊第5關時落馬,而李粉姬也讓陳靜見識了什麼是世界第一反手生膠,陳靜同樣是反手鬥不過李粉姬,正手又失誤,讓李粉姬第四關闖關成功。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女單決賽打得很精彩,李粉姬的高抛發球以及搶攻,喬紅的兩面穩健的弧圈球都發揮了非常高的水準,從場面上看雙方相持很多,其實仔細看李粉姬是沒什麼辦法的,都是她在主動發力。

但是喬紅就站中間,兩面弧圈球像大山一樣,穩穩地來回把李粉姬的球送回去,李側身,發力,直線,斜線拼命想打開線路,可喬紅的防守功底實在過于雄厚,李沒有得到任何便宜,最後球都失誤在自己手裡。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喬紅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是克李粉姬,陳靜這類打法就是因為她們和喬打是怎麼都撕不破喬的防線,而有了機會喬紅的進攻也很犀利。聯想到現在的張怡甯,其實我一直覺得對于女子來說,有時候防守甚至比進攻更重要,因為女子自身的生理特點,怎麼去男性化?

讓她們和男子一樣遠台對拉?那是不現實的,除了把人練廢練傷。北京隊原來的方針就是對于女子來說,兩面擺速和反手就是命根子,大家可以看看張怡甯,李佳薇這一撥北京隊出來的選手,都是相持能力非常強,反手很能兜住球的。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喬紅拿下前兩局之後第三局李手風很順21:11扳回,第四局前半局李也一直領先但是後來莫名其妙地出現了好幾次失誤葬送了自己,喬3:1拿下,第一次參加世界錦标賽就把女單冠軍抗回了家。

ps:喬紅打進4強已經讓不少人吃驚了,但是當時的加拿大乒協不吃驚。作為一名計算機工程師,他自己編寫了一個神奇的程式算出來女單冠軍是喬紅,而且開賽前就公布出來了。沒人把他的預言當回事,可最後結果就是驗證了他的預言,兩年之後他的程式再次發威,那也是後話了。

女雙比賽由于梁英子退役,玄靜和失去了最好的搭檔,歐洲組合巴拖菲/烏爾班等實質上給中國隊制造不了任何麻煩。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組合全部殺進4強,而最終進入決賽的是鄧亞萍喬紅和陳靜胡小新。湖北三劍客實作了大會師,馮夢雅的嘴都得笑歪了。

賽前,從實力和名頭上看鄧喬這對組合是最差的,但是也許正是這種心态的放松,鄧喬竟然一路殺下來拿到了冠軍,當19:20落後打丢最後一個機會球之後,陳靜臉上沒有了傲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無奈和落寞。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也許身處那種激烈的競争之中才明白機會的珍惜和不容易,當陳靜在3個單項比賽中連接配接遭遇重創,無一問鼎冠軍的時候她也許感覺到了自己地位的危機了吧。

團體,單打和雙打一敗再敗的中國男隊,在混雙比賽中把自己的褲衩都輸掉了,陳靜和陳龍燦這對奧運會金牌組合,以及高軍陳志斌組合半決賽雙雙落敗,同樣是漢城奧運會金牌組合的玄靜和與劉南奎摘走了混雙冠軍。

和陳靜的個性、鄧亞萍的殺性、陳子荷的怪闆相比,打老實球的喬紅可以說是68這一撥最沒有特點的一個,這是很危險的。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沒有特點也就很可能意味着會埋沒在人群中,永遠隻是個進階陪練,比如河北隊樊建欣,水準相當高,但是兩面反膠打法的她始終得不到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直到從中國國家隊退役,她都沒有得到任何一次國際比賽的機會,難怪10年之後代表日本出戰大阪世界錦标賽,拿到團體第三名的時候她激動的流下了眼淚,那是對懷才不遇的寂寞和無奈的一種釋懷啊。

喬紅在40屆世錦賽中結結實實的爆了個大冷,把自己的命運徹底的來了個改變。打老實球的喬紅以兩枚金牌的成績把自己推到了教練不得不用的主力位置上。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從此,乒壇的鄧、喬時代開始了。

這裡不太厚道的8一下當年的鄧亞萍。可能從小因為自身條件的不足而産生的危機感一直伴随鄧亞萍,是以和喬紅的大大咧咧相比,她時時刻刻的展現出自己的強勢。

在她還是黃毛丫頭的時候就已經看出了,比如拿到女雙冠軍之後記者采訪,鄧搶過話筒聲音洪亮的說:“我們這對是實力最差的,今天能拿冠軍主要是我打的好,喬紅雙打不行。”

這聽起來确實有些刺耳,也虧鄧的搭檔是喬紅,如果換了陳靜或者劉偉,估計當場就得給鄧翻臉了。不過現在看來,畢竟鄧當時也隻有16歲,在對被認可的那種渴望、以及自身強烈的危機感、甚至自卑感的作用下,說出這樣現在聽起來有些刺耳的話,也是情有可原了。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第40屆世錦賽之後李惠芬離隊,喬紅一夜成名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主力,鄧亞萍也因為40屆的良好表現晉級主力陣容,陳靜一時間不紅不黑不上不下,這令心高氣傲的陳靜很是不爽。

其實這個時候陳靜的主力位置還是不可撼動的,畢竟她是漢城奧運會的女單冠軍,即使光芒被喬紅掩蓋住了她也絕對是主力。

可關鍵是,陳靜不是一個喜歡“湊和”的人,她要證明自己對得起漢城奧運會冠軍的名頭,不比鄧喬差,可是不如她所願,她越想證明自己,越輸球。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1989年中國公開賽女雙和鄧亞萍合作拿下了女雙冠軍,女單也相遇決賽,結果完敗鄧亞萍,接着訪歐比賽更是輸得一塌糊塗,對陣李粉姬不僅未能複仇,反是舊傷未愈反添新疤,連新秀俞順福也在她身上嘗到了爆冷的滋味。

而相比之下,68那一撥的其他隊員都有不錯的表現,高軍勝了李粉姬,陳子荷勝了俞順福,陳靜心裡的窩火可想而知。

1990年上半年的全國錦标賽,鄧亞萍一口氣拿下了團體、單打、雙打3個冠軍,陳靜又是兩手空空,連續半年多的低迷表現最終導緻在1990年首屆世界杯團體陣容中沒有了陳靜的名字,中國隊報名的是鄧亞萍喬紅陳子荷和高軍。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在宣布世界杯團體名單前她就知道了這個結果,這讓陳靜更加的郁悶。到了隊内開會宣布名單的時候,陳靜幹脆來了個不辭而别,這已經是她第二次不辭而别了。

88年漢城奧運會前她狀态不好輸了幾場球,就從黃石訓練基地跑回了老家武漢,後來國家隊到家裡做工作才接回來。這次不辭而别,陳靜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直到2016年之後,她以運動心理學博士和國家隊心理輔導老師的身份,才再次踏入國家隊大門。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很難說陳靜走出那扇大門是對還是錯,或者說,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可以說對錯的問題,人生的很多次選擇都無法簡單地用對錯來回答。人生的許多感悟都是需要自己去體驗和領會的。

我們隻能說,如果沒有當時的出走,我們記住的是奧運會冠軍陳靜,而不是乒壇傳奇陳靜。

陳靜離隊,高軍和陳子荷補充到了主力的位置上,1990年世界杯賽是檢驗這支全新的團體隊伍的最佳時機,中國隊輕松殺進了決賽,下半區李粉姬領軍的北韓隊和玄靜和挂帥的南韓隊苦鬥5場之後北韓隊晉級決賽。

中國隊派出二号主力陳子荷打頭炮,北韓隊則出人意料的反排,李粉姬打二号,俞順福打頭号。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陳子荷的怪闆牽制住了俞順福的火力,由于對陳的長膠拱,磕等産生的旋轉變化極不适應,俞順福一直處于被動矮打局面,盡管也打出一些好球但是陳子荷仍2:1為中國打響頭炮。

鄧亞萍遭遇李粉姬,40屆負于對手之後迎來了複仇戰,前面所說的那樣,鄧全台正手拍,拍的李粉姬沒脾氣,第一局20:11遙遙領先,但是接着拍丢了幾個球之後手風忽然不順,李順勢連扳幾球把比分追成20平。

這個時候一般人早懵了,即使不懵也得考慮成功率的問題了,但鄧仍是狠拍不疑,最後24:22勝出,第二局更是落花流水般拍出個21:9。

女乒30年系列4:鄧亞萍崛起,終結了陳靜時代

赢下兩場的中國隊在雙打中取得完勝,3:0戰勝北韓獲得了世界杯團體冠軍,這支新的團體隊伍接受的第一次檢閱獲得了成功。

而這個時候,陳靜已經遠走高飛去了日本。

(未完待續。下集講述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

繼續閱讀